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更新时间:2017-07-31 浏览次数:10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问(jí)          荒僻       忧心忡(chōng)      妇儒皆知 B . (qì)          粗拙       为人知(xiǎn)        千钧重负 C . 罚(chéng)      屏障       气冲牛(dòu)        天崖海角 D . 息(xùn)        奥悔       而不舍(qiè)         忍俊不禁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一口气把三百来斤重的青石板背回家,铺在台阶上后感受如释重负 B . 大庭广众用脏话骂人,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C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D .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B .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梨树林里忽明忽暗地走着。 C .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 D .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②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

    ③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④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

    ⑤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

    ⑥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A . ②④①⑤③⑥ B . ③④①⑤②⑥ C . ②④①③⑤⑥ D . ③④①②⑤⑥
  • 5.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原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改句:只要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就会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B . 原句: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改句: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白色梨花开满枝头! C . 原句: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改句:鲁迅先生对写信写得太草率的青年人是深恶痛绝之的。 D . 原句: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改句: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地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二、<b >诗歌鉴赏</b>
  •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①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②山光:傍山的日光。③轩:窗。④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⑤恨:遗憾。⑥中宵:中夜,半夜。

    1.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荷风”点明夏日;“池”字表明“南亭”傍水。 B . 夜幕早合,明月高悬,诗人敞开亭户,散发披垂,靠窗而卧,这是个不注意礼节的人。 C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D . 全诗表达诗人闲适恬淡的情趣,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2) 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简笔勾勒出了一个恬静可人的月夜图。 B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荷 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清脆悦耳,营造出一种喧闹之境。 C . “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D . 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
三、<b >文言文阅读</b>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卷,每归私第 ,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 , 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 , 卒用其人。

                                                                                                                                                                     (选自苏教版七下课文)

          【注释】①习:熟 悉。②私第:自己的府第。③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箱子。④临政:处理政务。⑤薨:代诸侯或大官的死。⑥岸谷:严肃刚正。⑦忌克:忌妒刻薄⑧龌龊循默: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⑨卒:终于。

    1.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常劝以读书 B .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C . 跪而拾之/以归 D . 他/日补缀旧纸
    2.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及    ②释    ③悟

    3.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②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 (4) 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b >默写</b>
  • 8.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1) ,寒光照铁衣。

    2. (2) 此夜曲中闻折柳,

    3. (3) 念天地之悠悠,

    4.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5) 造化钟神秀,

    6. (6) ,青草池塘处处蛙。

五、<b >现代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拱桥

        ①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②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说是校长,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③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上,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④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⑤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声,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大手拍拍我剃得溜光的脑瓜,呵呵笑了:“这里不是脚后跟儿,可毛儿软不扎人的。去吧,去吧。”我就逃也似的躲开他。

        ⑥因缺了两颗牙,他讲课吐字有些不清。比如把“二”读成“à”,我们跟着喊“à”,他就酱色着脸说:“我读‘à’你们不能读‘à’。”我们就齐了声喊:“是,老师,你读‘à’我们不能读‘à’。”可是我们怎么读呢?他就无奈地笑了,说:“老了,教你们爹妈那会儿,我可不这么发音的。老了,说老就老了。”他那会儿真比谁的爷爷都老。

        ⑦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⑧那次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趟来趟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躲。校长已捶着弯背,哗啦哗啦趟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⑨“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眩晕,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⑩“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⑪“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我闭上眼睛,趴上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为他粗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⑫“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狠踹了他一脚。

        ⑬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如今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⑭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 , 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有改动)

    1. (1) 本文主要写了老师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对第⑫段画线句子做点批注。

    3. (3) 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

    4. (4) “拱桥”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结合文中三处划线的地方(①⑦⑭段中),说说用“拱桥”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时代的微文化

           ①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贷、微电影、微小说……所有这些以去中心化、碎片化、零散化为特征的新兴文化形态、传播方式乃至经济活动形态、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微”已经成为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

           ②曾几何时,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为追求的。在唯“大”是求的发展模式下,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广场、大楼、大马路……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大强度甚至大混乱,“大”成为现代人典型的“文明病”。就此而言,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思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症结所在。“大”曾经、正在并将继续让我们感到紧张、压抑、沉闷甚至恐怖,“大”开始走向蠢笨、无个性和千篇一律。我们逐渐开始厌倦“大”,因为“大”已经越来越远离人本身。

           ③在新世纪,“大”已经不再是无争议的一个褒义词。

           ④与此同时,后工业、后现代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把我们带入了微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其实是一种更为亲切、随和、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微”可以让我们放松,“微”可以让我们从容,“微”可以让我们回归我们自身,“微”时代的来临带给我们会心的微笑,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⑤应该说,“微”不仅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形态的转型。

           ⑥在政治层面上,“微时代”的政治不再是宏观政治的一统天下,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的微观政治正在改写我们的政治话语,重新设置我们的政治议程。微观政治使得“政治”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政治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建立了起更大的相关性,政治的参与途径变更加多样、快捷,参与群体更加草根化。在微时代,权力更加分散,参与更加便捷,微时代的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政治成为可能。

           ⑦在经济层面上,“微时代”的经济是以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经济,是品质高于规模的经济,是绿色环保的经济,是互动、对话和共赢的经济。微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无微不至。

           ⑧在生活层面上,“微时代”既不拒绝理想主义,但也不排斥物质生活,既尊重英雄主义,更关爱平民百姓。它巧妙地将审美的触角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分肌理之中。“微时代”不排斥大气和粗犷,但同样懂得欣赏优雅和精致。

           ⑨“微时代”的微文化的特征或许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个性,自由,草根,青春。“微”文化是一种张扬个性的文化,微文化的口号是:Do It Yourself !“微”文化是一种崇尚自由的文化,它更多游戏精神而较少实用功利,微时代的选择权更加多样,更加自主;“微”文化是一种草根参与的文化,一种祛魅的平民文化,一个去精英化时代的草根文化;“微”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低门槛,“想拍就拍”,“想唱就唱。”“微”文化是一种青春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亚文化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天然主体。

           ⑩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和微生活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也使谣言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交流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和江湖化,并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之下使人们迷恋于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大责任、大理想、大视野和大胸怀。

           ⑪因此,我们同样有充分理由警惕微时代的畸形发展,成为四分五裂的微分子时代。

    (选自《中学生读写》有删改)

    1. (1) 作者对“大文化”和“微文化”分别持什么态度?

    2. (2) 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步入“微时代”那么“微”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点?依据文意概括填在下面表格中

      “微”的体现

      特点

      政治方面

      世俗化和平民化

    3. (3) “微文化”有哪些特征?请从第⑨段提取四个关键词。

    4. (4) 请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第⑩段说说你对“微时代”“微生活”的看法。

             材料链接:现在很多人刷微信、刷朋友圈成了一种病,早也刷,晚也刷,吃饭时刷,等车时刷,亲朋好友聚会时刷,甚至走路时也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只争朝夕,生怕一不小心错过了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

六、<b >语言表达</b>
  • 11. 宜春市某中学拟开展“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①宜春明月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宜春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当年为了打造明月山风景有一句广告:爱我就带我去明月山!请你另为明月山拟写一句广告语。

    ②“明月山景色,贵在天然。茫茫云海,山野天池,猕猴出没,有‘绝壁惊人,怪石争奇,苍松斗妍,山花织锦’四绝,以峰、瀑、洞、石闻名。境内层峦叠嶂,怪石林立;山花吐艳,苍松傲然。处处飞禽走兽,花香鸟语;满目石径苍苔,流泉飞瀑,身临其境,如入仙境。”有人说这段文字太乱,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有人写出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绝壁苍松怪石流泉云海斗艳;

七、<b >命题作文</b>
  • 12. 作文:

           请以“夸夸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叙写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整洁,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