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9-12-09 浏览次数:2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īn)持      (bìng)发     洗(dí)       发扬(zī)长 B . (shuò)风     (cù)新       (yú)论       根深(dì)固 C . (dá)理       (xiān)维     (zèng)亮     (hào)为人师 D . (chá)      (gòng)给     执(niù)      摩肩接(zhǒ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取缔    瑕疵    门槛    直截了当 B . 诘问    防碍    确凿    祸不单行 C . 纠缠    嶙峋    恬静    再接再励 D . 呻吟    凑和    轶事    累赘拖沓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 , 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 .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 向老师提问题,还有什么不好意思呢?中学生就该不耻下问 , 好学上进。 D . 当我们赶到比赛场时,我们队已输得不亦乐乎
二、<b>语言表达</b>
  • 4. 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 , 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1. (1) ①处重复啰嗦,修改方法是:
    2. (2) 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
    3. (3) 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
三、<b>句子默写</b>
  • 5. 名句默写。
    1. (1) 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2. (2)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3. (3)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 (4)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5. (5)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四、<b>名著阅读</b>
  • 6.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连A都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以上文字选自中国现当代作家老舍写的长篇小说《》,文中A处的人物是。小说通过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五、<b>综合性学习</b>
  • 7.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实用价值之外,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班级开展了“最美汉字书法”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 (1) 【活动一:我来介绍】请你选择可用材料,写一段文字,向班上同学介绍练习书法的方法。(限80字以内)

      材料一:临慕法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如描红。

      材料二:东汉书法家张芝是甘肃酒泉人,有“草圣”之称。

      材料三: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材料四:甘肃成县的《西狭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材料五: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

    2. (2) 【活动二:我能表达】李明同学写不好汉字,同学劝他认真练习,可他却说:“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以后就用不着笔在纸上书写了,写不好没关系。”你说:
六、<b>诗歌鉴赏</b>
  •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 (1) 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2. (2) “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七、<b>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鲁肃过寻阳

      ②恐已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 (3)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八、<b>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佇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浅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步,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⑤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1)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 (2) 第一段中划线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3. (3) 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们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4. (4) 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任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容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哪句话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1. (1) 关于怎样读书,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的?
    2. (2) 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
    3. (3) 谈谈最后一段“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然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子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物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鹄,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偿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1. (1) 阅读前三段,请概括鸟声的特点。
    2. (2) 第⑤段插叙20世纪50年代鸟遭受迫害一事和引用《瓦尔登湖》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 (3) 分析下列句子隐含的思想感情。

      ①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频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

      ②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

    4. (4) 文章最后一句说,“对于我来说,对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解答。
九、<b>作文</b>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