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9-07-29 浏览次数:3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b>字词书写</b>
  •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为唤醒国民而锋芒(bì)露、锲而不舍的鲁迅先生;为争取民主而(lì)尽心血、至死不渝的闻一多先生;为国防事业隐姓埋名、鞠躬尽(cuì)的邓稼先先生……他们是当之无(kuì)的伟人。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b>情景默写</b>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 (2)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 (3) 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 (4) 《木兰诗》中描写战事紧急、行军速度极快的诗句是:
    5. (5)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6. (6) 岑参《逢入京使》中抒发诗人对亲人思念与安慰的诗句是:
三、<b>现代文阅读</b>
  •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念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 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 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 (1) 品读语段中总括性语句,能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参考示例,分别摘录第②③⑥段中的总括句。

      第①段: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⑥段:

    2. (2) 品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词语的妙处。

      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3. (3) 文章②③④⑤段反复写李先生的衣着,有何作用?联系文意,简要分析。
    4. (4) 李叔同先生一生最大的特点是“认真”。邓稼先、闻一多先生也是如此。“认真”一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联系《邓稼先》或《说和做》,结合选文内容,简要阐述。
四、<b>名著阅读</b>
  • 4. 下面是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的阅读札记。请联系阅读感受,结合圈点内容,从祥子品行变化的角度补全阅读札记中的旁批和尾批。

    ①祥子的堕落史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 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节选自第二章

        ②他跑得还不慢,可是不能白白地特别加快。座儿一催,他的大脚便蹭了地:“快呀,加多少钱?”没有客气,他卖的是血汗。他不再希望随他们的善心多赏几个了,一分钱一分货,得先讲清楚了再拿出力气来。

        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车只是辆车,拉着它呢,可以挣出嚼谷口粮。与车份便算完结了一切;不拉着它呢,便不用交车份,那么只要手里有够吃一天的钱,就无须往外拉它。人与车的关系不过如此。自然,他还不肯故意地损伤了人家的车,可是也不便分外用心地给保护着。有时候无心中的被别个车夫给碰伤了一块,他决不急里蹦跳地和人家吵闹,而极冷静地拉回厂子去,该赔五毛的,他拿出两毛来,完事。厂主不答应呢,那好办,最后的解决总出不去起打;假如厂主愿意打呢,祥子陪着!

    ——节选自第二十章

        ③这点钱的来头已经决定了它的去路。这样的钱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这点钱,与拿着它们的人,都不敢见阳光。人们都在街上看阮明,祥子藏在那清静的城根,设法要到更清静更黑暗的地方去。他不敢再在街市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就是独自对着静静的流水,背靠着无人迹的城根,他也不敢抬头,方法有个鬼影老追随着他。在天桥倒在血迹中的阮明,在祥子心中活着,在他腰间的一些钞票中活着。他并不.后.悔.,只是怕,怕那个无处无时不紧跟着他的鬼。

    ——节选自第二十三章

    ④祥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联系小说情节,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五、<b>诗歌鉴赏</b>
  •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 (1) 诗歌后两句,写了山中什么季节的景色?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2. (2) “万里念将归”的“念”,有人认为是诗人之“念”,有人认为家人之“念”。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六、<b>文言文阅读</b>
  •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吕蒙传(节选)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

    1. (1) 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权吕蒙曰

      当涉猎

      ③蒙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

    2. (2) 借助工具书,解释下表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说肃曰①有的,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又。

      Ⅱ君宜①回头看。①引,看。②关心,照顾。③引思念。③副词。反而,却。

      Ⅲ遂往①到……去。②引,拜访。②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

      Ⅳ肃于是越席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3. (3)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下列句子中划线的称谓语属于自称的一项是(    )
      A . 君与家君期日中 B . 吾日三省吾身 C . 卿今当涂掌事 D . 君宜顾之
    4. (4) 根据“留、替、调、补、删”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 (5) 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断句。(限断3处)

      君 受 重 任 与 关 羽 为 邻 将 何 计 略 以 备 不 虞?

    6. (6) 两文都写到“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选文内容看,作用是否一样?分别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七、<b>命题作文</b>
  • 7. 阅读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和《怀念李叔同先生》,我们了解到了写人的一些常见的方法。请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