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6-23 浏览次数:1210 类型:中考真卷
一、<strong></strong><strong>积累与运用</strong>
  •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现/荷  使/参不齐 B . 岖/形  门/上欺下 C . 拨/亮  躇/更胜一 D . /气  拮/引经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宽恕  相得益章  剽悍  洗耳恭听 B . 愕然  无可质疑  寒噤  暗然失色 C . 烦燥  肃然起敬  愧怍  慷概淋漓 D . 祷告  迫不及待  臃肿  一拍即合
  •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         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         ,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          , 令人惊叹。

    A . 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 B . 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 C . 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 D . 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 5.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走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 . ①②③⑥④⑤ B . ①③⑥④⑤② C . ③①④②⑤⑥ D . ③⑥⑤①④②
  • 6.

    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下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并按要求作答。

    1. (1) 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2. (2) 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 7.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 风住尘香花已尽,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头。 B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E . 何处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F .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 (2)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 (3)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寺词名句。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李商隐在《无题》中,用青鸟传情表达对爱人的牵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① ?。”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② ?。”

  • 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

    ①两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②佛印绝弥勒(《核舟记》)

    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④先帝不以臣卑(《出师表》)

    ⑤人恒然后能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strong>阅读与鉴赏</strong>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其林        所识乏者得我与 B . 如外人        以咨之 C . 停数日,去        蒙以军中多务 D . 未果,病终        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2. (2) 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 . 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 . 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 .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1) 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三、<strong>现代文阅读</strong><b ></b>
  •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

        ①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

        ②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③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它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时。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④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编族谱、置族产、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一整套宗族的模式来造作的。

        ⑤这些建于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⑥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蠹国害民,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加之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这更成为官府禁祠的直接原因。

        ⑦自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帝专门发布上谕,要求各地对行为失范的合族祠“一体严行禁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广东随后就要求:“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又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因此,清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

    (选编于《广州陈氏书院实录》)

    链接一:

        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6400平方米。三路主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前门 、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有宽阔广场,过去曾竖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建筑特点。

    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选自刘小芳《宗族中国的历史镜面》)

    链接二: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营建的陈氏书院是如何在“禁令”中顺利开工的呢?聪慧的陈氏族人首先邀请了清末翰林院编修陈伯陶、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陈兰彬等著名陈氏士绅,组建“倡建陈氏书院绅”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书院本来是人们读书的地方,主要是为组织教育教学和准备科举考试提供服务的。 B . 祠堂是人们供奉祖先牌位、举行天地祭祀的场所,明末清初在广东乡村普遍存在。 C . 合族祠也是一种祠堂,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 D . 精美的雕塑是陈氏书院的亮点,灰雕、砖雕、木雕、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2. (2) 下列对材料中“陈氏书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堂九路两厢抄”的格局。 B . 当年陈氏书院的主要目的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 C . 陈氏书院曾经因容留各地族人,祠内龙蛇混杂,扰乱治安,一度被禁止开展活动。 D . 陈氏书院不取名为“大宗祠”是因为从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
    3. (3)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合族祠有别于普通的宗族祠堂,它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B . 依托合族祠形成的同姓组织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这就直接导致其被官府屡屡取缔。 C . 由于朝廷严厉打击,为了求生存,合族祠纷纷改头换面,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 D . 陈氏书院选址“广雅书院”旁,意在借助“广雅”的人文气息来弱化其宗族色彩。
    4. (4) 第⑦段引用了哪些材料?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5. (5) 陈氏书院有名陈家祠,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名称中选择一个作为官方名称,你更认同哪个?请结合文本,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龙 虎 斗

    梁刚

        丁晓虎在七宝镇开饭店有些年头了。尽管店的规模不大,但市口很好;菜和点心的花样也多,正宗的本帮特色,比如红烧肉、腌笃鲜、扣三丝、油爆河虾等,正宗的本帮特色。但要说最聚人气的,还是他的招牌点心小笼包,皮薄馅多,一咬一口汤,肉质坚实新鲜。如果选个雅座,一边闲看水阁清流船悠悠,一边享受美味佳肴和老酒。那才一个爽哩!

        王兴龙也开了一家酒店,就开在丁晓虎饭店的街对面,但生意远不如丁家。所以丁晓虎特别得意,每每吃饱老酒,就会拉开粗嗓门说:就他的那个破酒店,只能当陪衬!但他没想到,王兴龙正蓄势待发,拜师于南京东路的“大三元”,那是一家远近闻名的大酒店,广帮特色。

        那时七宝镇远不如现在那么花样百出,整条街的餐饮特点都差不离,白切羊肉与红烧羊肉之间并无太大的味蕾冲击。但王兴龙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百年不变的本帮菜点开始受到了冲击。就说小笼包吧。王兴龙做得馅心,不加肉皮冻,而是在肉馅中加入葱末、姜末、盐、花椒粉和香油,搅拌均匀后,再一勺一勺加进鸡汤,搅拌至肉馅把水分全部吃透。一般一碗肉馅,要加一碗鸡汤。想想,同样是一咬一口汤,但咬出来的味道能一样吗?食客们吃了他家的小笼包,便不停地咂嘴,说:鲜得嘞,眉毛也脱落了。

        王家酒店渐渐聚集了人气,王兴龙又推出新花样:比如:氽来钟、神树开花和金鸡饼。“氽来钟”就是用半个冬瓜,掏空了芯,然后倒入滚烫的腌笃鲜,半个冬瓜氽在煮沸的水中,宛如水中氽钟。等你把竹笋、咸肉吃完了,那冬瓜就成了另一道菜。那“神树开花”是用香蕉皮做的,其形状有如金菊绽放,具体做法没人知道,但味道极好,还养颜,深受女士欢迎。金鸡饼是广帮传统菜,并非为谁量身定制,只是刚好契合了七宝文化。其主要原料就是用土豆泥做皮,用鸡丁肉丁香菇丁竹笋丁做馅,包好后压扁,放入油锅炸成金黄即可。

        这些新品极大冲击了食客的眼球和味蕾。一时,王家酒店的生意兴隆,丁家饭店门前冷落。丁晓虎有点沉不住气了,他开始寻斤头(找岔、挑衅),开始“戳煞爷娘”地骂街。

        王兴龙是好脾气,他的嘴角始终洋溢着微笑,他对谁都客客气气。对于骂街他更不可能接招。那差不多就是一种鄙视了,如果再骂,只能自取其辱。

        丁晓虎感觉无趣,便想着对应之策。他也学做了“氽来钟”和“金鸡饼”;他把臭豆腐炸得皮脆肉嫩;还在小笼包的肉馅中加了虾仁;把牛腩和牛筋做得极有嚼头。食客就说:丁师傅,你做得菜大有长进啊。丁晓虎嗓门极大地说:那是,我做得是正宗本帮菜!

        转眼就到了1937年的10月,初秋的晌午,食客们坐在酒店的雕花窗棂前,已能感受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秋景了。但那一刻,天空突然响起了日机掠过的声音,然后就传来了轰隆隆的爆炸声,前后响了四次。之后就传来了哭喊声。彼时,许多百姓丧了命,王兴龙的母亲也在其中。

        食客们一声长叹:戳煞娘的小日本,往后再也不得安宁喽!

        那以后,不管是丁家饭店,还是王家酒店,生意都一落千丈。

        之后的一天,有个叫小田一郎的日本军官走进了王家酒店,他能说一口流利汉语。他把王兴龙叫到跟前,问:你会不会做“龙虎斗“?

        王兴龙愣了愣,然后摇头,心想:“龙虎斗”虽是广帮菜,但当地人很少吃野生动物,蛇猫之类更是不碰,偶有吃蛇的,最多来道“龙凤煨”,或叫“龙凤呈祥”只是讨个吉利罢了。但嘴上只是说:原料恐怕不好找,尤其是狸猫。

        小田一郎不耐烦地挥挥手,说:这我不管,做不了这道菜,就烧了这店。

        王兴龙谦卑地陪着笑说:太君,要不做道“龙凤呈祥”?吉利,味道大大的好。

        小田一郎一拍桌子站起来:我不要“龙凤呈祥”,现在是战争,就要“龙虎斗”。中国不是号称“龙的传人”嘛,那大日本的就是虎,我就要“龙虎斗”,虎的,一定能战胜龙!

        王兴龙的笑脸突然凝固了,他迟疑了一下说:狸猫确实没,最多弄只家猫。

        小田一郎瞪他一眼,用手摸了摸脸说:家猫?,即便是家猫,也能打败蛇!

        王兴龙没吱声,只是沉着脸,弯了弯腰,便退了出去。

        做“龙虎斗”很吃功夫,蛇和猫都必须经过去腥、剔骨的流程,尤其是猫,要用甘蔗来去腥,还要去掉脊髓以去酸。骨头熬汤做羹,蛇肉猫肉细细切丝,和菌菇一起烹炒,味道鲜美,无与伦比。再加蛇性微凉而猫性微热,一阴一阳谓之道,是真正的大补佳肴。

        小田一郎吃得不住点头,哟嘻,大大的美味!然后就拍案唱歌。微醉的表情,满是怀旧,然后就说起他早年随父做生意,到过台湾、福建、广州,所以知道“龙虎斗”,但一直无缘品尝,今天总算如愿以偿。

        王兴龙僵硬地微笑着没吭声,然后送来一碟秘制萝卜,说:这个,大大的爽口,能醒酒。

        小田一郎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再次喊了一声:哟嘻!

        之后,小田一郎便常来,来了就点“龙虎斗”,餐毕,王兴龙照例给他端来一小碟秘制萝卜。于是,王家酒店的生意就格外的好。对面的丁晓虎因此恨得牙痒痒。每天发戆劲,“戳煞爷娘”的骂街。

        有一天,突然传来小田一郎的死讯。据说死得蹊跷,什么原因也找不到。

        当晚,王兴龙突然敲开了丁晓虎的家门,说:我要走了,这是我记录的一本菜谱,有空看看。记住:蛇和萝卜不能同吃,吃了会中毒,严重时可能会暴毙。

        丁晓虎拿着菜谱,呆了半晌,等他回过神来想对王兴龙说声谢谢时。王兴龙早没了踪影。

    (原载2016年《四季》夏季刊,有删改)

    1. (1) 文中的主人公王兴龙具有哪些品格?

    2. (2) 本文从正面和侧面对王家酒店的菜肴进行了描写,请对此加以分析。

    3. (3) 对小田一郎之死,作者在文中已做了多次铺垫,请具体分析。

    4. (4) 标题“龙虎斗”内涵丰富,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的多层含义。

    5. (5) 结尾两段写了王兴龙赠菜谱,离开七宝镇,有人认为删去这个结尾会更好,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理由。

四、<strong>写作</strong><b></b>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