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1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6-02-15 浏览次数:27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选项的河流横剖面图中,与图中ab连线处河流剖面符合的是(   )

    A . B . C . D .
  • 2.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

    A . 地下水位下降 B . 河水流速减慢 C . 淤积速度加快 D . 出现侵蚀后退
  • 3. 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是(  )

    A . V形谷 B . 角峰 C . 冲积扇 D . 河漫滩
  • 4.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每隔15分钟持续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处理电子图。回答问题。

    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B . 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C . 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D . 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更强,③段的溯源侵蚀更明显
  • 5.

    下图是模拟某地貌的形成小实验:将小米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堆积体的形状特点。此实验主要是探究(     )

    A . 风力的搬运作用       B . 流水的搬运作用 C . 流水的堆积作用 D . 风力的堆积作用
  • 6.

    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试题。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 .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 . 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 .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二、综合题
  • 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A . 侵蚀、搬运、堆积 B . 搬运、侵蚀、堆积 C . 侵蚀、堆积、搬运 D . 堆积、搬运、侵蚀
    2. (2) 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 . 瀑布 B . 冲积扇 C . 三角洲平原 D . 河漫滩平原
  • 8.

    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 (1) 该河通常位于我国的(  )

      A . 西南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东南地区 D . 东北地区
    2. (2) 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B . 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C . 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 . 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 9.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 (2)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 . 流向 B . 含沙量 C . 汛期 D . 流量
  • 10.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 (1) 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 . 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 . 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 . 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2. (2) 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 . 地势较高 B . 地形平坦 C . 降水较少 D . 风沙较大
  • 11.

    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景观的形成与流水作用密切相关(如下图)。凹岸:河流弯曲河段岸线内凹的一岸。凹岸通常受主流冲刷,水深、流速较大。凸岸与之相反。读图并完成问题

    1. (1) 关于图中乙、丙两地,分析正确的是(  )

      A . 乙为凸岸堆积,丙为凹岸侵蚀       B . 乙为凹岸侵蚀,丙为凸岸堆积 C . 乙为凹岸堆积,丙为凸岸侵蚀 D . 乙为凸岸侵蚀,丙为凹岸堆积
    2. (2) 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 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 . 甲-c-沉积-兴建仓库 C . 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D . 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 12.

    从空中俯视大地,有的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下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蛇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蛇曲地貌的成因是(  )

      A . 山区河流向源头侵蚀       B . 海滨地区泥沙堆积 C . 开阔地区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D . 河流侧蚀作用减弱,不断下蚀
    2. (2) 下列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对河流截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B . 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C . 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D . 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于蛇曲两侧
  • 13.

    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下题。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 . 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 . 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 . 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2. (2) “V”型河谷形成后(    )

      A . 下蚀减弱,凹岸堆积       B . 侧蚀加强,凸岸侵蚀 C . 下蚀减弱,凹岸侵蚀 D . 侧蚀减弱,凸岸堆积
  • 14.

    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读某河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中序号代表曲流发育过程中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B . 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C . ③④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D . ③⑥⑨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早;①④⑦形成的时间可能相同,形成时间较晚
    2. (2) 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

    3. (3) 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什么灾害?原因是什么?治理的措施通常有哪些?

    4. (4) 此种河道可能位于(    )

      A . 黄河下游 B . 长江中游 C . 珠江上游 D . 雅鲁藏布大峡谷
  • 15.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 (2) 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成因是


    3. (3) 分析图示地区2008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4. (4) 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原因是

       

  • 16.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亿吨的泥沙沉积在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3千米,每年新造陆23〜28平方千米,使3万〜4万亩海域被淤积成为新的土地资源。“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

    1. (1) 黄河在此形成的地貌形态是,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近几年来,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对河口地区的地貌形态的影响有哪些?

    3. (3) 请简要分析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的原因。

    4. (4) 河口地区往往是形成聚落的良好地区,但是黄河口处却没有形成大的聚落。请分析原因。

  • 1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c——图e中能正确反映图a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2. (2) 判断图a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并解释其形成理由

    3. (3) 若图a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b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 . “U”型谷 B . 喀斯特溶洞 C . 河口三角洲 D . 河流瀑布
    4. (4) 若图a所示河流位于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填 左 或 右)相连。原因:

  • 18.

    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回答问题。

    1. (1) 描述图中地貌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

    2. (2) 以河流的出山口为界,说明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的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