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10-17 浏览次数:3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上下白         而或长烟 B . 满目萧         则北通巫峡 C . 太守谁         太守自 D . 佳木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
二、<b >字词书写</b>
  • 2. 给划线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读书这件事,并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慢火。每天心无旁wù地阅读一点,(A.jí  B.xī)取其中的养分,如此日积月累,不断积淀,必然收效。倘若急于求成,过于执拗,昼夜坐于书桌前,终日恍惚,言辞鲁dùn,许是翻再多的书,也是wǎng然。

三、<b >情景默写</b>
  • 3. 诗文默写。
    1. (1) 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2.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3. (3) ,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 (4) 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目的是或以古比今,或以古证今,或借古抒怀。《行路难(其一)》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李白渴望回到君王身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此典故表达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商山早行》中,“”,温庭筠借用典故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四、<b >语言表达</b>
五、<b >名著阅读</b>
  • 6.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真正的小说关心的是人,作家通过人物的塑造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鲁迅《故乡》中的(人名)生活在苦难最重、压榨最深的旧中国底层社会,他是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它以“我”的视角叙述了一家人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让人反思。

  • 7.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一定认真阅读了《艾青诗选》,请参与下面两个活动。
    1. (1) 【活动一:我是诗评家】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作出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①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

      ——艾青《光的赞歌》

      ②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 (2) 【活动二:我是鉴诗人】根据你对艾青的了解,判断哪首是艾青的诗,并说明理由。

      ①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六、<b >综合性学习</b>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金庸小说”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1996年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引发了一场有关“文学经典”的论争。

        2004年秋,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走进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传言已久的“金庸入选语文教材”被印证,引起激烈争议。

    【调查数据】

    来自网络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有16.38%的人认为是“坏事,会教坏下一代的”,而将近49%的网民则表示“很难说,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

    (图一:被调查者看过的金庸小说数量图)

    (图二:被调查者对于金庸小说的态度)

    (图三: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

    【各方声音】

    著名作家贾平凹: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

    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上,很少有小说能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水平,这也是很多海外华人在让后代学习中国文化时,往往是让他们先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的原因。

    红学家冯其庸: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网友小黎(19岁):金庸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我非常喜欢。里面刻画的人物生动活泼、经典,有血有肉,他的作品中有情有义,看完能告诉我们什么才叫人生,怎么才能成为那些英雄。

    【阅读指南】

    材料一:金庸所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不仅仅是成人童话的快意恩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魂,是中国人骨子里心底里广为认同的朴素正义。锄强扶弱,侠肝义胆,悲天悯人,孔孟之道,金庸武侠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取向都是纯中国式的。正因如此,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长安观察》)

    材料二:金庸之所以在众多武侠作家中独具一格,高出一筹,是因为金庸的小说生长在中国传统土壤中,是“最中国”的小说。“金庸更把人生理想融入小说,用小说讲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构筑出自己的乌托邦”。(《羊城晚报》)

    材料三: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全球华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在虚构维度的想象基调。尽管他所缔造的江湖天地建立在虚构和“戏说”之上,但这并不妨碍这种历史书写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观念深深地投映到那些沉醉于其美轮美奂江湖叙事的读者的心中,甚至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伦理道德观乃至于对人生目标的选择。(《凤凰网文化》)

    材料四: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视为一部对人性审视的范本,是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想象。金庸小说中的“侠、情”实际上是“忠、孝”在社会生活的扩大化,同时达到了自身的辩证与统一,以期人们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任侠果敢、至情至性的精神。金庸所说的侠士境界,包含“儒侠”、“道侠”、“佛侠”等,强调了人性对于真诚与自由的追求。(高启斌)

    【经典片段】

    A.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神雕侠侣》)

    B.耶律洪基回过头来,见萧峰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天龙八部》)

    C.他本性便随遇而安,甚么事都不认真,入教也罢,不入教也罢,原也算不上甚么大事。但那日在黑木崖上,见到一众豪杰好汉对东方不败和任我行两位教主如此卑屈,口中说的尽是言不由衷的肉麻奉承,不由得大起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须过这等奴隶般的日子,当真枉自为人,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怜之事,令狐冲可决计不干。(《笑傲江湖》)

    1. (1) 分析【调查数据】中的三张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 (2) 周末在家,小金喜欢读金庸小说,却遭到妈妈的训斥。妈妈说中学生不能读“闲书”,要把精力放在课本上。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各方声音】,你会对小金的妈妈怎样说?
    3. (3)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金庸小说是最中国的。”请结合【阅读指南】具体说说你对金庸武侠小说的认识。
    4. (4) 金庸小说包含“儒侠”、“道侠”、“佛侠”等侠士境界,请结合【经典片段】任选两例具体说说你的理解。
七、<b >现代文阅读</b>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乔峰见他攻到,两只宽大的衣袖鼓风而前,便如是两道顺风的船帆,威势非同小可,大声喝道:“袖里乾坤,果然了得!”呼的一掌,拍向他衣袖。玄难的袖力广被宽博,乔峰这一掌却是力聚而凝,只听得嗤嗤声响,两股力道相互激荡,突然间大厅上似有数十只灰蝶上下翻飞。

        群雄都是一惊,凝神看时,原来这许多灰色的蝴蝶都是玄难的衣袖所化,当即转眼向他身上看去,只见他光了一双膀子,露出瘦骨棱棱的两条长臂,模样甚是难看。原来两人内力冲激,僧袍的衣袖如何禁受得住?登时被撕得粉碎。

        这么一来,玄难既无衣袖,袖里自然也就没有“乾坤”了。他狂怒之下,脸色铁青,乔峰只如此一掌,便破了他的成名绝技,今日丢的脸实太大,双臂直上直下,猛攻而前。

        众人尽皆识得,那是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长拳”。宋太祖赵匡胤以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锦绣江山。自来帝皇,从无如宋太祖之神勇者。那一套“太祖长拳”和“太祖棒”,当时是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就算不会使的,看也看得熟了。

        这时群雄眼见这位名满天下的少林高僧所使的,竟是这一路众所周知的拳法,谁都为之一怔,待得见他三拳打出,各人心底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少林派得享大名,果非幸致。同样的一招‘千里横行’,在他手底竟有这么强大的威力。”群雄钦佩之余,对玄难僧袍无袖的怪相再也不觉古怪。

        本来是数十人围攻乔峰的局面,玄难这一出手,余人自觉在旁夹攻反而碍手碍脚,自然而然的逐一退下,各人团团围住,以防乔峰逃脱,凝神观看玄难和他决战。

        乔峰眼见旁人退开,蓦地心念一动,呼的一拳打出,一招“冲阵斩将”,也正是“太祖长拳”中的招数。这一招姿工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武林高手毕生所盼望达到的拳术完美之境,竟在这一招中青露无遗。来到这英雄宴中的人物,就算本身武功不是甚高,见识也必广博,“太祖拳法”的精要所在,可说无人不知。乔峰一招打出,人人都是情不自禁的喝了一声采!

        这满堂大采之后,随即有许多人觉得不妥,这声喝采,是赞誉各人欲杀之而甘心的胡虏大敌,如何可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采声已然出口,再也缩不回来,眼见乔峰第二招“河朔立威”一般的精极妙极,比之他第一招,实难分辨到底哪一招更为佳妙,大厅上仍有不少人大声喝采。只是有些人憬然惊觉,自知收敛,采声便不及第一招时那么响亮,但许多“哦,哦”“呵,呵!”的低声赞叹,钦服之忱,未必不及那大声叫好。乔峰初时和各人狠打恶斗,群雄专顾御敌,只是惧怕他的凶悍厉害,这时暂且置身事外,方始领悟到他武功中的精妙绝伦之处。

        但见乔峰和玄难只拆得七八招,高下已判。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一般的平平无奇,但乔峰每一招都是慢了一步,任由玄难先发。玄难一出招,乔峰跟着递招,也不知是由于他年轻力壮,还是行动加倍的迅捷,每一招都是后发先至。这“太祖长拳”本身拳招只有六十四招,但每一招都是相互克制,乔峰看准了对方的拳招,然后出一招愉好克制的拳法,玄难焉得不败?这道理谁都明白,可是要做到“后发先至”四字,尤其是对敌玄难这等大高手,众人若非今日亲眼得见,以往连想也从未想到过。

        玄寂见玄难左支右绌,抵敌不住,叫道:“你这契丹胡狗,这手法太也卑鄙!”

        乔峰凛然道:“我使的是本朝太祖的拳法,你如何敢说上‘卑鄙’二字?”

        群雄一听,登时明白了他所以要使“太祖长拳”的用意。倘若他以别种拳法击败“太祖长拳”,别人不会说他功力深湛,只有怪他有意侮辱本朝开国太祖的武功,这夷夏之防、华胡之异更加深了众人的敌意。此刻大家都使“太祖长拳”,除了较量武功之外,便拉扯不上别的名目。

        玄寂眼见玄难转瞬便临生死关头,更不打话,嗤的一指,点向乔峰的“璇玑穴”使的是少林派的点穴绝技“天竺佛指”。

        乔峰听他一指点出,挟着极轻微的嗤嗤声响,侧身避过,说道:“久仰‘天竺佛指’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

        玄寂一听,不禁一怔。他少林派的武功得自达摩老祖,而达摩老祖是天竺胡人。今日群雄为了乔峰是契丹胡人而群相围攻,可是少林武功传入中土已久,各家各派的功夫,多多少少都和少林派沾得上一些牵连,大家都已忘了少林派与胡人的干系。这时听乔峰一说,谁都心中一动。

        众家英雄之中,原有不少大有见识的人物,不由得心想:“咱们对达摩老祖敬若神明,何以对契丹人却是恨之入骨,大家都是非我族类的胡人啊?嗯这两种人当然大不相同。天竺人从不残杀我中华同胞,契丹人却是暴虐狠毒。如此说来,也并非只要是胡人,就须一概该杀,其中也有善恶之别。那么契丹人中,是否也有好人呢?”其时大厅上激斗正酣,许多粗鲁盲从之辈,自不会想到这中间的道理,而一般有识之士,虽转到了这些念头,却也无暇细想,只是心中隐隐感到:“乔峰未必是非杀不可,咱们也未必是全然的理直气壮。”

        玄难、玄寂以二敌一,兀自遮拦多而进攻少。玄难见自己所使的拳法每一招都受敌人克制,缚手缚脚,半点施展不得,待得玄寂上来夹攻,当下拳法一变,换作了少林派的“罗汉拳”。

        乔峰冷笑道:“你这也是来自天竺的胡人武术。且看是你胡人的功夫厉害,还是我大宋的本事了得?”说话之间,“太祖长拳”呼呼呼的击出。

        众人听了,心中都满不是味儿。大家为了他是胡人而加围攻,可是己方所用的反是胡人武功,而他偏偏使本朝太祖嫡传的拳法。

    (节选自《天龙八部》)

    1. (1) 通读选文,完成下面对话。

      小智:这武侠小说选段太好看了。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先是写破“袖里乾坤”,然后①,接着写辩华夷武功,最后是②,简直一气呵成。

      小文:有人给这选段拟了“聚贤庄对决”的标题,我觉得很好。集中概括选文内容,简明扼要直白。

      小智:原著这一节的回目是“虽万千人吾往矣”,我还是觉得这个更好。这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这个标题好在③

      小文:在你的启发下,我也明白了这选段之所以引人入胜,还靠的是悬念的运用。文中,最精彩的一处悬念是④,原来乔峰这样做的用意是,防止众人怪他有意侮辱本朝开国太祖的武功,更加深了众人的敌意。

    2. (2) 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3. (3) 有人说阅读选文,不由得联想起《水浒传》中的几个故事。结合链接材料,请你说说选文故事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故事最为接近。提示:从人物、情节、创作手法等角度进行阐述。

      【链接】为给在道上邂逅相逢的阿朱求医治病,乔峰明知被人诬陷是杀害养父母和恩师的疑凶,却仍然独闯聚贤庄。无奈未能说服薛神医。而群雄虎视眈眈要围杀乔峰,于是一人独斗中原武林豪杰,以一当百。最后打得中原武林人士闻风丧胆,不少好汉血溅当场。选文描写的正是乔峰与玄难玄寂两位大师对决的场面。

      A林冲风雪山神庙      B武松血溅鸳鸯楼     C李逵江州劫法场

八、<b >诗歌鉴赏</b>
  •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瀑布

    (清)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1. (1) 冯云山《咏瀑布》用“”这个词语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 (2) 这两首诗都写瀑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九、<b >文言文阅读</b>
  •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族之聚者九十口,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族之义,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

    (《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减)

    【注】①负郭:靠近外城。②常稔(rěn):常熟,即年年有好收成。③沛然:充足的样子。④三公:泛指居高位的官员。⑤孥:儿女。⑥廪稍:指官府发给的粮食。⑦沟中瘠:饿死在沟渠里。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嫁娶凶葬皆有(供给,供养) B . 入给稻八百斛(每年) C . 惟以施贫族之义(快活) D . 其子而已(给予,赠送)
    2. (2) 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B .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C .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D .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4. (4) 范仲淹与同期的士大夫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十、<b >材料作文</b>
  • 12. 阅读下面这个新闻事件,按要求作文。

    【新闻事件回放】

    10月28日上午,一辆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为自己坐过了站,要求司机停车未果后,和司机激烈争执互殴,最终造成车子失控,一车人在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坠入江中。

    到11月1日15时,确认13名遇难者遗体,2人失联。

    读了以上这段文字,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用和抄袭;③不得暴露真实的姓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