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四 一厘米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厘米》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5-12-30 浏览次数:119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的作品。主人公是,作为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为孩子的做出艰辛的努力。

  • 2. 小说的三要素是

  • 3.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等。

  • 4.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四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 5. 给下面的字注音。

      戳   肘

  • 6. 根据拼音写汉字。

    烤lào  hōng 制  jūn 裂  mǎng 蛇 脱jiù   zhàn 凉 狡xiá

  • 7. 选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 (chěn)罚    (jūn)裂    (lìn)惜    (nà) B . (sù)料      挑(tī)     允(yǔn)诺    逻(ji)  C . (jīn)持     (shǔn)     (kē)头     骄(hèng) D . (qǐng)刻    (hōng)笑   脱(jiù)     (wù)自
  •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刹那   古筝   竹笋   报消 B . 秉公   释然   耐烦   配服 C . 挑剔   帐蓬   冰晶   潇洒 D . 狡黠   内疚   反驳   无措
  •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陶影费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红衣青年的意思,他们娘俩应该有两张票。 B . “谁说不要票?”红衣青年歪着头问,他挺喜欢人越聚越多。 C . “没有,妈妈。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D .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B . 虽然每天工作很忙,还是要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C . 这是一个无疑的英明决策。 D . 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二、能力提升
  • 11. 成语填空。

    声色俱   不依不   目口呆   斩钉

    苦思想   温文尔    而不舍   无可挑

  • 1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皲裂:

    ②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释然:

    ③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狡黠——狡黠:

    ④年轻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礼——彬彬有礼:

  • 13. 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

    ①我也是(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这票是人家送我的,你不看就过期了。

    ②周围的人聚集过来,(你一嘴,我一句)地议论。

    ③她(做事已有通盘考虑,很有把握)地向小也点点头。

    ④我虽不在古城之内,也请你们纵横下,得(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让编辑眼前“忽”的一亮。

  • 14.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象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狗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 15. 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

    ②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③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④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成这样!”

    ⑤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 16. 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

    ①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本体: 

    喻体: 

    ②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本体: 

    喻体: 

    ③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本体: 

    喻体: 

    ④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本体: 

    喻体: 

  • 17. 课文《一厘米》中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成为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 18. 《一厘米》中多处描写了陶影的心理活动,试找出一两处,并说说这些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 19. 《一厘米》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试举出一二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 20. “公园买票”这件事情在《一厘米》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21. 读《一厘米》,陶影和小也都这样重视小也有没有达到1.1米的问题的原因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 22. 读《一厘米》,你如何评价“陶影”这个人物形象?

三、课内阅读
  • 23.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儿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她伶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小也说。小孩比大人更注意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1.1米。

        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可惜养料走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蓬蓬。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按,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 有轻微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严,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从这里流进去。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惟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她喜欢温文尔雅,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妈妈!我够来我够来!”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你说话不算话!”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一张车票两毛钱。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别堵门口!这又不是火车,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可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着。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她说:“不要了”。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1. (1) 为什么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经常不买票?为什么陶影在儿子可以不买票的情况下非买票不可?

    2. (2)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陶影的人物性格特点。

四、拓展阅读
  • 24.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难道你不相信?

    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

        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             

    1. (1) 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

    2. (2)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