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9-12-07 浏览次数:2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小园香径独徘        货哉, B . 直挂云帆济海        凄神寒骨,悄幽邃 C . 或尽粟一石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 蒹葭萋萋,白露未    去以六月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未果,病终          寻:不久,随即 B .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C . 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 D . 秋天漠漠昏黑        向:接近
  • 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B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相互听到。 C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 D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 4.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显示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B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小石潭周围环境之“静”,表现了作者游玩时的愉快的心情。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若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如近邻一样亲近,表明知心朋友的声息相通。 D .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将老翁的命运和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起来。
二、<b>字词书写</b>
  • 5. 在观看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时,李浩发现第一行祝福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将其改正,并将祝福语用简体正楷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三、<b>句子默写</b>
  • 6.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1) 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 (3) 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4. (4)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关雎》)
    5. (5)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 (6)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蒹葭》)
    7. (7)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8)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9. (9)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四、<b>综合性学习</b>
  • 7. “家风”又称门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八(1)班的同学开展了“诵经典  传家风”的活动,作为其中一员的你,请按下列要求完成任务。
    1. (1) 下面书法作品,是第一小组成员家中客厅悬挂的字幅。不同的字幅内容,展现了不同的家风。下列对字幅的欣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作品属于隶书,蚕头雁尾,严谨庄重。此幅书法作品展现了主人不追求名利,志趣高洁的情怀。 B . 乙作品属于行书,潇洒流畅。主人坚信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就会获得相应的收获。 C . 丙作品属于楷书,规范端正,行云流水。主人觉得诚信是做人做事成功的根本。 D . 丁作品属于草书,奔放自如,表现了主人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2. (2) 【读文赏句  传承好家风】

      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

      男:家风是儒家文化中的“诗礼传家”,“修身、齐家、平天下”;家风是老百姓门上镌刻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的故事。

      女:家风是爷爷胡子上长长的教诲;家风是父亲脸上威严的表情;家风是母亲口中絮絮叨叨的叮咛。

      男:家风不一定要刻在墙上,写在纸上,父辈们的言传身教 , 已经在我们的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润物无声。家风是一种信念和传承,代代相传,耳濡目染 , 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践行。

      合:声声诵读永不停,代代相传好家风。让我们共同携手,传承优良家风,共建美好未来!

      第二小组朗诵《传承好家风》,品读后找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段中“镌刻”的“镌”,共15笔。 B . 文段中划线词的“言传身教”“紧密相联”和“耳濡目染”都是并列短语。 C . 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写出家风的传承体现在日常生活点滴中。 D . 结尾合诵时,应当语调激昂、铿锵有力。
    3. (3) 【感悟经典】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第三小组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开场白。(不少于40字)

  • 8.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外交部将举行省区市全球推介系列活动,首场活动的主角是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人文荟萃,遗迹众多,拥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52处,数量居全国这首。

    材料二:如今的山西,是转型升级的山西。修复矿山,留下子孙田,山西焦煤集团矿区绿化覆盖率达33%—37%。由老矿区改造转型而来的西山国家级地质公园正有序建设,“卖炭翁”优雅转身。加快晋北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古交电厂三期500千伏送出工程竣工投产。清洁能源为“晋电外送”提供有力支持,山西把摁下能源转型“快进键”,绿色多元正成为发展的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家园。在建的太行山、品梁山生态涵养区,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 (1) “世界你好,我叫山西!”假如让你向外国朋友介绍一个富有山西特色的美食,你会选择什么?请说明理由。
    2. (2) “山西新转型,共享新未来。”请你以“如今的山西,是……的山西”为开头,写一段话来展现山西的新风貌。(不少于100字)
五、<b>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注】①纡曲:曲折。②书记:书本记载。③践跻:登临。④叠崿:层叠的山崖。

    1.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节选第一段中表现了西陵峡山高水急、林木高茂的特点。 B . “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和《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C . 节选第二段运用了引用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西陵峡的独特景致。 D .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西陵峡悲寂凄凉气氛的恐惧之情。
    2. (2) 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六、<b>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①西方有一句谚语,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你对书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就是对未来的选择。我觉得这话讲得很有道理。读什么书,也许比你读书更重要。

        ②我小时候有一个非常贪婪的想法,要把关下好看的书都读一遍。因为这个野心,我不断地找书、拼命地读。有些书对我来说是有点艰涩的,但只要里面有一点点好看的,我就会读下去。

        ③有一件东西,只要你一旦拥有,永远就属于你,不会被别人夺走,就是你读过的好书。你读过这本书,感动了,这本书就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跟你的生命、血液融合在一起,永远不会离开你,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从你的生命中夺走——这种感觉就像被枪打中了一下,在身上留下一个口子,流血,痛,最后结成一个疤。以后只要看到这个疤,就想起当时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不会消失的。

        ④我觉得从小就要养成一种这样的习惯: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你记住作者的名字,然后你再去找这个作家其它的书。我回忆少年时代的阅读,很多作家就是这样认识的。也许课文里的一篇文章,或者别的地方读到的一本书,但如果我喜欢了,我就会用心记住他的名字,然后找他别的书。

        ⑤大概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借到一本书,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集《飞鸟集》。小时候读书我有一个习惯,不做阅读笔记,因为一做笔记,读书就变得很慢,抄写文字的时间比我阅读的时间多得多,这样我的阅读就变得不流畅。但是《飞鸟集》真得让我惊艳,我把这本书抄了一遍。书里的文字带着神秘感,含着哲理,蕴含着很深的感情。我现在还记得里面的很多文字。上中学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泰戈尔的书。就是因为一部《飞鸟集》,我认识了泰戈尔。对一个作家的认识不是听别人介绍的,如果你阅读到一定程度,你对文字是有感觉的,对书是有评判能力的,那么你读到一本好书,一定会记住这个作家。

        ⑥我也喜欢集邮,专门收集跟我读过的书有关、跟文学有关的邮票。有些作家我是通进邮票认识的。有一次我买到两张非常古老的邮票,图案一样的,颜色不一,一张蓝的,一张深红色的,画面上是一个作家的头像,背后有一个小小的舞台,上面有人在演戏。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邮票上印的是谁。后来一个翻译家告诉我,上面印的是莫里哀,于是我就找到了莫里哀的书,看了很多他写的剧本。

        ⑦我跟我喜欢的每一位作家都有很深的交往,因为我走进了他们的作品,走进了他们的灵魂。我的经验也许对孩子们没有用,但有一点肯定是有用的:读书的时候,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更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为什么这个作家的书你会喜欢读?为什么读他的书会觉得悲伤?他的书为什么会打动你?你如果真的被打动,记住他的名字,再去找他别的书。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读书人。

    1. (1) 美文鉴赏课上,王晖同学朗读了《读什么书,成什么人》,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文末画线句“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读书人。”中的“这样”一词指代什么?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

    2. (2) 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情感认识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避开文中画线句;②100字为宜。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筷子,是中国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古时称为“著”,后流传到南方,因“箸”的谐音为“住”,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讨个口彩。又多以竹子为做筷子的工具,所以给“快”字加个竹字头,“筷子”便流传开来。《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蔡元培曾在法国设在餐宴会招待客人时说:“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过刀叉,不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宴会上出现刀叉会被人视为凶器,影响友好欢乐的气氛。”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的习俗皆由我国传入。

    材料二: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下边是关于法国和中国餐具的图片。

    1. (1)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筷子”都蕴含哪些文化信息。
    2. (2) 请仔细观察下图,说说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写作提示:①说明要素要全面;②思路清晰;③80字为宜。

七、<b>作文</b>
  • 12.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退路,让自己拥有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个祝福,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亲爱的同学,你愿意给自己一个什么呢?

    请以“给自己一个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