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8-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

更新时间:2019-09-06 浏览次数:7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b>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
  • 1.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的苏州(    )
    A . 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B . 资本主义商业繁荣 C .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 . 纺织业生产规模大
  • 2. 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历史人物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
    A . 宋应星——《天工开物》 B . 达·芬奇——《神曲》 C . 哥白尼——万有引力定律 D . 欧文——科学社会主义
  • 3. 根据下图的学习资料可以推测该同学学习的单元主题是(    )

    A . 文化专制的强化 B . 思想控制的深入 C . 边疆地区的巩固 D . 专制皇权的加强
  • 4.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民族关系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 D . 农耕文明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 5.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人物在地质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但他走进人们的视野却是从《蒙娜丽莎》开始。这位人物是(    )
    A . 拉斐尔 B . 达·芬奇 C . 莎士比亚 D . 但丁
  • 6. 人是万物的精灵,人是世界的主宰。14—16世纪,发现“人”,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 工业革命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文艺复兴 D . 科学革命
  • 7. 许多因素促成欧洲人在15世纪开辟新航路。其中,主要受益于中国的因素是(    )
    A . 把握航海方向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并被普遍应用 B . 地圆学说逐渐被欧洲人接受 C . 《马可·波罗游纪》中东方丰富的金银、丝绸等商品吸引欧洲人 D . 丰富的航海知识与探险精神
  • 8. 15世纪先后出现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两大航海壮举,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 宣扬中国的国威 B . 促进资本的积累 C . 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 D . 加快美洲的发展
  • 9. 2019年是《权利法案》颁布330周年。英国通过该文献的颁布最终确立了(    )
    A . 君主立宪制 B . 民主共和制 C . 联邦制 D . 总统制
  • 10. (2018八下·绍兴期中)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1. 罪恶的“三角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其贸易路线是(    )
    A . 美洲——欧洲——非洲——美洲 B .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 .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D . 美洲——非洲——欧洲——美洲
  • 12. 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有(    )

    ①批判资本主义

    ②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

    ③设计理想社会的蓝图

    ④主张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坐落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碑身上方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名言出自(    )
    A . 《人权宣言》 B . 《国际歌》 C . 《共产党宣言》 D . 《独立宣言》
  • 14. 下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287

    42000

    51937

    A . 赢得克里米亚战争 B . 实现国家统一 C .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废除农奴制
  • 15. 近代史上,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走上资本土义道路。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
    A . 大化改新 B . 明治维新 C . 美国的支持 D . 对外侵略扩张
  • 16. 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有(    )

    ①亚历山大二世    ②俾斯麦    ③拿破仑    ④林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便利了美国人汤姆的生活,但是在当时他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 开着汽车去郊游 B . 用电脑发电子邮件 C . 打电话给朋友 D . 搭乘飞机出国
  • 18. 下图是一幅关于电气时代来临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火车的发明者是英国机械师瓦特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19世纪后期,美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国

    ④英国、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1902年,四个中国人相聚于北京。甲说:“我参加过三元里抗英。”乙说:“我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丙说:“我在苏州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做工。”丁说:“我现在住在北京东交民巷”。他们的言论不符合当时现实的是(    )
    A . B . C . D .
  • 20. 据文献《改变世界》整理: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清政府则需要“自我改变”。下列“改变中国”与“自我改变”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 . 甲午中日战争——公车上书 D . 鸦片战争——江南制造总局
  • 21. 19世纪后期,鲁迅留学日本,下列对他所见所闻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吃西餐,穿西服

    ②兴建工厂,修筑铁路

    ③办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

    ④藩国内平民可以自由择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2.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被“占领”,主要发生在哪些侵华战争期间(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作者与其著作是(    )
    A . 郭嵩焘——《使西纪程》 B . 林则徐——《四洲志》 C . 严复——《天演论》 D . 魏源——《海国图志》
  • 24. 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红楼梦》 C . 《西游记》 D . 《水浒传》
  • 25. 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他“三岁从訇教”“五岁入家塾”,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7年赴日本留学。周恩来没成为举人、进士而成了留学生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
    A . 青年时期他生活在国外,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B . 清政府不允许革命党人参加科举考试 C . 在他童年的时候,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 D . 清政府规定凡是出国人员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二、<b>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b>
  • 26. 图片是对历史形象而直观的反映。阅读明清时期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A和图B分别反映了哪两位中国古代民族英雄?
    2. (2) 明清两朝修建图C和图D这两处建筑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除上述4幅图片以外的两例清朝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史实。
    4. (4) 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上述4幅图片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 27. 世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强联系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涌现大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从那时起,割裂的世界开始相互连接在一起。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主要国家的近代化历程

    1. (1) 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位航海家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①②分别代表什么历史事件?
    3. (3)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二谈谈“思想文化引领”、“资产阶级革命”与“技术革命兴起”之间的内在联系。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杂税收入

    1849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3281

    77

    969

    23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1. (1) 材料一中“厂房轰鸣”的场景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从此,历史跨进了一个怎样的“新时代”?请列举“新时代”的两例科技成果。
    2. (2) 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晚清时期,中国形式始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29. 百年中国近代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和探索史。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遭受的哪一次侵略战争的结果?图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签订哪个不平等条约后的结果,它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2) 图三的创办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什么作用?
    3. (3) 与图四相对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救国主张上,图三,图四有什么不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