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

更新时间:2017-07-28 浏览次数:5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选出书写不全正确的一项。(    )

    A . 亢奋  羁绊  迫不及待  人声鼎沸 B . 惬意  乞祷  语无伦次  孜孜不卷 C . 羸弱  懊悔  姗姗来迟  眼花缭乱 D . 辐射  真谛  养精蓄锐  疲惫不堪
  • 2. 选出意义内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 .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D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3. 选出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 《最后一课》是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D . 《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分别收入小说集《呐喊》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b >默写</b>
  • 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3.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4) 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5. (5)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 (6) ,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7. (7)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三、<b >综合性学习</b>
四、<b >名著导读</b>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1. (1) 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和作者:

    2. (2) “我”是谁?有什么特点?

五、<b >诗歌鉴赏</b>
  •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1)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修辞,前两句诗的作用是

    2. (2) 本诗是岑参出塞从军任职途中所作,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3. (3)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六、<b >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1. (1) 补写出文中省略的两句话。

    2. (2) 解释词语。

      ①恐前后受其  敌:               ②担持刀  弛:

      ③其一坐于前  犬:               ④以诱敌  盖:

    3. (3) 翻译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4) 选文分两部分,请比照提示,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①④两段的内容。

      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①;②屠户惧狼;③屠户御狼;④

      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5. (5) 概括写出狼的本性特点。

七、<b >现代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草原,一支苍凉的秋歌

        ①太阳刚升起,我便驱车从呼和浩特向希拉穆仁大草原进发。车出市区不久,即进入连绵起伏的大青山。望着窗外枫红谷黄的秋色,我的思绪陷入少时读过的描写蒙古大草原的小说情景中:绿莹莹的草原无边无际,清风拂过,到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甸子上野花盛开,群马驰骋;红日西沉,蒙古包外响起悠扬的马头琴……

        ②两个小时后,希拉穆仁大草原到了。希拉穆仁在蒙语里是指水草丰茂之意,自古以来这儿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清朝乾隆皇帝北巡到此,惊叹世上居然有如此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竟有如此清澈的河流,遂下旨在这里建一大召(指寺庙),作为满、蒙、汉等民族融洽的象征。这座古寺现保存完好。

        ③然而,草原风光却与当年大相径庭。

        ④我因有过川北大草原和云南香格里拉草原之旅,所以格外留意内蒙古大草原有何特色。进入我视野的草原显得十分苍凉,看不到文艺作品中写到的那种齐腰深的草了,只有所剩无多的小草,恰似北方田野里稀稀拉拉的麦茬;更有一片片裸露的沙土,旅人骑马、骑骆驼兜圈之际,后面扬起一溜尘土;草原上风大,我们的头发、鼻孔里吹入点点沙粒;哪怕我望尽地平线,也不曾看到一幅牛羊满坡的画卷,河流早已成了涓涓小溪……

        ⑤面对已显沙化的大草原,心想这也许是秋天的萧条所致,因为秋天的歌总是充溢着自然界的苍凉、充溢着人生的悲凉。由此追溯斑斓的历史长河,中华文明是由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草原文明这三大文明圈不断融合、不断发展而来的;与汉唐丝绸之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比肩的草原丝绸之路上辙痕犹在,似乎尚有驼铃声声;长空忽然一阵鹰鸣,颇像成吉思汗的蒙族铁骑,纵横欧亚大陆,将旌旗插向大漠深处,一路留下铿锵的足音……难道建立过辉煌的草原将要变成茫茫的戈壁滩?

        ⑥怀着诸多疑问,我请教了当地的老牧民。他们坦言,草原急剧沙化是近几十年的事,希拉穆仁大草原在上世纪70年代仍然是水草丰茂,风光无限,如今的景象与国人过度开发草原有关。我不禁联想到当下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关注。所谓生态,就是生物在某一种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按照西方生态美学的观点,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窃以为生物有三个层次的生命:第一层次为植物,第二层次为动物,第三层次——也即最高层次为人,这三者之间的生物链是不能破坏的,如破坏了第一层次,必然危及第二、第三层次。好在国家已经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科学地制定了治理草原的方案,前景还是光明的。

    (选文有改动)

    1. (1) 给划线的汉字注音。

      风吹草低牛羊

      成吉思

    2. (2) 第①段写想象中的蒙古大草原美景,②段又写古时真实的美景,有什么用意?

    3. (3) 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强调大草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的?

    4. (4) 指出本文最突出的写法特点并说明主题。

    5. (5) 请为治理“草原荒漠化”提点儿建议。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做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时因无法适应环境而(jué jì)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你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你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看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他不可能知道的许多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提出来。

        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自己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我们把这种怀疑主义带进所有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是很有趣的。

        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jīng hài)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

    (选文有改动)

    1. (1) 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jué jì

      jīng hài

    2. (2) 第③段,“我”在没有看到其他同学试卷的情况下,凭什么“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

    3. (3) 第⑩段,历史老师上课时,为什么会有人说“凯蒂旺普斯”?

    4. (4) 本文介绍了怀特森先生哪两件事?通过对这两件事的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

    5. (5) 文章开头写“我”对怀特森先生满是“怨恨”,后面却又写对他满心“敬佩”,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6. (6) 请写出一句与怀特森先生的教育指导思想相一致的话(或名言警句)。

八、<b >命题作文</b>
  • 11. 请以“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提示:“朋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②不要写成诗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