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摸底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30 浏览次数:483 类型:开学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瑞同学果然不孚众望 , 在全市书画比赛中获得大奖,为全校赢得荣誉。 B . 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待在家里吃团圆饭,看春晚,张灯结彩的大街上反而冷冷清清,万人空巷 C . 某国一意孤行帮助美国对抗中国,妄想从中渔利,简直就是火中取栗 , 自己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D . 赵正永之流贪污腐化,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他们的人格可以说是不名一文 , 最终会受到人民的唾弃。
  • 2.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 B . 期末考试结束了,王瑞约了自己的小学同学,一行大约七、八个人到龙潭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C .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序有物”。“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有物”就是要有内容。 D . 是在大半夜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睡上一觉?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纠结过。
  • 3.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语病的一项是(    )
    A . 许多同学在平常学习中按照考试要求坚决不使用修正液,为了防止这一好习惯不被同学们坚持下去,老师们每天都在强调。 B . 许多学生学习成绩老是提不上去,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不离手造成的。 C . 这个星期六下午,我校足球队将和光明中学足球队争夺本届全市中学生足球联赛的冠亚军。 D . 动画电影《白蛇传缘起》在影片质感、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好评。
二、<b>字词书写</b>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偏僻)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 , 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消失)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 , 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 , 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1. (1) 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gǔ)      耄耋老者 B . (guī)裂     弯曲幽深 C . (cí)      历经沧桑 D . (guān)    安然无恙
    2.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僻远    消失 B . 偏僻    消亡 C . 偏僻    消失 D . 僻远    消亡
三、<b>文言文阅读</b>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节选自《臣轨》)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    目光短浅 B . 弗敢也    随意增加 C . 小信未    使人信服 D . 小大之    诉讼事件
    2. (2) 下列划线“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小大

      A . 善将者 B . 水陆草木 C . 当余从师也 D . 长跪而谢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所作。 B . 【乙】文认为取得战斗胜利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全军团结一心,相亲相爱。 C . 【甲】【乙】两文都要求领导者争取民心民意,依靠人民,关爱人民,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才能得到支持。 D . 【乙】文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与“父子兄弟之军”打仗,因为他们像父子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团结一致,与他们打仗必败无疑。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四、<b>诗歌鉴赏</b>
  • 6.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 (1) 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 (2) 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b>情景默写</b>
  • 7.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 (1) 纳兰容若《浣溪沙》中表现更加萧索,更加寂寥景色的句子是
    2. (2) 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3. (3) 你的朋友王瑞被别人误解了,请你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安慰他,这句话是
六、<b>综合性学习</b>
  • 8. 按照要求,回答小题。
    1. (1) 请赏鉴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简要谈一谈你对会徽设计含义的理解。

    2. (2) 你和父母在一家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但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你的母亲准备照做。你该怎样劝说母亲?
七、<b>现代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科袋的痛恨。

        ②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比重的3%,在上海,这个数据是7%。

        ③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联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繩等严重。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一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雅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轮船螺旋浆造成的伤口。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④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效。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

        ⑤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⑥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

        ⑦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⑧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⑨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⑩限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

    (摘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9期(有删改))

    1. (1) 选文第②段划线的“这个数据”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④段划线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3. (3) 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老爸的火炉

    冯唐

        ①有时候,人会因为一两个微不足道的美好暗暗渴望一个巨大的负面,比如因为一个火炉而期待北京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②我怕冷,我把我怕冷的原因归结于我从父亲那边遗传的基因。我老爸生在印尼,长到十八岁才回国,十八岁前没穿过长裤,更别说秋裤了。北京夏天最热的时候,我老爸带我去龙潭湖游野泳,我下水没几分钟,上来,面朝下最大面积地平摊在水泥湖岸,后背最大面积地接受阳光,两瓣小屁股还是冷得筛糠一样颤抖,仿佛一条刚从湖里打上来的大鱼。

        ③记忆里北京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每个人穿着同一个颜色和式样的衣服,像是一个个丑陋的柜子在街上被搬来搬去。北京漫长的冬天里唯一的喜庆颜色是“两白一黑”,“一白”是白菜,北京冬天的主菜,通常的习惯是买半屋子,吃整整一个冬天,醋溜、清炒、乱炖、包饺子、包包子、包馅饼,百千万种变化,不变的是白菜还是白菜。另“一白”是白薯,北京冬天唯一的甜点,买两麻袋,吃整整一个冬天。“一黑”是蜂窝煤,堆在门前院后,那时候北京没有大面积的市政供暖,整整一个冬天的温暖得意就靠它了。

        ④我常常因为烧蜂窝煤的火炉而想念那时候北京的冬天。

        ⑤伺候火炉是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这个技艺由老爸掌握。炉子安放到屋子一个角落,烟囱先向房顶再向一面墙蜿蜒而过,最终探出屋外。烟囱在屋外的一端要安个罩子,防雪防尘。烟囱在屋里的一段要逐节密封好,否则一觉醒来,一家已经在天堂。为了伺候炉火,老爸自制了很多钢铁工具,夹煤的、捅煤的、掏灰的、钩火炉盖儿的,其中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拿去滑冰车用,总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放着备用。蜂窝煤似乎有两种,一种是主流,数量多,含煤少,一种数量少,含煤多,贵,用来引火,先放在煤气炉子上烧着,然后放进火炉最底层,最后再放上普通蜂窝煤。蜂窝煤烧尽,要从下面捅碎,煤灰随重力落到炉底,用煤铲掏走,再从炉子上面加一块新煤。最考技术的时候是临睡前封炉子,留多大进气口是个手艺,留大了,封的煤前半夜就被烧没了,下半夜全家被冻醒,留小了,不热,一夜全家受冻,加上蜂窝煤的煤质不稳定,留多少更难控制。老爸的解决办法是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几声暗咳声,吐一口痰声,喝一口水声,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撒尿声,脱鞋再上床声。

        ⑥我对于侍候火炉的兴趣不大,但是对于炉火的兴趣很大。炉火当然能烤火,而且炉火比空调好很多,不硬吹热风,而是慢慢做热交换和热辐射,暖得非常柔和。从脆冷的屋外进来,把千斤厚的棉衣一脱,一屁股坐在炉火旁边的马扎上,面对炉火,像拥抱一个终于有机会可以拥抱的女神一样,伸出双臂、敞开胸怀,但是又不能又不敢抱紧,哪怕不抱紧,很快身心也感到非常温暖。然后,倒转身,挺直腰板,让炉火女神再温暖自己的后背、后腿和屁股。炉火还能烤食物,白薯、汤、粥、馒头片。晚上看书累了、饿了,贴炉壁一面的烤白薯和烤好的抹上酱豆腐的馒头片都是人间美味,胜过天上无数。遇到周末,改善生活,放上一口薄铝锅,炉火还能当火锅。火锅神奇的地方是,已经吃得不能再烦的白菜、酸菜、豆腐、土豆放到里面,几个沉浮,忽然变得好吃得认不出来了。围坐在周围的家人也开始和平时不一样了——老妈转身去橱柜拿酒,老姐望着炉火,眼神飘忽,老哥热得撩起裤子、撩起秋裤,腿毛飘忽,老爸开始小声哼唱十八岁前学会的歌曲。窗外天全黑了,借着路灯光看到小雪花,在窗子的范围里,一会儿左飘,一会儿右飘。

        ⑦后来,住处有了市政集中供暖,老爸还是习惯性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还是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几声暗咳声,吐一口痰声,喝一口水声,撒尿声,脱鞋再上床声。我背诵最早和最熟的唐诗之一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老爸天生酒精过敏,滴酒不沾,但是每到冷天,每到夜晚,每到想喝口小酒,我每每闭着眼听到老爸像老猫一样爬起来,去照看那早已经不存在了的炉火。

    (选自《读者》2019年第1期)

    1. (1) 本文题目有何作用?
    2. (2) 请举一列分析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3. (3) 文章第⑤段,作者详细描写老爸如何伺候炉火有何用意?
    4.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写作特色。
八、<b>材料作文</b>
  • 11. 阅读名言,按要求作文。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

    ③行路多者见识多。——托·富勒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