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7-26 浏览次数:598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热胀冷缩 B . 尘土飞扬 C . 火上浇油 D . 木已成舟
  • 2. 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
    A . 清蒸平鱼 B . 馒头 C . 素炒白菜 D . 红烧牛肉
  • 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 . 煤炭 B . 汽油 C . 天然气 D . 氢气
  • 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五氧化二磷 B . 氧气 C . 氯酸钾 D . 糖水
  • 5.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 . H2 B . He C . 2Mg D . O
  • 6. (2015九上·阿拉善盟期中)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 B . 中子数不同 C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 电子数不同
  • 7. (2017·河东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稀释浓硫酸 C . 检查气密性 D . 熄灭酒精灯
  • 8.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无味气体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 D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SO2和SO3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硫原子 B . 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 . 氧气和氮气经混合后,化学性质均发生了改变 D . 氧气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10. 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 该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D . 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
  • 11.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 . 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 .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 捣烂某些植物的花瓣,用乙醇(与水等体积混合)溶液浸泡可自制酸碱指示剂
  • 12. 下列所选试剂或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 除杂:加入适量的CaCO3除去NaCl溶液中的HCl B . 鉴别: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 C . 检验:向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检验是否完全变质 D . 分离:向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过滤、蒸发可得到MnO2
  • 13. X、Y、Z、W 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W 依次是(   )

    选项

    X

    Y

    Z

    W

    A

    Al

    Cu

    CuO

    CuSO4

    B

    HCl

    NaCl

    Na2CO3

    NaOH

    C

    H2O2

    O2

    H2O

    H2CO3

    D

    Fe2O3

    FeCl3

    Fe(OH)3

    Fe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多选题
  • 14.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60

    5

    100

    3

    反应后的质量(g)

    0

    137

    16

    a

    A . a 的值为115 B . 该反应类型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 . 参与反应的甲和丙质量比为10:1 D . 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 15.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向二氧化锰固体中逐滴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C.将等质量的铁和锌分别放入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

    D.将足量的镁放入稀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填空题。
  • 16. 日常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活性炭 ②乙醇 ③氯化钠 ④氢氧化铝  ⑤氧气 ⑥氮气,请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 (1) 在生活中可作为调味剂和防腐剂的是
    2. (2) 可用来去除色素或冰箱异味的是
    3. (3) 可作为制备硝酸和氮肥的主要原料
    4. (4) 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备作为燃料的是
    5. (5) 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6. (6) 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气体是
  •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一中X是,Y是
    2. (2) 图二中m的值为,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 (3) 构成氯化钠固体的粒子是(填名称)。
    4. (4) 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噻吩的化学式为_____(填字母)。
      A . CH4 B . C4H4S C . C4H6S D . C4H8S
  • 18. 丰富的化学物质服务人类。
    1. (1) 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

      A 聚乙烯            B 棉花            C 合成橡胶            D 桑蚕丝

    2. (2) 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是为了比较二者的(填字母)。

      A 延展性            B 韧性            C 硬度                D 密度

    3. (3) 海洋蕴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可以得到含有杂质的粗盐。实验室通过溶解、、蒸发等操作可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去除。
    4. (4) 打开香水瓶闻到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特性为
    5. (5) 熟石灰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既可以与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波尔多液,又可以用来改良(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土壤。
    6. (6) 铁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材料。试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四、简答题
  • 19.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硫在氧气中燃烧
    2. (2) 镁和稀硫酸
    3. (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 20. 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是(填字母)。

      A 石器            B 青铜                C 铁器                D 铝制品

    2. (2) 铜丝能作为电路导体是因为铜丝具有性。
    3. (3) 下列事实能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_____(填字母)。
      A . 锌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 B .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铝制得的氢气多 C . 相同条件下,锌、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镁比锌剧烈 D . 在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4. (4) 将足量的废弃铝片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 0~50 s时,生成气体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 C . 50~100 s时,生成气体的速率急剧加快 D . 100 s后生成气体的速率缓慢,说明生成气体快慢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5. (5) 现有86 g铝、铁、锌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230 g不含结晶水的硫酸盐固体混合物。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g。
    6. (6) 金属铝与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铝和锰单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推断题
  • 21.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A、C、D、E、F为不同类型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E微溶于水,D和E的溶液均显碱性。它们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相连的表示两物质能反应,“→”相连的表示某物质能转化为另一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 (1) 写出C的名称
    2. (2)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 (4)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2. 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化铵、氯化铁、氢氧化镁、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微溶物视为可溶)。结合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 (1) 若对上述实验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步骤Ⅰ~Ⅳ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① 原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的物质为

      ② 写出步骤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若对上述实验进行定量分析,称得白色沉淀A的质量为10 g,当步骤Ⅱ完全反应,得到2.3 g无色气体B。通过计算判断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 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可能含氯化钙 B . 氢氧化镁和氯化钙都不存在 C . 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氢氧化镁 D . 无法确定
六、实验题
  • 23. 已知下图中A、B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C、D、E装置为气体收集装置。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 a ,b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 (3) 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室可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若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乙炔气体,应选择的收集方法为(填字母)。
    5. (5) 图中装置有一处错误,指出装置对应字母并写出改进的方法
七、综合题
  • 24. 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 (1)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 . 冰水混合物 B . 石灰水 C . 碘酒 D . 可乐饮料
    2. (2)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 B . 溶质都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 C . 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3. (3)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4. (4) 室温时分别向三份等质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充分搅拌至不再溶解时,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静置至室温后,观察到溶解(填溶质的化学式)的烧杯底部固体明显减少。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氢氧化钠

      42.0

      51.0

      109.0

      119.0

      129.0

      145.0

      174.0

      硝酸铵

      119.0

      140.0

      190.0

      236.0

      286.0

      303.0

      421.0

    5. (5) 配制2500 mL浓度为0.9 g/100 mL的生理盐水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g。
八、计算题
  • 25.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其化学式为C20H30O)可由鱼肝油提取。适当食用天然的维生素A能有效治疗眼睛干涩。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一个维生素A分子中含有个氢原子。
    2. (2) 维生素A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比)。
    3. (3) 维生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 (4) 维生素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26. 取一定质量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50 g水使之完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0 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52 g滤液和4.9 g蓝色沉淀。求:
    1. (1) 所取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 (2)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