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17-07-28 浏览次数:622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2. 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总督 D . 御史大夫
  • 3.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上北方;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A . 北方已不适合居住 B . 南方文化水平较先进 C . 唐宋时期统治者组织移民 D . 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 4.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

    A . 四川行省 B . 宣政院 C . 西域都护 D . 伊犁将军
  • 5. 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 .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6. 许多历史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下列与其他各项有明显区别的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 邓世昌血战黄海 D . 魏源编海国图志
  • 7. 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长征史实的是(  )

    A .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B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D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8. 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伟大抗日战争开端的是(  )

    A . 七七事变日军炮轰卢沟桥 B . 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 C . 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 D . 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大屠杀
  • 9.

    “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幅照片应拍摄于(  )

    A . 开遵义会议时 B . 红军到达陕北时 C . 去重庆谈判时 D . 政协会议召开时
  • 10.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A .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大跃进”的掀起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11. 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A . 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B . 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C . 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D . 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 12.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 .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3.

    下图是展示近现代中国奋斗历程的历史年代尺,在方框②④内应该填写的是(  )

    A . 开天辟地 中美建交 B . 转危为安 恢复合法席位 C . 焕然一新   港澳回归 D . 洗刷耻辱 十一届三中全会
  • 14. 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 . 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B . 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C . 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 . 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 15.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在此,他强调的是被称为民主政治的( )

    A . 原因 B . 过程 C . 方法 D . 程序
  • 16.

    思维导图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以下思维导图,在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 科学思想 B . 文艺复兴 C . 人文主义 D . 启蒙思想
  • 17.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 . 过分依赖外资企业 B . 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C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18. 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此举的目的是(  )

    A . 保障企业基本利润 B . 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 C . 促使企业采用高新技术 D .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他们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美国的“援助”指的是(  )

    A .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成立欧共体
  • 20. “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

    A . 国家利益 B . 意识形态 C . 地缘政治 D . 社会制度
  • 21.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美国凭借“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继续主宰世界(  ) B . 美国已经不能凭军事力量解决问题 C . 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 . 亚非拉国家已经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 22. 书法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唐朝时,善于“狂草”,书法挥洒自如、气势磅礴的湖南长沙籍书法家是(  )

    A . 张旭 B . 怀素 C . 王羲之 D . 欧阳询
  • 23. 梅山蛮主要生活在湘中地区,他们长期居住在山林,勇猛顽强。北宋时期,梅山正式归附中央王朝。朝廷在梅山地区设置两县,其中位于娄底市范围的县是(  )

    A . 新化 B . 双峰 C . 安化 D . 涟源
  • 24. 1943年11月,日军进攻湘北重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20万将士壮烈殉国,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这就是历史有名的(  )

    A . 衡宝战役 B . 常德会战 C . 长沙会战 D . 湘西会战
  • 25. 以下共和国的元勋中,籍贯均属于湖南湘潭的是(  )

    A . 任弼时、贺龙 B . 罗荣桓、朱德       C . 毛泽东、彭德怀 D . 毛泽东、刘少奇
二、非选择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光芒】

    材料一:  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感叹他学问的高深。年老时,留下了五千言的名著。这部著作流传甚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时期鲁国人。弟子三千,其言行被编成《论语》一书。他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盛世的魅力】

    材料二:  唐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科技的贡献】

    材料三: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和平的使者】

    材料四:  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七下

    1. (1) 材料所述老子的“名著”是什么? 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战国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列举其中一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 (2) 当时“士人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各国“纷纷遣使到唐朝”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什么改革?

    3. (3) 根据表格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 这一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对世界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4. (4) 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是什么?

    5. (5) 你认为以上材料蕴含的主题是什么?

  • 27. 近代大国崛起,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收租税;除议会同意外,在国内招收常备军,均属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必须自由。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  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

    材料四: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五: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和议会是何关系? 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 (2) 材料二宣布解脱哪一国的殖民统治? 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战争”是哪一重大事件? “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 (4) 材料四、五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历史作用有哪些共同之处?

    5. (5)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它们的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

  • 28.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 (1) 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 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 (3) 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 (4) 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29.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1. (1) 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 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2. (2) 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 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3. (3) 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4. (4)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5. (5) 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 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