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19-09-28 浏览次数:2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四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B . 那手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C . 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D . 他像一棵幼苗一样,需要别人的呵护。
  • 2. 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竞选团员王果对同学说:“哥们,投我一票,否则我要你好看。” B . 李爽正在忙自己的事,有同学找她出去,她对同学说:“请稍等一会儿,我把事情做完就来。” C . 张明推开母亲递过来的衣服说:“烦死啦,我都这么大了,谁还要你照顾?” D . 小王一把拽住正准备闯红灯的老伯说:“你活得不耐烦了?真是为老不尊!”
二、句子默写
  • 3.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1)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 (3)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已不在朝廷为官,却仍然心系国家的诗句是:
    4. (4) 杜牧《泊秦淮》诗中,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其实是对那些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阶级表示忧虑和愤慨的两句诗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____②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稠一样的翅膀,转眼间就翩然而至了。③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④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被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 , 只要它顽皮起来,才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帝。

    1. (1)   文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2. (2) “栖息”中“栖”字的读音是“”。
    3. (3) ②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
    4. (4) ④句画线部分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5. (5) ①句句末的横线处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    )
      A . B . C . D .
四、课内阅读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擦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本文作者是代学者、文学家(人名)。
    2.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十余岁

      于沙上

    3. (3) 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呢?
    4. (4) 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哪一类人?
    5. (5) 本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课外阅读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 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①一天下:统一天下。②休民:使人民休养生息。

    1. (1)   文中“数践民田”中的“数”的意思是
    2. (2) 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使  民  何  以  出  租  赋  吏  何  以  督  民  耕?

    3. (3) 通过选文,可以看出何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爱叫九小时

        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只有我,承载着父母的无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里追寻着自己和他们的梦。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我拼尽了全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隅。我第一次带他们离开从未踏出一步的小镇,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然而,没到一个月,父母就嚷嚷着要回去。

        ④我执拗不过,只好送他们回去,可这一次,父母说什么也不坐飞机,甚至高铁也被排除了。后来,我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血压有点高,再接他们小住时也不敢强迫他们坐飞机了。

        ⑤一次回家,我问起母亲的血压控制得如何时,姐姐一怔,她说前几天刚陪父母做过体检,母亲的血压不仅不高,还有点低,倒是父亲的腰一直不好,有时疼得直不起来。我心里一阵雀跃,想这次带他们去城里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当我提出坐飞机时,还未等母亲说话,父亲就厉声拒绝了,理由依然是母亲的血压。

        ⑥我很不悦 , 一路上也很少和父母交谈,就是一周后父母要回小镇时,我也没表现出以往的不舍。我想到楼下去买杂志,好在火车上打发无聊的时光。刚下楼发现钱包没拿,走回门口时,竟听到父母大声地争执。母亲说:“还是坐飞机吧,你的腰不好,也别让儿子跟着受罪了。”父亲的声音很犀利:”不行,飞机只有三个多小时,比火车少九个小时,那可是咱们这一年唯一和他能多待的九个小时。”母亲叹了口气;“哎,真后悔把他送出小镇,不能天天……”

        ⑦我的心被濡湿了,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父母给了我许多无私的爱,而有一种爱最为弥足珍贵,因为它叫九小时。

    1. (1)   文章前面说“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但是在后文母亲却说真后悔把“我”送出小镇。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2. (2)   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第⑥段中“我很不悦”的原因。
    3.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 (4) 请分析结尾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愁是一杯酒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有很多深深的不能言表的思乡之苦。

        我只是其中很平淡的一个。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比如单位发了两箱饮料,几大瓶食用油;或者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一块很合适妈妈那个年纪老太太穿的衣料;要不就是莫名的伤心情绪低落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端起乡愁这杯酒,大大地喝一口。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陪一位上海的大姐去东山扫墓。这并不是一个凭吊亲人的季节,无雨无风,生机勃勃,她却一样地庄严和凝重。在急驶的车上,她告诉我:三天以后,她们全家就要移民到阿根廷了,临走之前,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来看看父母。这次一走,也许十年八载才可以回来一次,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带了一捧父母坟前的泥土,并虔诚地从香火缭绕的西园寺请了一尊观音。看着她静默地做这一切,我自己也被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浓重的乡愁包围着。从此以后,她和她的12岁的女儿从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飘散回来的乡愁,不仅仅是对熟悉的上海,更是对我们这个大中国。

        少年,是的确不大识乡愁的滋味的。14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兄长去外地上学,写回家的第一封信,被泪水浸泡得字迹模糊,却不知重写一页,固执地以为父母为我牵肠挂肚我才心满意足。而现在写回去的信,满纸的阳光灿烂,谈笑风生,而放下笔,长叹一声,才知道心底弥漫着无尽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酒,岁月越长,越是浓都和醇美。去年冬天,提了生日蛋糕去看望一位84岁的阿婆。古老的宅院和床幔,古旧的气息。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典型的江南女子,大家闺秀的模样。她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思想也不一般。在那个封建时代她勇敢地爱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药店伙计,并终于在38岁那年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听她的经历,就像是在谈一本才子佳人的传奇;但看见她时,她却躺在古老宅院的古老床幔里。她静静地笑,也喃喃地叹息:“我现在真想回宁波去。”宁波是她的老家,她是被母亲抱在手上离开的,而今临近生命之旅的终点,她回那个心目中永远的老家的念头却越发强烈了。宁波对她而言是陌生的,但思乡的感情却一日胜似一日的真诚和浓厚。

        就是这样的啊,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百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你可以豪爽地仰起头一饮而尽,但岁月之手会悄悄地再为你斟满,直到有一天,你真的醉倒在这世代流传的乡愁里。

    1. (1) “我”涌动乡愁常常是在什么时刻?
    2. (2)   文章扣住“乡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 (3) 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七、名著阅读
  • 9.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又,打中了鲨鱼。……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

        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很运气,由于康塞尔和船长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不幸的人渐渐恢复了知觉。回到小艇上,尼摩船长的第一句话是对加拿大人说的,他说:

        “兰师傅,谢谢您。”

    1. (1)   以上选段出自名著《》,作者是
    2. (2) 下列对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的“我”是博物学家阿龙纳斯。 B . 选段中“我”出于对鲨鱼的惧怕而不敢去接应尼摩船长。 C . 即使没有尼德·兰的帮助尼摩船长仍然可以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鲨鱼。 D . 尼摩船长为了救采珠人与鲨鱼搏斗,说明他对底层劳动者十分同情。
    3. (3) 选段能够表现出尼摩船长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八、综合性学习
  • 10. 在“学会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学习中,学校七年级某班要开展一次借阅图书资料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 (1) 如果你要借阅《西游记》,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应查哪一类呢?(   )
      A . 历史类 B . 童话类 C . 科幻类 D . 文学类
    2. (2) 学校图书馆的《违规处罚规定》(节选)如下:

          读者借阅后应按时归还,逾期不还者,每日处以罚款0.5元/册,直至归还为止;逾期不还者不能再借阅。读者要爱护图书,不得在书内写字、划线,批注以及折叠书角或撕页、剪挖,如出现乱涂乱画、批注等情况,按0.5元/页赔偿;如出现撕页、剪挖等损坏图书的情况以及丢失图书,须买回与原书相同的版本或经本馆同意的新版本赔偿并交纳5元加工费。偷窃书刊资料者,处以原书价10倍以上的罚款或取消借阅资格并通报全校公开点名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从这份规定中我们可以获知该校图书馆读者的违规问题有哪些?

    3. (3) 在图书馆的阅览室,大家都在安静地读书,而王鹏同学在图书馆看书过程中,将椅子前后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劝说。请将劝说的话写在下面。(不少于50字)
九、命题作文
  • 11.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满满的收获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间屋的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