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

更新时间:2019-12-13 浏览次数:340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诗歌鉴赏
  • 1. (2019九上·咸阳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 (1) 这首诗写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和对侵略者的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的情感。
    2. (2) 赏读诗歌,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说说“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 (3)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4) 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雷电颂》《我爱这土地》都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精粹的语言几乎众所皆知。你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两句。
  • 2. (2019九上·剑河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艾青

    大堰河,深受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土,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1. (1)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2. (2) 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3. (3) 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既然“不能说”,为什么“我”知道她梦的内容?
  • 3. (2019九上·潘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ē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下面词语中“旷”的意思与“旷场”中“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旷达 B . 旷课 C . 空旷 D . 旷日持久
    4. (4) “它”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 4. (2019九上·咸阳月考)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 (1) “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 (2) 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 5. (2019九上·顺德月考)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1. (1) 联系原著中整首诗歌,说说在这首诗歌中,“黎明”和“灯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 (2) 请结合选文,分析艾青诗歌语言的特点。
    3. (3) 结合“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等诗句,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6. (2019九上·惠东月考) 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1)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和《楚辞》中的《》。
    2. (2) 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3. (3)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古诗鉴赏
  • 7.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 (2)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 8. (2019九上·海盐期中) 古诗文阅读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 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释】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 (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 .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 . 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 .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2. (2)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 9. (2019九上·奉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柳

    (唐)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世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②解把:解得,懂得。③飞花:柳絮。

    1. (1) 《杨柳枝词》中描绘的柳枝具有的特点;《咏柳》中的“狂”则突出了柳枝的特点。
    2. (2) 两首诗中,世人借“柳”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 11. (2019九上·吴兴期中) 古诗阅读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 (1) 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
      A .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王维《秋夜独坐》) B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C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2) 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所表现的情感。
  • 12. (2019九上·杨浦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1) 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 .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 (3) 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 (4)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 1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1)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 14. (2019九上·台州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 15. (2019九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秋闻笛

    (宋)朱淑真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1. (1) 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的特点。
    2. (2) 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 16. (2019九上·凤翔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1)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 (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 17. (2019九上·嵊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②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 (1) “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 (2)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 18. (2019九上·天河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五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诗中哪些诗句照应诗歌题目“行路难”?
    2. (2) 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 19. (2019九上·大丰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②陂bēi:指山坡。③漪yī:指细细的水波。④腔:曲调。

    1. (1)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所展示的画面。
    2. (2) 有人提议,把“衔”不如换成“连”字贴切,而“横”字又不如“跨”字准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3. (3)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20.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1) 请你根据对本诗的理解,为本诗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 (2) 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中“残”字妙在何处。
    3. (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 (4)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21. (2019九上·南浔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①剩:更,再。②渠:它。③竹根:指竹林脚下。

    1. (1) 请结合语境,赏析“一枝先破玉溪春”中“破”字的妙处。
    2. (2) 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探梅”,寻访梅花。“探”字有一种前往慰问看望老友的情感融于其中。 B . 诗人首句用老去不再怜惜春花,之后再推出犹爱梅,突出了梅在自己心中的分量。 C .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是梅的精神写照,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 D . 全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排遣抑郁以及抱负不能施展无比忧愤、痛心的情感。
  • 22. (2019九上·宁波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1. (1) 诗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字是,点题的诗句是
    2. (2) 品析“炉存火似红”一句中“似”字的表达效果。
  • 23. (2019九上·海曙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唐代诗人。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1. (1) 这两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景物时都注重“着色”,请从“染”和“匀”两个字中任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2. (2) 两首诗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 24. (2019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 (1) 诗歌的前三联写出了雨后原野的什么特点?
    2. (2) 诗歌的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显得活泼、生动。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 25. (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 (1) 《书湖阴先生壁》开头两句写出了湖阴先生家环境特点,《宿甘露僧舍》开头两句描绘的画面具有特点。
    2. (2) 两首诗的后面两句都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变被动为主动,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 26. (2019九上·红安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小题。

    【甲】水调歌头·中秋

    (北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 , 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乙】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①米芾(f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②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

    1.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词开篇先写秋之声的听觉感受,表达对晚来秋意的感受,以“不学宋玉解悲愁”表现出词人旷逸豪宕的襟怀。 B . 与【甲】词不同,【乙】词开篇先写望月的视觉感受,因之而“把酒问青天”,显示了词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 . 【甲】词词人“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体现的是词人开怀痛饮的忘我境界和超尘脱俗的襟抱。 D . 【乙】词词人“把酒”而“大醉”,既有因中秋月夜美景的陶醉,更有怀念手足的真情。
    2. (2) 请结合词句,赏析【甲】词中“怅”的表达效果。
    3. (3) 阅读两首词,梳理两词作者是如何度中秋的。
  • 27. (2019九上·萧山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 (1)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 (2) 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 28. (2019九上·杭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 , 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此谓诗人之友吴国伦(明卿)。

    1. (1) 第二句“迷”字耐人寻味,既营造了的氛围,又表现了友人前途的
    2. (2) 最后两句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写法与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29. (2019九上·义乌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①微雨里,建业②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③深不见,浦④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⑤。

    【注】①楚江:指长江。②建业:今江苏南京。③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④浦:近岸的水面。⑤散丝:雨丝。

    1. (1)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 (2) 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