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

更新时间:2017-07-19 浏览次数:4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七下·灌南月考)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隋朝建立    ②隋灭陈,统一全国  ③开凿大运河 B . ①隋灭陈,统一全国  ②隋朝建立   ③开凿大运河 C . ①开凿大运河   ②隋朝建立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 . ①隋朝建立    ②开凿大运河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 2.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 . 经济繁荣 B . 短暂而繁荣 C . 二世而亡 D . 节俭盛行
  • 3.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 (2017七下·海安期中)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 . 铁农具 B . 水排 C . 耧车 D . 曲辕犁
  • 5. (2017七下·佛冈期中) 请你猜一猜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⑤⑥
  • 6. (2017七下·梅江月考)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 河北曲阳 B . 河南汝州 C . 江西景德 D . 河南开封
  • 7. (2016七下·武威期中)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8.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9. (2017七下·梅江月考)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 .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国家的统一 C . 民族政权的繁荣 D . 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 10. (2016七下·厦门期中)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 .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 .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 .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 . 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 1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哪一组人物(    )

    A . 李 渊  赵 构  铁木真 B . 李世民  赵匡胤   铁木真 C . 唐玄宗 赵 构  忽必烈 D . 李世民  赵匡胤   忽必烈
  • 12. (2016七下·临沭期中)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 . 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 . 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 13. (2016七下·临沭期中) 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中,有一幅在今天的西藏区域注着“宣政院辖地”的疆域图,那么它是(   )

    A . 唐朝疆域图 B . 元朝疆域图 C . 明朝疆域图 D . 清朝疆域图
  • 14. (2016九上·扬州期末) 郑成功曾有过这段话: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这里的“贵国”指的是(    )

    A . 英国 B . 西班牙 C . 荷兰 D . 日本
  • 15. (2017九下·东台月考)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 . 秦、汉 B . 元、清 C . 金、元 D . 辽、宋
  • 16. (2017七下·梅江月考) 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元杂剧的作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A . 关汉卿 B . 马致远 C . 白朴 D . 郑光祖
  • 17.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最早出现火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    )

    A . 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B . 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 C . 不足960万平方公里 D . 包括朝鲜半岛
  • 19. 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    )

    A . B . C . D .
二、<b >综合题</b>
  • 20. 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侧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瑕

    材料三: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这一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2) 结合材料二思考,这种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这种制度有什么优点?明朝时期这一制度有何新的变化?

    3. (3) 材料三记载的是什么制度?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21.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张骞出使西域后,我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后汉书》卷八十八是这样描述罗马帝国的:“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隶属者数十。”——选自《中国历史》九年级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诞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门答腊等岛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各色手由被面等物品。——选自《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汉代我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通商要道是什么?开通条通商要道最大的贡献是谁?

    2. (2) 材料二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求知”的地点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写出2点即可),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其意义是什么?

    4. (4) 请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出一个历史主题。

  • 22. 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不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并尝试回答:

    材料一:……庆历(宋仁宗年号)中,有布衣毕,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一印,火烧令坚……”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唐末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三百人。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请回答:

    1. (1)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载的毕昇生活于什么时期?从沈括文中记载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毕的发明有什么进步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发明?此发明何时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3. (3) 材料三所示图片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 (4) 这一时期有一本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是什么?其作者是谁?

    5. (5) 宋朝时期我国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