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9-12-12 浏览次数:1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积累与运用(25分)</b>
  • 1.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zhé)腰      (pīn)婷     呢(nán)      (bò)发 B . (chán)师     亵(dú)      制(chái)     (zhēn)言 C . 广(mào)      困(è)       (rú)养       (huī)下 D . (sōng)     (máo)衣     (chán)潺     酒(liè)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 妖娆    腐烂    抽丝剥茧    一代天娇 B . 嘶哑    冠冕    痴心忘想    荡然无存 C . 秘诀    瞥见    心无旁鹜    李代桃僵 D . 精微    惊骇    大发雷霆    鸠占鹊巢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价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 .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 , 反复斟酌。 C .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的不二法门 D . 一扇窗,隔开了光与暗,从光处望暗处,是空灵与无穷无尽的事物,总感觉黑暗处藏有无限的事物与美好,可望而不可即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 读《水调歌头》,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对青少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优秀经典? B . “庆文。”处长指着档案中的一处记录说。“你这里的档案有篡改的痕迹,这有你很大的管理责任啊!” C . 两国政局的稳定,双边贸易的繁荣,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促使两国合作持续向好的基础。 D . 桃花开了,灼灼其华;梨花开了,皑皑胜雪;茶花开了,艳艳似火;连翘开了,灿灿若金;鸢尾开了,紫气氤氲: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 6. 名著阅读。
    1. (1) 《艾青诗选》既有对的诅咒、对光明的礼赞、对人民的讴歌,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其格调既忧郁感伤又悲壮高昂。
    2. (2)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用作比喻,来表达自己对的无限热爱之情。
  • 7. 诗句默写。
    1. (1) 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其一)》)
    2.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4. (4)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流露出作者思念故乡之情的句子:
  • 8.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九年级(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 (2) 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二、<b>阅读理解(45分)</b>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百废兴            具:

      ②薄暮冥冥            冥冥:

      ③而或长烟空        一:

      酒临风            把:

      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仁人: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3) 文章有两段文字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4)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摘自《读者》,有删改)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2) 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它们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 (3) 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
    4. (4) 选文在第⑰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原因。
    5. (5) 请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悟。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谈谈懒惰

    塞缪尔·约翰逊

        ①许多道德家都曾谈到,人的诸种恶行中,骄傲为最。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而又在极其繁复的伪装下隐匿,那种伪装好似掩盖月光的那层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辉,又是月亮的阴影,它虽可以把月亮藏匿起来,叫我们看不见,又因藏匿得不彻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

        ②我虽不打算对骄傲在道德上所产生的这种极度的危害贬斥,但我要告诉大家,懒惰所造成的危害却是我要大声贬斥的,因为懒惰会结出恶果。

        ③有些人公开承认懒惰有其可取之处,他们自诩为懒人,正如剧中人巴西里斯“自诩为骄傲者”一样,他们自夸什么事都不做,而且还庆幸自己无事可做;他们每天要睡到不能再睡的时候,而起来的目的也仅在于做那种能使自己再睡的运动而已;他们用双层窗幔来延长黑暗的笼罩,永远也不愿看见太阳,而只“告诉太阳他们如何憎恨阳光”;他们的全部劳力无非是换一下如何方便于懒惰的程度与方式;他们的白昼之不同于黑夜,只是白昼坐马车或椅子而夜里睡床而已。

        ④这班人真乃是懒惰的公开支持者,懒惰也为他们编织好罂粟花环 , 而且还把湮没无闻之水倾入他们的杯中。于是,他们处于平静而愚钝的状态,忘怀一切,也被人遗忘。他们早已不复存在于人世,活着的人对于他们的死亡只能说,他们只是停止了呼吸罢了。

        ⑤但是懒惰在许多人的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而不为人所怀疑;因为,懒惰的恶果只限于懒惰者本身,它容易逗人喜爱,而又不伤及旁人;因此,它就不会像危及财产安全的诈骗行为那样,普遍受到监视;也不会像骄傲那样,必然要在别人的劣势之下,去寻觅自己的满足。懒惰具有一种无声而和平的品质,它既不凭恃夸耀招来妒忌,也不致怀有敌意而引起憎恨;因此,谁都不会忙于去谴责它或者过问其就里。

        ⑥正如骄傲有时藏匿在谦卑后面一样,懒惰往往为混乱和匆忙所掩盖。凡是玩忽职守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利益,自然会竭力使头脑忘却自己的荒唐,而辛辛苦苦去做那些并非自己应做的事情。

        ⑦有些人老是处于准备状态,他们忙于先拟措施,预订计划,收集材料,为主要工作做准备。这班人的确都是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一个老是寻找工具的工人,肯定是一无所成的。有一位大师曾经告诉我,那种喜欢讲究稀奇的铅笔和颜料的人,在绘画上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摘自《品味人生》,有删改)

    【注】①罂粟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叶片碧绿,花朵五彩缤纷,茎株婷婷玉立,蒴果高高在上,但从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

    1.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3. (3)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4) 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第⑦段画线句中“很难”一词的表达效果。
    5. (5) 读完全文,请你为懒惰者提两点建议。
三、<b>写作(50分)</b>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