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大同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12-07 浏览次数:293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阅读以下文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中。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 , 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A . 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出了一组当代“自己的英雄”。 B . 画线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同类列举的省略。 C . 划线词“寻找英雄”“恪尽职守”都是动宾短语。 D . “执着”这个名词修饰“坚守”,概括了英雄精神的实质。
  • 2. 下列划线字的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狐岂欲卿治经为博士(xié)!(《孙权劝学》) B . 昨夜见军(tiě),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C . 康肃笑而(qiàn)之。(《卖油翁》欧阳修) D . 山门(pǐ)于河。(《河中石兽》纪昀)
  • 3.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鞭东指即天涯        吟:指吟诗(《已亥杂诗》龚自珍) B .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名声(《陋室铭》刘禹锡) C . 赏赐百千            强:有余(《木兰诗》) D . 身在最高层        缘:因为(《登飞来峰》王安石)
  • 4.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纪昀) 翻译: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B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周敦颐)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C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刘禹锡) 翻译: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D .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欧阳修) 翻译: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不过是手法技艺比你熟练。”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宣室求贤访逐臣”这一句从正面着笔,一“求”一“访”,仿佛在热烈颂扬文帝的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B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C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 D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一个“割”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矗立的雄姿,还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二、<b>字词书写</b>
  • 6. 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用楷体将对联的下联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 7. 给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我们既从《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磅的气势中领略诗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又在《老山界》里读到了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我们既然听到了甘愿为美丽的故乡牺牲一切的《土地的誓言》,又看到了巾帼英雄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爽英姿。古今中外,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近乎本能的热爱,爱国的方式多种多样。

三、<b>句子默写</b>
  • 8. 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
    1. (1) 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各》)
    2. (2)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 (3)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4)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西山村》)
    5. (5)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6. (6) 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7. (7)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8. (8) 《孙权劝学》中,借鲁肃的惊叹之语“”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业的精进。
四、<b>名著阅读</b>
  • 9.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30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100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经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 (1) 选段出自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故事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小人康塞尔,跟着(填人名)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多里的环球旅行。
    2. (2)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次探险旅行的结局。
五、<b>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是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二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1. (1) 在作者笔下,“星星”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角色,请你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
    2. (2)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不少于100字)
  • 1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术,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的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美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 (1)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二识丁香花→三识丁香花。

    2. (2) 学校的《萌芽》杂志正在征集作品,有“情感天地”“小事悟理”“写法指津”“美文美语”栏目。请将《丁香花》一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

      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六、<b>文言文阅读</b>
  •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②避患:避免灾祸。患:灾祸。③稍下:稍微低一点。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生子              鲁肃过寻阳 B . 爱之,坠          前后受其敌 C . 复益爱            水陆草木 D . 而人得而取之矣    反溯流逆上矣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等幼子长出羽毛“又更下巢”,是为了让幼子学习飞翔。 B . “稍下作巢”是怕幼子掉下来摔伤。 C . “翠鸟先高作巢”是为了躲避祸患。 D . 这则故事的寓意说明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娇惯,到头来反而会害了他们。
七、<b>综合性学习</b>
  • 13. 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孝感市政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

    1. (1) 【写一写】材料二是孙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你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仿写。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孝行为

    2. (2) 【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知识盘点】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星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节日现状】

        近年来端午节似乎过程了单纯的“粽子节”,“有美食,缺文化”,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其它的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是如此。

    【节日美感】

        美味如何更美感?中国古典美学就有品味、韵味、“味无味”的概念,从“体味”到“体悟”,从“物”之味到“意”之味“艺”之味,距离并不遥远。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也因此,传统节日能帮助那些味觉麻木、视觉疲劳、听觉迟钝的人们慢下来,享受生活。

    美食如何更健康?我们不必胡吃海喝、摆谱比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曾禁火寒食,强调体育活动。清洁明净,物华养生,亦有菖蒲、艾叶、白芷、雄黄。春在溪头齐菜,立夏种瓜点豆,秋令无“藕”不欢,何用冬虫夏草。

        传统节日如何从“舌尖”到“指尖”?暂时放开手机,体验手作魅力,用艾叶、菖蒲编制花环、福袋,把“艾”带回家。

    【回归文化】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月饼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美食的背后是美好。元宵节又称灯节,你多久没有赏花灯、猜灯谜了?万家灯火已是寻常,灯红酒绿更不鲜见,如何重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典浪漫?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

    班里召开“传统节日话美感”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1. (1) 请认真阅读(节日现状)(节日美感)(回归文化)三则材料,指出如今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美感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 (2) 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议论:

      小雨说:“现在的孩子们只知道清明节放假可以回家吃顿好的,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过清明节,更有同学祝别人‘清明节快乐’呢。”

      小爱说:“我觉得传统节日离我们很遥远,越来越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小华说:“我感觉过节时大吃大喝很浪费,不过过节时在外面的亲人能够回家团圆,这是挺好的。”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讨论,该说些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⑤不少于100字。

八、<b>作文</b>
  • 15.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有血多的事,像一盏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生活告诉了你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属于自己,要关心别人。

    请以《这件事告诉我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