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17-07-19 浏览次数:1171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些物理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从自己做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B . 欧姆对“电流跟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C . 焦耳最先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D .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2. 课本中的插图“太阳能凉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扇叶的动能”(如图),引发了小聪一些联想,他的下列表达错误的是(   )


    A . 太阳能实质上是太阳内部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B . 太阳能为“二次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C .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是电磁波 D . 太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3. 随州市广水一中物理老师程军涛在CCTV科技节目中展示了自制教具“用锡纸记录声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如图).对着纸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是魔术节目,用障眼法使观众把“假的”当成了“真的” B . 利用声波是电磁波的特性和锡纸导电的特点,将声音电流记录下来 C . 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 D . 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刻痕,刻痕里记录着歌词汉字
  • 4. 如图,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 . 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 . 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 D . 如果此时下雨,水面折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 5. 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 . 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 . 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 . 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 . 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 . 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 7. 图甲是小明的插线板,他发现开关控制着对指示灯和插孔的供电,同时他又发现即使指示灯坏了,只要开关是闭合的插孔仍然有电.他据此画出了开关、指示灯(带保护电阻)、插孔与火线、零线的连接电路原理图(如图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乙中的指示灯和保护电阻是并联关系 B . 指示灯(带保护电阻)与插孔是并联关系 C . 指示灯(带保护电阻)与开关是并联关系 D . 图甲中插孔之间是串联关系
  • 8. 如图,水平地面ABOCD,以O点为界,AO段是一种材质,OD段是另一种材质.细线一端系在物体上,绕过轻质滑轮,另一端系在墙上,拉滑轮的水平力F恒为4N,物体经A点开始计时,此后各段路程及耗时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区间

    AB

    BO

    OC

    CD

    距离

    1m

    1m

    1.5m

    2.5m

    耗时

    1s

    1s

    1s

    1s

    A . 物体在CD 区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m/s B . 物体在BO区间运动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4N縻擦力 C . 物体在OC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3J D . 物体在BO区间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W
  • 9. 如图,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着三个柱状物甲、乙、丙,它们的高度均为h,均为实心匀质,甲、乙、丙的底面分别是半径为R的圆面、边长为a的正方形、半径为r的圆面.已知:2R>a>2r,它们对桌面的压强p=P=P , 则甲、乙、丙材料的密度比较,正确的是( )

    A . ρ>ρ>ρ B . ρ>ρ C . ρ<ρ<ρ D . ρ
  • 10. 同一物体(质量为m)先用滑轮组(如图甲)匀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图乙)匀速提升,两次提升高度均为h,两次拉力大小均为 mg,斜面长AB=2h,则这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比较(   )

    A . η>η B . η<η C . η D .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二、<b >非选择题</b>
  • 11. 如图,双肩书包、签字水笔、有订书钉的订书机,都是大家熟悉的学习用品,这些用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的应用.试举三例说明.

    示例:笔卡(笔的挂钩),对衣物或书本的压力大,滑动时摩擦力大,可防止笔的意外脱落.(此例不可再用)

    1. (1)  
    2. (2)  
    3. (3)  
  • 12. 如图,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前行驶,但不知是“加速、匀速、减速”中的哪种状态.车顶A处滴落的水滴最终落在靠前的B处.车厢地板上的木箱C始终相对车厢静止.画出木箱C的受力示意图.

  • 13. 如图,人眼在E处通过碗的边缘D点刚好能看到空碗底部硬币的左边缘A点. 现在向碗里缓慢加水,当水面到达C处时,人眼仍在E处,但能通过D点看到硬币的右边缘B点.用一条光线示意以上光学现象(并画出水面、法线).

  • 14. 某同学用通电导线在瓷勺的长柄上绕上很多匝,再将其放在光滑的方形瓷盘上便成了“自制司南”.他将随州市地图按实际方位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自制司南放在地图上,司南的长柄成功地指向南方.请在图中A、B两导线端之间画出几匝绕线(注意勺体中电路里电源的极性).

  • 15.

    随州某学校物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酒精、煤油、汽油”的热值(如图).甲、乙、丙装置完全相同,水的质量和初温及待测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通过测量全部燃料充分燃烧后水的末温(均未达到沸点)t<t=t , 可以粗略知道它们的热值q大小关系为:        . (填选项编号)


    A . q>q>q   B . q>q=q    C . q<q=q
  • 16. 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淸晰的像.则可以断定此凸透镜的焦距f 20cm (选填“>”或“=”或“<”号).

  • 17. 为了探究不同情形下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甲电路图.小灯泡上标有“2.5V,0.25A”,没有找到滑动变阻器而用三个定值电阻代替,开关是旋转式单刀三掷开关.

    1. (1) 按图甲的设计在图乙中加画一根导线;
    2. (2) 当图乙连线完毕后,将开关旋转至某个接触点时,电表盘面出现了图丙指示,则此时读数为V;
    3. (3) 同学们发现,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下降,灯丝电阻减小,这是因为
  • 18.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艾学习”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用测力计测出小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B.将适量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读数为V1

    C.将测力计下面所挂小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里的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读数为F1

    D.记下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量筒内液面处读数为V2

    E.快速提起液体中的小金属块,读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F2和量筒液面处读数为V3

    问题:

    1. (1) 为减少误差,合理的实验顺序编号为
    2. (2) 用实验步骤中的测量值符号(和g)表示该液体的密度ρ=
  • 19. 小洋妈妈在国外旅游时买了一台家用智能电热马桶盖(如图甲),小洋从此立志学好物理,长大后创新设计推进“中国造”.图乙是小洋设计的便座加热电路,R1和R2是两个定值电阻(表示两个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该电路通过开关S1和S2的不同接法组合,实现“高温挡、中温挡、低温挡”三种加热功能(见下表).

    S1

    断开

    断开

    闭合

     闭合

    S2

    接b

    接a

    接a

    接b

    功率

    P0=0

    P1=22W

    P2=44W

     Px

    1. (1) 求R1和R2的阻值;
    2. (2) 求出表中的“Px”;
    3. (3) 老年人在冬天坐上冰冷的马桶是很难受的,假设小洋想让马桶圈的温度升高4℃,则用“中温挡”加热的方式需要多长时间.(设电热丝发热全部被马桶圈吸收,马桶圈的质量m=500g,马桶圈材料的比热容c=0.44×103J/(kg•℃))
  • 20. 不计自重的钓鱼杆ABCD,在钓鱼时杆的前段CD部分自然弯曲,杆的后部ABC部分保持直线状态(情景如图甲).物理模型分析图如图乙,一个金属鱼模型(重力FG=20N)系在钓鱼线DE的下端,当模型鱼浸没在水中静止时钓线的拉力FD=18N,此时杆ABC部分与水平面成30°角,钓鱼者一手握在B点,一手握在A端,A端到竖直钓线的距离AP=3.75m,钓鱼者对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记作FA , 已知AB= m.

    1. (1) 求金属鱼模型所受到的浮力:
    2. (2) 将钓鱼杆ABCD当作杠杆研究,若以B点为支点,画出动力臂BA′(l1)和阻力臂BP′(l2),计算出FA的大小;
    3. (3) 若以A端为支点研究杠杆ABCD,判断人手对B点的“拉抬力”FB与钓线的拉力FD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