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

更新时间:2017-07-25 浏览次数:6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过程是(  )

    A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 .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D .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
  • 2. 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 . 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C .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 3. 如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 .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 .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 4. 某动物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细胞内有染色体32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 32、16、64、64  B . 32、8、32、64  C . 16、8、32、32   D . 16、0、32、32
  • 5. 图是基因型为AA的哺乳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  )

    A . 是初级精母细胞 B . 含有5条染色单体 C . 已发生了基因突变 D . 分裂后产生4种精子
  • 6. (2016高一下·建湖期中) 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比,精子形成过程特有的是(  )

    A . 染色体数目减半 B . 精细胞的变形 C .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 7. (2016高二上·凯里期中)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 .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 D .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
  • 8.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多对相对性状 B . 正确地选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C .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D .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 9.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 .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 .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 . 豌豆的红花与桃的白花
  • 10. (2016高三上·西安期中)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A . 红花为显性性状     B . 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 . 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 . 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 11. 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显性性状是杂合子F1表现出的性状 B .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 . 杂合子自交后代均为杂合子 D . 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
  • 12. 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F1全是高茎.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其比为787:277,出现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 . 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B .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 C .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 .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 13. 先天性聋哑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若再生一个正常孩子,该孩子是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
    A . B . C . D .
  • 14. 视神经萎缩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一个有病男孩的几率是(  )
    A . B . C . D .
  • 15. 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Ⅲ代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基因的是(  )

    A . 8 B . 9 C . 10 D . 11
  • 16.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 . 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 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 .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 17. 基因型Dd的个体与隐性个体类型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
    A . 1:1 B . 1:0 C . 3:1 D . 1:2:1
  • 18. (2016高三上·三明期中)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 ①②④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③⑤
  • 19. 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A . ddTt B . DDtt C . DdTt D . DDTt
  • 20. (2015高二上·莆田期末) 现有AaBb与aaBb两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判断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多少种(  )
    A . 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B . 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C . 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D . 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 21. 小麦的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无芒、高秆有芒、矮秆无芒、矮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基因型为(  )

    A . TTBb×ttBB B . TTBB×ttBb C . TtBb×ttBb D . Ttbb×ttbb
  • 22.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须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须的,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是(  )

    A . B . C . D .
  • 23. (2016高一下·厦门期末)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 . 雌配子:雄配子=1:1 B .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 24.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下列有关血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儿子患病,母亲可能正常 B . 母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 C . 父亲正常,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 D . 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 25. (2016高一下·大连期中)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萝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
    A .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 为宽叶, 为狭叶 B . 子代全是雌株,其中 为宽叶, 为狭叶 C . 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 26. 现有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易感锈病(ddtt)的小麦,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利用它们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新品种(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B . 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 . 从F2开始筛选矮秆抗锈病植株 D . 该方法可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 27. (2016高一下·锦州期末) 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 . 人类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 B .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引起的变异 C . 人类多一条第21号染色体引起的先天性愚型 D . 无子西瓜的培育
  • 2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 .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必定是二倍体 C . 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 . 八倍体小黑麦花粉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四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
  • 29. 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A . 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 . 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 . 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D . 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 30. 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一半含有X染色体,一半含有Y染色体 B . 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C . 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不能进行联会 D . 果蝇体内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31. 某植株基因型是Rr,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基因型可能是(  )

    A . RRrr B . RR和rr C . Rr  D . Rr和rr
  • 32. 已知一株玉米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玉米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b的个体为(  )
    A . B . C . D . 0
  • 33.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 .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 . 促进细胞融合 C . 促进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 .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 34.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  )
    A . 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B . S型菌的DNA+R型菌 C . S型菌的荚膜多糖+R型菌 D .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
  • 35. 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为(  )

    A . 实验一 B . 实验二 C . 实验三 D . 实验一和三
  • 36. (2016高一下·锦州期末) 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新产生的噬菌体中(    )
    A . DNA中含有35S B . 蛋白质中含35S C . 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35S D . 蛋白质和DNA中都不含35S
  • 37.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 . 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 . 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 . 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 38. 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单独观察蛋白质和DNA的作用 C . 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的试管中上清液有较高的放射性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b >非选择题</b>
  • 39. 图1中两细胞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1中A细胞的名称是,含有条染色体.
    2. (2) 图1中B细胞处于期,含有条姐妹染色单体.
    3. (3) 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图1中A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2中的段.
  • 40. 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据图回答问题:

    1. (1) 根据遗传病遗传图谱判断: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性遗传.
    2. (2) Ⅰ﹣2的基因型是
    3. (3) Ⅲ﹣2的基因型为,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4. (4) 若Ⅲ﹣1与Ⅲ﹣2婚配,其小孩患病的概率是
  • 41. 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和黄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纯合开白花的植株与纯合开黄花的植株杂交,F1均开黄花,F1自交产生F2 , F2中开白花的植株与开黄花的植株之比为1:3.分析回答:
    1. (1) 该植物花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F2中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2中开黄花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开白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2. (2) 若该植物的花色除了受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控制外,还受B、b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的影响.两对基因对花色遗传的控制可能有下列两种机制:

      ①A、a和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若为机制1,则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若为机制2,则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42.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

    2. (2) 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

    3. (3) 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

    4. (4) 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

    5. (5) 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