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0-02-25 浏览次数:2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使我们县城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 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馈的一座玫瑰园。 D . “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今年“两会”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 2. 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__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_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_______。

    A .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 .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 .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 .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二、<b>文言文阅读</b>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山门于河

      十余岁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3)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一句中可以看出和尚毅力坚定,从寻找石兽的方法中可以看出和尚经验不足。 B . 讲学家的“笑”,是善意的笑,说明讲学家乐于助人,一心想帮和尚找回石兽。 C . 老河兵经验丰富,是一个真正“究物理”的人。 D . “众服为确论”说明众人盲从“权威”,轻信讲学家的说法。
三、<b>句子默写</b>
  • 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 (2)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 (3)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四、<b>字词书写</b>
  • 5. 读下面的诗,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的笑容,就要开似的,那里是什么仙露qiòng浆?我cóu上去,想摘一朵。那生命的酒里满装生命的酒

五、<b>综合性学习</b>
六、<b>诗歌鉴赏</b>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登飞来峰》作者是(朝代)的
    2.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七、<b>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欣赏的力量

        ①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

        ②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

        ③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

        ④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⑤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

        ⑥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⑦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

        ⑧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

        ⑨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 , 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

        ⑩欣赏不同于阿谀 , 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

        ⑪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

        ⑫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

    1. (1) 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的中心论点(用自己语言概括)。
    2. (2) 第⑦⑧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从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⑪段告诉我们生活中,阐明了欣赏别人要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
    3. (3) 第⑨段中划线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4. (4) 第⑩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 (1) 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 (2) 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3. (3) 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4. (4) 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说“我”在文中的作用。
    5. (5)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30字左右)
八、<b>名著阅读</b>
  • 10.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各题。

        林中地上并没有生长什么草,小树上丛生的枝权没有一根向外蔓延,也不弯曲垂下,也不向横的方面伸展。所有草木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枝条,没有叶带,不管怎么细小,都是笔直的,像铁杆一般。海带和水藻,受到海水强大密度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沿着垂直线生长。而且这些水草叉是静止不动的,当我用手分开它们的时候,一放手,它们立即回复原来的笔直状态。这林子简直就是垂直线的世界。

    1. (1) 本短文选自《》,作者是,国籍是
    2. (2) 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九、<b>命题作文</b>
  • 11. 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中心要突出;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