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19-11-16 浏览次数:1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鸟儿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B . 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打扮得花枝招展走在校道上。 C . 花园里,花儿争研斗艳,蝴蝶轻飞曼舞 , 鸟儿欢快唱歌,生机盎然。 D . 放眼望去,湛江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 2. (2018七上·徐闻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去掉“使”) B . 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会议室开会,研究本学期读书活动的开展问题。(删去“学校的”) C . 在经典诵读比赛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把“目不暇接”改为“眼花缭乱”) D .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切忌”改为“切记”)
二、句子默写
  • 3. (2018七上·徐闻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 (3)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在《论语》中表明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5. (5) 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ān chǎng()。
    2. (2)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地睡不了觉。
    3. (3) 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 yì ()地缓缓地向对岸驶去?
    4. (4) 但我也不是个读书能够fèi qǐn wàng shí()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
四、综合性学习
  • 5. 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在10至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已经有130多名俄罗斯青少年因此自杀。这款游戏籍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多地公安网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提示,呼吁公众抵制“蓝琼”死亡游戏,并及时举报。

    阅读材料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 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

      ②下车之。(

      ③元方入门不。(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B . 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 . 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 . 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4.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今死矣,子可/后乃至。 B . 有疾不忍之/相而去。 C . 而入有国/与儿女讲论文 D . 敢独止?/人不知不愠。
    5. (5)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 (6) 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六、 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屏致命

    倚蓝娇

        刷微信、看视频、搜新闻、拍照片……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走路、吃饭、坐车,眼晴也离不开屏幕。然而,伦敦大不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可能出现短暂性失聪。

    早在2012年3月,伦敦大学神经学院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要求一百多位参与者在电脑上完成一些测试项目,包括高难度的填数字游戏、图片找茬、数列对比等。在参与者紧盯屏幕过程中,研究人员突然插播一些引人注意的曲调,并在测试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听见了那些曲调,结果80%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没有听到。

        研究人员插播的曲调音量并不小,参与者是不是不留意,或者听了没记住呢?2016年1月,拉唯教授与该学院耳科研究所的玛利亚·柴特博士又进行了更深入研究。他们将脑磁波描记器连接到13名听力良好的受试者身上,实时检测其听声音并产生感观知的所需时长(即P3数值)。当受试者们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视觉任务时,研究人员再次插播歌曲,不料受试者们的脑部扫描却显示,其P3数值一直处于抑制状态中。这表明,受试者们不是有意忽略或者选择过滤掉那些声音,而是确实没有听到。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玛利亚·柴特博士解释道:“因为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共享同一块有限的神经资源,当视觉的负荷加重甚至过高时,听觉所能使用的神经资源就大减少了。这会导致人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多半不会理睬你,因这他很可能没听见你说什么。

        短暂性失聪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试想一下:在驾驶过程中,被路边广告牌或LED屏幕吸走注意力的司机可能会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行走时,沉迷于手机刷屏的人很容易陷入失聪状态,听不到周围的路况提醒,从而给自身带来危险……

        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从社交角度考虑,少刷屏,多交流,更有种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1.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伦敦大不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B . 短暂性失聪虽然是小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C . 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不理睬你,因为他很可能没听见你说什么。 D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2. (2)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低头刷屏,可能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 B . 低头刷屏,可能导致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就算说话也是敷衍了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正在降温。 C . 文中提到的两次实验从研究目的来看是步步深入,顺序不可调换。 D . 伦敦大学学院人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表明:人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过滤或忽略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
    3. (3) 利用阅读上文获得的知识,说一说怎样劝说自己身边的“低头族”。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⑪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⑫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⑬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⑭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永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1. (1) 填空。

      ①文段是运用第人称来叙述的。③-⑫段是按顺序来记叙。

      ②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2. (2) 第⑭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简要概括文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4. (4) 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门子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狗·猫·鼠》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的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有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的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点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

        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进候,我便要用长竹竽去攻击它们。

    1. (1) 作者写猫实质是指桑骂槐,请说说“猫”这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 (2) 请联系作品内容简单概括作者仇猫的原因。
    3. (3)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品的艺术特色。
七、命题作文
  • 10. (2018七上·徐闻期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欣赏的人,这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本人的真实姓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