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

更新时间:2019-08-30 浏览次数:3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某校八(3)班同学开展以“明朝加强皇权”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这个主题的是(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立军机处

    ③八股取士    ④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 . 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玄幻小说 C . 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 . 《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
  • 3. “国家在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时,构建的各项政治制度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方式来保卫政治自由的合法性和整个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据此推断,这种指导思想的提出者是(   )
    A . 伏尔泰三权分立 B . 孟德斯鸠君主立宪制 C . 卢梭主权在民 D .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 4. 小元同学的诗歌朗诵:一首《神曲》颠覆了神的世界,一幅《蒙娜丽莎》华美了木然的神情,一尊《大卫》塑造了高贵的灵魂——这首诗歌的主题是(   )
    A . 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B . 冲破思想的牢笼 C . 科学的春天 D . 理性的认识
  • 5. 下列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的是(   )
    A . 先进的航海技术 B . 丰富的航海知识 C . 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 D .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6. 关于如图A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发展

    ③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④电话、电报等新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7. 人类社会中无数次的变革说明了“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社会变革又是对思想理论的落实和实践”。以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人民主权理论—光荣革命 B . 地圆学说—文艺复兴 C . 启蒙思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 . 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
  • 8.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 .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 清王朝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 9. 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帮助国人了解世界,他组织人编译书本,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该书是指(   )
    A . 《坤舆万国全图》 B . 《四洲志》 C . 《海国图志》 D . 《使西纪程》
  • 10. 对历史进行比较归纳,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17-18世纪,英、法、美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英法相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独特性在于(   )
    A .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 . 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C . 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 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重要文件
二、非选择题
  • 11. 民族危机与艰难探索

    材料一:中国最早派遣的赴美留学幼童材料二:梁启超、康有为语录节选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清政府采取的该项措施有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的两位人物是哪一次运动的主角?
    3. (3) 上述两次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它们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 12. 中美贸易起战端英勇抗争维国权
     
    1. (1) 好战者简介:结合图一、图二信息说明19世纪后半期美国走向强大的原因。
    2. (2) “辉煌战绩”:结合19世纪中国的屈辱史,运用所学的知识,列举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两例
    3. (3) 战场经验:以大欺小、倚强凌弱是美国的一贯作风,面对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只有昂起不屈的头颅,才能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举一例说明中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抗列强的史实
  • 13. 国家尊严齐保卫一片丹心照汗青

    时期

    材料

    问题

    明朝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明史》

    根据材料说出明朝中期反侵略斗争一例。

    明清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材料中的“余”指谁?他最大功绩是什么?

    和卓兄弟据天山南路有余年,其所窃据,扰乱回疆甚盛,必速加翦除……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兵……清政府在边境竖立一座高大的石碑,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清史》译稿

    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后,在该地区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根据材料,说说清政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请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

    1. (1) 根据材料说出明朝中期反侵略斗争一例。
    2. (2) 材料中的“余”指谁?他最大功绩是什么?
    3. (3) 清政府平定“和卓兄弟”叛乱后,在该地区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根据材料,说说清政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4. (4) 请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共同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