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明州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8-27 浏览次数:3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b>积累运用(20分)</b>
  • 1. 下面是“诗词赏析小组”整理的李白《行路难(其一)》一段赏析文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际遇,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①________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强而又自信的李白,②________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něi。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huáng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划线字“倔”的正确读音是(    )
      A . juè B . jué
    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něi

      huáng

    3. (3) 根据语境给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字(    )
      A . 哪、绝 B . 那、决 C . 哪、决 D . 那、绝
  • 2. 下面是“诗词探寻小组”整合了几组诗词的主题,请你结合主题写出诗句,完成表格。
    1. (1) 【诗中的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2) 【诗中的理想】。(《望岳》)
    3. (3) 【诗中的典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4) 【诗中的哲理】
    5. (5) 【诗中的音乐】
  • 3. 下面是“诗词品析小组”搜寻到的《人间词话》中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评价,结合评价完成任务。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成,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1. (1) 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道”的义项,以上材料中划线的“道”的意思为

      道dào①<名>路;道路。《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②<名>途径;方法;措施。《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③<名>规律;法则。《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④<名>道理;事理。《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⑤<动>说;谈论。《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⑥<名>学说:主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 (2) 下列句子中“以”与材料中划线的词“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B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情(《曹刿论战》) C . 蒙辞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 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4. “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二、<b>阅读理解(57分)</b>
  • 5. 按要求完成任务。

        鲍鹏山教授曾经把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根据人和事之间的关系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人遇事”,一个人一出场,总是遇到事情,让他来处理,让他来收拾;第二类是“事找人”,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总是倒霉,总是碰到一些不幸的事情;第三类是“人找事”,他总是在找碴儿,他总是在找茬,他总是在制造麻烦。

    1. (1) 下面人物中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一类人的一项是(    )
      A . 李逵 B . 宋江 C . 林冲 D . 高衙内
    2. (2) 有人认为《水浒传》不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作品,你认同吗?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 6.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独和彼此之间无法沟通的小说,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②《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由于主人把他当作慧骃对待引发了众怒,被迫离开这一情节对小说主题刻画有何用意?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春江上

    季羡林

        记将在什么诗话上读到过两句诗: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

        诗话的作者认为是警句,我也认为是警句。但是当时我却只能欣赏诗句的意境,而没有丝毫感性认识。不意我今天竟亲身来到了钱塘江畔富春江上。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隔岸越山多”的意境我终于亲临目睹了。

        钱塘、富春都是具有诱惑力的名字。实际的情况比名字更有诱惑力。我们坐在一般游艇上。江水青碧,水声淙淙。艇上偶见白鸥飞过,远处则是点点风帆。黑色的小燕子在起伏翻腾的碎波上贴水面飞行,似乎是在努力寻觅着什么。我虽努力探究,但也只见它们忙忙碌碌,匆匆促促,最终也探究不出,它们究竟在寻觅什么。岸上则是点点的越山,飞也似的向艇后奔。一点消逝了,又出现了新的一点,数十里连绵不断。难道诗句中的“多”字表现的就是这个意境吗?

        眼中看到的虽然是当前的景色,但心中想到的却是历史的人物。谁到了这个吴越分界的地方不会立刻就想到古代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冲突呢?当年他们钩心斗角互相角逐的情景,今天我们已经无从想象了。但是乱箭齐发、金鼓轰鸣的搏斗总归是有的。这种廛兵的情况无论如何同这样的青山绿水也不能协调起来。人世变幻,今古皆然。在人类前进的程途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青山绿水却将永在。我们今天大可不必庸人自扰,为古人担忧,还是欣赏眼前的美景吧!

        但是,我的幻想却不肯停止下来,我心头的幻想,一下子又变成了眼前的幻象。我的耳边响起了诗僧苏曼殊的两句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这里不正是浙江钱塘潮的老家吗?我平生还没有看到浙江潮的福气。这两句诗我却是喜欢的,常常在无意中独自吟味,今天来到钱塘江上,这两句诗仿佛是自己来到了我的耳边。耳边诗句一响,眼前潮水就涌了起来: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頳鲤问阳候。

        但是,幻象毕竟只是幻象。一转瞬间,“怒声汹汹”的江涛就消逝得无影无踪,眼前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可是竟完全由我意料:在平阔的水面上,在点点青螺上,竟又出现了一个影子。它飘浮飞驶,翩若惊鸿,婉如游龙、时隐时现,若即若离,追逐着海鸥的翅膀,跟随着小燕子的身影,停留在风帆顶上,飘动在波光潋滟中。我真是又惊又喜。“胡为乎来哉?”难道因为这里是你的家乡才出来欢迎我吗?我想抓住它,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想正眼仔细看它一看,这也是不可能的。但它又不肯离开我,我又不能不看它。这真使我又是兴奋,又是沮丧;又是

        希望它飞进一点,又是希望它高远一点。我在徒唤奈何中看到它飘浮飞动,定睛敛神,只看到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我们这样到了富阳。这是我们今天的终点。我们舍舟登陆,爬上了有名的鹳山。山虽不高,但形势极好。山上层楼叠阁,曲径通曲,花木扶疏,窗明几净。我们登上了春江第一楼,凭窗远望,富春江景色尽收眼底。因为高。点点风帆显得更小了,而水上的小燕子则小得无影无踪。想它们必然是仍然忙忙碌碌地在那里飞着,可惜我们一点也看不着,只能在这里想象了。山顶上树木参天,森然苍蔚。最使我吃惊的是参天的玉兰花树。碗大的白花在绿叶丛中探出头来,同北地的玉兰花一比,大小悬殊,颇使我这个北方人有点目瞪口呆了。

        在山边上一座石壁下是名闻天下的严子陵钓台。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写的四个大字“登云钓月”,赫然镌刻在石蒙上。此地距江面相当远,钓鱼无论如何是钓不着的。遥想两千多年前,一个批着蓑衣的老头子,手持几十丈长的钓竿,垂着几十丈长的钓丝,孤零零一个人,蹲在这石壁下,等候鱼儿上钩,一动也不动,宛如一个木雕泥塑。这样一幅景象,无论如何也难免有滑稽之感。古人说:姑妄言之姑听之。过分认真,反会大煞风景。难道宋朝的苏东坡就真正相信吗?此地自然风光,天下独绝,有此一个传说,更会增加自然风光的妩媚,我们就姑妄听之吧!

        两年前,我曾畅游黄山。那里景色之奇丽瑰伟,使我大为惊叹。窃念大化造物,天造地设,独垂青于中华大地。我觉得生为一个中国人,是十分幸福的,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今天我又来到了富春江上。这里景色明丽,秀色天成,同样是美,但却与黄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允许我借用一个现成的说法的话,那么一个是阳刚之美,一个是阴柔之美。刚柔不同,其美则一,同样使我惊叹。我们祖国大地,江山如此多娇,我的幸福之感,骄傲之感,使油然而生。我眼前的富春江在我眼中更增加了明丽,更增加了妩媚,仿佛是一条天上的神江了。

        在这里,我忽然想到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著名的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说“建德非吾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心情是容易理解的。他忆念广陵,便觉得建德非吾土。到了今天,我们当然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了,我觉得桐庐不但是“吾土”,而且是“吾土”中的精华。同黄山一样,有这样的“吾土”就是幸福的根源。非吾土的感觉我是有过的。但那是在国外,比如说瑞士。那里的山水也是十分神奇动人的,我曾为之颠倒过,迷惑过。但一想到“山川信美非吾土”,我就不禁有落寞之感。今天在富春江上,我丝毫也不会有什么落寞之感。正相反,我是越看越爱看,越爱看便越觉得幸福,在这风物如画的江上,我大有手舞足蹈之意了。

        我当然也还感到有点美中不足。我从小就背诵梁代大文学家吴均的一篇名作《与朱元思书》。这封信里描绘的正是富春江的风景: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下面就是对这“奇山异水”的描绘,那却是非常动人的。然而他讲的是“自富阳至桐庐”我今天刚刚到了富阳使戛然而止。好像是一篇绝妙的文章,只读了一个开头。这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吗?然而,这一件憾事也自有它的绝妙之处,妙在含蓄。我知道前面还有更奇丽的景色,偏偏今天就不让你看到。我望眼欲穿,向着桐庐的方向望去,根据吴均的描绘,再加上我自己的幻想,把那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给自己描绘得如阆苑仙境,自己感到无比的快乐,我的心好像就在这些奇山异水上飞驰。等到我耳边听到有点嘈杂声,是同伴们准备回去的时候了。我抬眼四望,唯见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节选自《季美林散文》)

    1. (1) 【寻游踪】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表格中的任务。

      游踪

      美景

      故事

      放舟江上

      富春江上白鹏、燕子飞舞图

      富春江上的点点风帆

    2. (2) 【品写法】“联想”是游记中常用的写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知识卡片】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3. (3) 【赏语言】以下三个短语,哪个短语可用来形容本文的语言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A.辞藻华丽     B.自然天成     C.平易朴实

    4. (4) 【悟情感】情感是选文的灵魂,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界读书日,跟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之道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习近平同志曾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等多个场合谈及读书,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并认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做到爱读书、读好书、普读书?跟习近平总书记学读书之道。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

    爱读书

    一,领导干部不读书的后果

    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难以做好领导工作,贻误党和人们的事业。

    二,领导干部读书状况不容乐观

    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    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

    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    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

    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读书抱有不正确的观念

    ◆有的认为现有知识足够,不用读书也能应付工作;

    ◆有的认为干比学重要,读不读书无所谓;

    ◆有的认为领导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

    ◆有的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关系,而不是知识。

    四,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

    ◆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五,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

    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之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有益的知识和文化,融汇在从政行为中;

    ◆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

    读好书

    ■领导干部应该读什么书

    善读书

    ■领导干部如何善读书

    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

        ◆要带着问题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现实中的疑惑;

        ◆要在思考中发现新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新认识;

        ◆要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要坚持读书与应用相结合

        ◆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

        ◆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利用好时间,养成习惯

        青年:记忆力好,接受力强,读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

        中年:精力旺盛,视野开阔,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

        老年:时间充裕,阅历丰富,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于忘忧。

    小雨、小真、小智、小慧读完此文后提出了见解和困惑,请你和他们一起讨论。

    1. (1) 【初读·判】以下是四位同学初读文章后的看法,你认为不太可能是编者选编“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之道”意图的一项是(    )
      A . 小雨: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唤醒领导干部读书的欲望,提高领导水平。 B . 小真:我认为编者意在告诉领导干部要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认真读书。 C . 小智: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劝解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 D . 小慧:我认为编者意在告诉领导干部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 (2) 【细读·析】小雨在细读文章时围绕“爱读书”这部分内容,对编者的编排产生了疑惑,请你帮他解惑。

      小雨:“爱读书”这部分内容,编者提出了许多领导干部不爱读书的现象,没有围绕“爱读书”来写,我觉得是多余的。

    3. (3) 【研读·辩】小智和小慧对“中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有没有必要”产生了分歧,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小智:我觉得中学生没有必要读这篇文章,因为我们不是领导干部,对我们没有实际意义。

      小慧:不对,不对!阅读是没有对象限制的,这篇文章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的。

  •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永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1) 【品心情】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2) 【赏美景】根据语境,完成对话。

      男同学:文章运用①的描写顺序,描写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女同学:是的,文章借醉翁亭的由来,表达②之情。

    3. (3) 【悟心境】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链接材料1】夫亭台废兴乃物理之常,奚足深憳?所可慨者,世间奇山川如琅哪者何限?第以处于偏州下邑,无名胜士若幼卿者黼黻之,故潜伏而无闻焉尔。且幼卿固能使琅琊闻于一方,非欧阳公之文,安足以达于天下?或谓文辞无关于世,果定论耶?然公以道德师表一世,故人乐诵其文。不然,文虽工未必能久传也。

      (节选自宋濂《游琅琊山记》)

      【注】①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②憳:心不安宁。③第:只是,只。④幼卿:指李幼卿,唐大历六年任滁州刺史。⑤黼黻(fǔ  fú):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此处用作动词,意思是美化。

      【链接材料2】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疑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欧阳修传》)

      ①下面选项中划线词与【链接材料1】中“自非欧阳公之文”的“自”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三峡》)

      B.有朋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C.公亦以此矜(欧阳修《卖油翁》)

      D.非亭午夜分(郦道元《三峡》)

      ②依据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琅琊山闻名天下的原因。

      ③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欧阳修的政治主张,并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过程。

  •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 (1) 【甲】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①的梅花,【乙】词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②的梅花。
    2. (2) 从【甲】【乙】两词划线字中任选其中一个,赏析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
三、<b>作文(68分)</b>
  • 11. 中考在即,班级开展“说说我的座右铭”活动,以此来激发同学们力争上游的进取心,请你从读过的古诗文中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阐述选择的理由。字数不超过100字。

    写作助手: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②说理结合自己的体验;③说理做到条理清晰。

  • 1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小姑娘在公交车上闭目而睡。乘客甲:“小朋友,醒醒,你会不会坐过站了?”乘客乙:“小朋友,快醒醒!”小姑娘纹丝不动。乘客们:“睡这么熟?推她一下!”乘客甲轻轻在小姑娘的胳膊上拍了拍,小姑娘没有动静;乘客乙面带惊悚,伸出手指戳了戳,小姑娘还是没反应…

    要求:①可以据此开头续写故事,可以据此发表见解,也可以叙写经历。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③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立意自定,文章不少于500字。④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