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步训...

更新时间:2016-03-07 浏览次数:108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A .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 .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 . 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 .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2.

    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 . 理在事先 B . 我在故我思 C .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 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 3. 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下列观点与其观点相同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下列与“理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5. 下列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②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

    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7. 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A . 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 . 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 . 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 . 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 8. 公孙龙有一篇谈论石头属性的哲学论文《坚白论》。在文中他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下列观点中与柏格森的观点所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 .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C .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 .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10.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柏格森的观点(   )

    ①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②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属于可贵的猜测③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没有任何可取之处④触及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1. 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基本派别 B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D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 12. 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 . 唯物主义的观点也不完全是科学的 B . 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C . 唯心主义是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空洞的学说 D . 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没有实际意义
  • 13.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A .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 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14.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

    A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 .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 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 15. “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的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偷斧子的了。故事中丢斧子的人犯的错误属于(   )

    A . 唯物主义 B . 主观唯心主义 C . 客观唯心主义 D . 辩证唯物主义
  • 16.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五行学说。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这种观点(   )



    A . 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B . 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 C .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本质上是不正确的 D .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17.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德国的费希特则认为,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是经验的唯一源泉。这两种思想都(   )

    A . 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 . 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 . 不承认思维决定存在 D . 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 18.

    人的活动反映其世界观。下列选项中与下面漫画所体现的世界观相同的是(   )


    A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 .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概念的集合 C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 19. 有哲学家认为,绝对精神指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下列选项中,与这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 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B .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C .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 20.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二、综合题
  • 21.

    材料一:下图显示的是某地区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中认为图中说法是唯心主义命题的人所占的比例。

    材料二:王充《订鬼篇》: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 (2) 材料一中部分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鬼,这和材料二中对鬼的认识有什么本质区别?

  • 22. 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 23.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 (1) 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

    2. (2) 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 (3) 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 24.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 (1) 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 (2) 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 25. 欣赏漫画《大树的对话》,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彻底否定的。请评析这一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