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Q21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

更新时间:2019-12-05 浏览次数:2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 语文知识积累(15分)
  •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字母)。

    同学们,在新学期的语文学习旅途中,我们又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一着惊海天》中xián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强军报国的辽宁舰官兵;《藤野先生》中对清国留学生庸俗混沌生活深恶(A. è    B. wù)痛疾的鲁迅;《美丽的颜色中》为提取镭dān jīng jié lǜ的居里夫人。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使至塞上》中“①,②”两句以景物自比,表达出诗人漂泊在外的惆怅之情;崔颢《黄鹤楼》中“③,④”两句使用叠词,描绘了远望之景,这繁盛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曹植在《梁甫行》中用“⑤,⑥”咏叹家园荒芜,表现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⑦,⑧;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借景言志,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心境。

  • 3. 八(X)班小林同学刚上小学的妹妹拿着一张报纸指着下面的新闻问小林:“哥哥,上面写的是什么呀?”如何向妹妹解释呢?小林犯了难。

        逃票、欠税、欠费、闯红灯……这些都将被记入你的“个人信用库”。昨天,《扬子晚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南京即将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实施方案,今后凭身份证号就能查到个人税收欠缴、乘车欠缴费、交通违章等“失信记录”。同时,企业欠薪、专利侵权、拖欠贷款等不良信用也将被记录到“企业信用库”中,可凭组织机构代码自查。这两个库的信息将在市政府各部门共享,并接入省里的“诚信库”,这意味着有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今后在南京将“无处藏身”。

    请你以小林的身份,向妹妹简要地介绍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40字。

二、 阅读(45分)
  • 4. 名著阅读

        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 (1)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结合原文和选文内容说说你对他的革命经历有何了解?
    2. (2) 书中讲述的“红小鬼”的故事虽然篇幅不多,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联系你印象最深的其中一个情节,谈谈这群“红小鬼”的性格特征。
三、 文学作品阅读(38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心中有间小书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赖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分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朦胧,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的或许也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 (1) 通读全文思考:文章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的特点,第⑥段却说 “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
    2.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加下划线短语,赏析下列句子。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两本书灰头土脸的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3. (3) 作者为何在第②段详细描写那间未曾走进的书屋,请分析其作用。
    4. (4)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的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福柯①访谈录(节选)

        瑞金斯:读者能够从你的著作中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对沉默的欣赏。你描述了沉默给人带来的自由,沉默的众多原因及其蕴含的意义。譬如,你谈到有很多沉默。这里面是否有某种自传性的成分?

        福柯:这么说吧,在二次大战中或是在此之前的天主教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有很多种说话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沉默的方式。某些沉默带有强烈的敌意,另一些沉默却意味着深切的友谊、崇敬,甚至爱情。我深深地记得制片人丹尼尔·施密特造访我时的情景。我们才聊了几分钟,就不知怎地突然发现彼此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接下来我们从下午三点钟一直呆到午夜……我们说的话一共不超过二十分钟。从那时起,我们之间开始了漫长的友谊。这是我第一次在沉默中同别人发生友情……我常常纳闷,人为什么非得说话不可呢?沉默也许是同别人交往时更有趣的手段。   

        瑞金斯: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对沉默的欣赏要远远超过英语社会或是法语社会。

        福柯:是的,你瞧,我们的文化很不幸抛弃了不少东西,沉默即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文化不是沉默的文化……年轻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被教会在同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因人制宜地保持不同性质的沉默。对他们来说,沉默是体验同他人的关系的特定手段。我以为这种对待沉默的态度真是值得发扬光大。我提倡把沉默发展为一种文化特质。

         ……

        瑞金斯: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还是让我们先回到你早年在巴黎的日子。我知道那时你是圣安妮医院的心理医生。

        福柯:是的。我在那里大约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

        ……

        瑞金斯:你能多谈一些在巴黎的研究工作吗?那时有什么人对你今天的研究产生过影响?你有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而特别感激的老师?

        福柯:没有。我是阿尔都塞的学生,当时法国的哲学主流是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现象学。这些我都学过。但是我个人的研究动力来自阅读尼采。

        ……

        瑞金斯:人们经常提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他说法国浪漫作家们只看得到"视觉形象",对他们来说,音乐只不过是噪音而已……你的书中经常提到很多绘画作品,可是很少提到音乐。你是否同罗曼·罗兰所说的法国文化特征相一致呢?

        福柯:是的。法国文化中当然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音乐的位置。可是在我的个人生活中,音乐却是很重要的。我20岁的时候,第一个朋友就是音乐家。后来我又有一个朋友是作曲家……从他那里我了解了普莱(Boulez)的所有作品。这在我是很重要的经验。因为,首先,我接触到了对我来说就像是谜一样的作品。在这领域中我真是无能得很,至今依然如故。可是我感觉到某种陌生的、谜一样的美……

        瑞金斯:如果我理解得不错的话,首先对你的著作产生积极反响的是艺术家和作家,而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或是其他学科的学者。

        福柯:正是如此。

        瑞金斯:你的哲学同艺术有什么关系?

        福柯: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如果我谈到自己个人的经验的话,我还是感觉知识帮不了我们什么忙。政治权力有可能会摧毁我们,而世上所有的知识都阻止不了这种事情发生。我这么说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我知道那是错误的),而是从个人的经验体会来的。我知道知识能改造你们,真理不仅仅是解释世界的手段(也许我们所说的真理还解释不了什么东西呢),我们一旦掌握真理,自己就会得到改变。甚至我还会因此而得到解救,当然我也可能因此而死去,对我来说两者差别不大。(笑)

    (节选自《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注释】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摘自“百度百科”)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福柯以自己和丹尼尔·施密特的交往经历,说明有些沉默意味着深切的友谊和崇敬。 B . 英语或法语社会的文化中抛弃了沉默,福柯提倡这些社会把沉默发展为一种文化品牌。 C . 福柯很感激老师阿尔都塞和尼采,认为是他们给自己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动力。 D . 福柯认为法国文化中没有音乐,而他的生活中音乐很重要,因为他的朋友都是音乐家。
    2. (2)     访谈中,福柯表达了哪些奇异创新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3. (3) 访谈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瑞金斯的提问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进行评析。
  •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为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请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本诗。

    ①动与静         ②虚与实        ③留白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游 沙 湖

    (宋)苏轼

        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②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③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④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⑤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⑥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 】①黄州: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②相:察看。③庞安常:人名。民间名医。④绝:超过。⑤蕲水:旧县名,属今湖北浠水县。⑥王逸少:即王義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日剧饮而归

    2.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念无为乐者       未复有能其奇者 B . 予买田间      见发矢十中八九 C . 颖悟绝人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 同游清泉寺      春冬
    3. (3)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5. (5) 无论是与同为“闲人”的张怀民赏月,还是与同是“异人”的庞安常赏水,都流露出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请分析《记承天寺夜游》和本文分别寄寓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四、语言运用(40分)
  • 9.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景物描写的方法,现在的你是否对于景物描写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你眼中的秋景,不少于150字。别忘了变换视角,调动两种以上感官,运用两种以上修辞哦!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个他(她),他(她)包括你的父母、亲人,他(她)包括你的同学、朋友,他(她)还包括你的师长、前辈,他(她)也许还是邻里街坊,旅途中遇到的伙伴……对于每个他(她),你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一成不变,你会因为时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你的人生经验,从而对他(她)逐渐了解。

    请你以“我逐渐了解了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