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3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17-07-05 浏览次数:559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积累与运用</b>
  • 1.

    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注音填在指定的横线上。

           书法是中华国cuì , 其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可追sù到文字产生之时。书法与个性的关系错综复杂,许多看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的笔墨。王羲之的行书匀称俊俏、潇洒流丽;颜真卿的楷书结构缜密、挺bá遒劲……书法负了千年文人的松风梅骨。

  • 2.

    默写。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长河落日圆。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④衔远山,吞长江, , 横无际涯。

    ⑤请用辛弃疾《破阵子》中的诗句,为如图配上符合画意的两个连续性句子。

  • 3.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 . 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院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金丹,然后逃回齐天大圣府.玉帝命观音菩萨带领众神仙捉拿孙悟空,悟空得胜而回 B . 观音菩萨查唐僧所受之灾,见尚缺其一,故令再生一难.金刚依照观音法旨而行,唐僧师徒遭遇通天河落水最后一难,然后才顺利回归东土. C . 曹先生是个和气的人,祥子敬重他.一天晚上祥子不小心摔坏了车子,跌伤了曹先生,曹先生自己把车收拾好,也没有让祥子赔偿 D . 祥子从兵营里逃出来后,骑着顺手牵出的骆驼一路快跑.他不敢进村,不敢睡觉,天蒙蒙亮时直接赶回了城里的任何车厂. E . 小福子非常希望祥子能娶她,祥子也很喜欢小福子,但负不起养他两个弟弟和一个酒鬼爸爸的责任,所以不敢娶小福子
  • 4.

    甲、乙两副都叫“读书”,仔细欣赏,然后任选其中一幅,说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选择的是漫画

    这幅漫画形象的告诉我们:

  • 5. 阅读表格,分点说明3D银幕的发展概况(答出三点即可)。

    2006~2010年主要电影国家3D银幕占数字银幕百分比

    国家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美国

    10.1%

    21.3%

    25.9%

    44.1%

    49.7%

    中国

    0

    0

    25.2%

    35.8%

    55.7%

    英国

    3.4%

    15.9%

    22.3%

    69.9%

    75.7%

    德国

    2.9%

    17.8%

    16.5%

    79.8%

    83.9%

    全球

    8.5%

    20.1%

    28.8%

    54.9%

    61.0%

    (摘自《当代电影》2012年第12期)

  • 6.

    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认为,西方契约问题很多,而“中国式契约”可以创造信任、让步、发展的“双赢局面”,值得西方效仿。但现实并不那么简单,请探究下列材料,针对汉迪先生的观点,给他几点忠告。

           材料1:如图。

           材料2:西方模式的契约由来已久,是一种刚性的经济契约。协商的内容就是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一经签字画押,便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使己方权益获得保障。贯穿着非赢即输、妥协及软弱、好律师胜过好协议、近期利益至上的理念。

           材料3:“中国式契约”特指那种充满人情味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是人情和法律的妥协,是熟人之间一种动态的、心照不宣的口头约定。中国式契约简便灵活,适用广泛,不受法律的强制约束,但要双方诚信,要妥协互利,要确保双赢前景。在商业社会初期阶段,如晋商、徽商等的发展,中国式契约确实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口头承诺可信度受到挑战。

           材料4:英国某地农民曾口头约定轮流耕种共有土地,大家都设法在短期内将土地资源利用到极限,导致土地毁坏,大家都无法利用。中国某企业的一个客户破产,因没签正式合同,法院清偿债务时不考虑企业的利益,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

    (材料来自查尔斯•汉迪《觉醒的年代》等)

二、<b >阅读理解</b>
  • 7. 阅读下面一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有光文集》首发式在常州举行

           常州26日消息,2013年5月25日,“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周有光文集》首发、电视片《周有光》开机仪式在周有光故乡江苏常州举行。发布会当天,108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未能到场,他在视频中感激常州带给他的快乐童年。

           周有光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早年在美工作期间自学拼音学,曾与爱因斯坦面谈。解放后,主持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有“周百科”的雅号。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1906年,朋友称他为“古人”,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他回应:“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周老达观幽默,学识渊博。夫人张允和在世时,两人每天定时喝茶、喝咖啡,还“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他时常送夫人参加昆曲票友聚会,著名漫画家丁聪有一幅漫画就是这对“新潮老头、白发才女”的生动写照。周有光70岁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80岁研究中文信息处理,90岁学电脑,100岁以后,《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等新著相继出版,105岁开博客,周老至今108岁,每天阅读研究,已和出版社约定,到109岁时会再出一本书。

           《周有光文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周有光除经济学以外的已发表著作,计15卷,约450万字。发布会上,电视人物传记片《周有光》也正式开机,该片将从乡情、事业、生活、长寿和成就等方面,展现周有光的百年人生。

    1. (1) 周老达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具体体现在哪个方面?

    2. (2)

      除了真实性之外,请说说这则消息的新闻性还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在哪里

    周有光

           江南在哪里?

           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江南指江南丘陵区。南陵以北,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这一片丘陵和盆地相间的区域,就是江南。

           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区。梅雨所覆盖的地区就是江南。淮河以南,南陵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都是江南。

           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区。南方六个方言区都是江南,其中吴语区(江浙)是狭义的江南。

           历史学者说:江南是历史沿革。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富区。

           文学家说:江南是人间天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在江北,怎么也是江南?

    (选自《选贝集》,有改动)

    “江南”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张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南”再发现

    胡晓明

           ①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②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③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④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

    (节选自2011年2月19日《文汇报》)

    1. (1) 读完《“江南”再发现》,你觉得作者发现了什么?

    2. (2) 第④段中,谢道韫这一论据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3. (3) “江南美,江南愁,美得令人伤心,愁得肝肠寸断”,下面不适合引用来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

      A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B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C .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D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10. 阅读小小说《主角》,完成下列各题。

    主角

    【美】安•古德里斯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言。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言(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地爬,丹言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言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丹言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1. (1) 你认为妹妹演出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 (2) 练习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他丢给我们一个字”一句中的“丢”字的表达效果。

    3. (3) 这篇小说为什么以“主角”作为题目?

    4. (4) 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注意铺垫和照应,行文有波澜。 B . 小说描写了“我”观剧时的感受和观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妹妹表演的精彩。 C . “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表现了“我”很有礼貌却又略显拘谨的样子。 D . 小说结尾爸爸的话,使妹妹态度的转变变得合理可信,也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 11.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欲追日影,与日逐走,逮之于禺谷 , 入日。渴欲得饮,赴引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引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 , 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选自《列子》《山海经》,有改动)

          【注释】:①珥:戴着玉质耳饰。②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③禺谷:愚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④尸膏肉所浸:被他尸体膏肉浸润。

    1.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固不可彻:

      ②无穷溃:

      ③把:

      ④逐走: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3. (3) 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段写小孩“跳往助之”,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B . 甲、乙两段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生邓林”三个“生”的意思完全相同。 C . 就刻画人物手法而言,甲段出来使用语言和神态等手法外,还借助遗孀遗男和智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刻画愚公的形象,相对而言乙段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 D . 甲、乙两段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是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
    4. (4) 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b >作文</b>
  • 12. 作文:

           阿尔卑斯山的一条路旁竖着一块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很多时候,当我们朝着远方的目标一路奔跑的时候,常常会错过许多不该错过的风景。况且,如果你有一双慧眼,风景有何止是清风明月、奇山异水呢?

           请以“不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