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五

更新时间:2019-08-28 浏览次数:209 类型:中考模拟
一、<b>语文知识及其运用(10分)</b>
  • 1.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iàn)害    扶掖      强(guō)不舍      好高鹜远 B . (pǔ)      襁褓      味同(jiáo)蜡     鞠躬尽瘁 C . (diǎn)    诓骗      面面相(qù)       尽态极妍 D . (suī)     抽噎      (qì)而不舍       险象叠生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B .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 , 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C . 中国教育有很多优良传统和成功做法,与国外相比各有短长,不必妄自菲薄 D . 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深圳东部经济区。 B . 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C . 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D . 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 4. 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⑤①④②③ C . ①④②③⑤ D . ③⑤①②④
  • 5. 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填在横线上(    )

    备选词语:①拘谨    ②晦暗    ③滋润    ④笨拙    ⑤酸楚

    ⑥终身受益    ⑦心旷神怡    ⑧郑重其事    ⑨振翅高飞    ⑩豁然开朗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一本好书,可以________你的心田;一篇美文可以让你在失意烦恼时感到________;即使是一则短小的寓言,也可以让你在迷惘时眼前一亮,心中________。亲爱的朋友,莫观望,莫等待,赶快________,飞向书籍的太空去尽情遨游吧!

    A . ③⑥⑧⑨ B . ①⑦⑩⑨ C . ③⑦⑩⑨ D . ①⑥⑦⑨
二、<b>二</b><b>、</b><b>古诗文阅读(24分)</b>
  •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这首诗作于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

    1.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 .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 . 二,四两句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 . 由全诗的内容看来,诗人是冒着狂烈的江风走出船头的。
    2. (2)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A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B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C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D .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吾悉能

      ②李生之曰

      ③不应而

      年事蹉跎

    3. (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4. (4)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5. (5) 从文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8.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1) 了却君王天下事,
    2. (2) 海日生残夜,
    3.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 (4) ,却话巴山夜雨时。
    5. (5) ,飞镜又重磨。
    6. (6) 古今多少事,
    7. (7) ,燕然未勒归无计。
    8. (8) ,半竿斜日旧关城。
三、<b>现代文阅读(30分)</b>
  • 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却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里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朵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1. (1) 选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爱花、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2. (2) 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划线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3. (3) 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4. (4) 简要分析第11段在文中的作用。
    5. (5) 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含义。
  • 10.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如何微信

    姜赟

        ①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②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③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④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⑤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⑥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⑦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⑧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 (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四、<b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b><b >(56分)</b><b ><u></u></b>
  • 11.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段介绍“紫檀”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①用作比较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②不超过100字。

    ①紫檀颜色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般的光泽。

    ②紫檀出量少,特名贵。紫檀长大以后,90%以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料。

    ③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普通的木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热涨,非常容易变形,但紫檀的变形力率却非常低。

    ④紫檀纤维细,易雕刻。他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

    ⑤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被冲压出来的。

    ⑥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 12. 出发是一种行动,背起行嚢走遍四方;出发是一种期盼,踌躇满志把路踩在脚下;出发是一种心态,历经风雨依然向着阳光……有时,出发是为了探寻;有时,出发是为了到达;有时,出发只为出发……无论如何,出发总是成长。

    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