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9-07-15 浏览次数:2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 . 会使用火 B . 种植水稻 C . 烧制彩陶 D . 使用打制石器
  • 2.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如图所示文明成就属于我国的(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汉朝
  • 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等名称的山现,主要是源于(   )
    A . 分封制 B . 县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南方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 . 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 .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 5.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艺取士,与秦焚书无异…”下列关于“制艺取士”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开始于隋唐时期 B . 命题范围仅为《四书》 C . 有利于培养实际能力 D . 目的是巩固统治
  • 6. 下列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 都要向列强缴纳巨额赔款 B . 都被列强割占大片领土 C . 都允许列强驻军华北地区 D . 都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
  • 7.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奋斗。这首歌创作于(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北伐战争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8. 如图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9.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
    A . 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 B .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 .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决定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0. “它曾经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它”是(   )
    A . 上海 B . 宁波 C . 厦门 D . 深圳
  • 11. 18世纪末,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该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但争取来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只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这场革命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美国南北战争
  • 1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下列事件与其关系密切的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十月革命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3. 19世纪末,英国世界工场地位开始动摇,美国和德国成为后起之秀。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C .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D .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 14.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它们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③中国都是战胜国

    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5. “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其中最成功的“模仿”是(   )
    A . 明治维新 B . 新经济政策 C . 工业革命 D . 罗斯福新政
  • 16.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
    A .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 苏德战争的爆发 C . 诺曼底登陆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17. 中国正将目光投向海洋开发的又一重器——海上浮动核电站。这种小型的、可移动式的核电站将陆上核电站的缩小版安装在船舶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伟大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爱迪生 D . 爱因斯坦
  • 18. (2019·东昌府模拟) 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 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 . 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 .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 . 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 19. 下列图标所示的区域和国际性组织中,中国加入的有(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0. 信息化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
    A . 原子能技术 B . 航天技术 C . 计算机网络技术 D . 生物工程技术
  • 21. 扬州是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486年,邗城成为扬州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筑城记录,通常意义上的扬州城历史由此开始。邗城的建立者是(   )
    A . 黄帝 B . 吴王夫差 C . 秦始皇 D . 隋炀帝
  • 22. 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的是(   )
    A . 西施 B . 刘细君 C . 文成公主 D . 王昭君
  • 23. 他是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他是(   )
    A . 郑板桥 B . 王羲之 C . 李白 D . 杜甫
  • 24. “史可法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英雄,死后部将将其衣冠葬于某城的梅花岭。“材料中的“梅花岭”位于(   )
    A . 无锡 B . 常州 C . 苏州 D . 扬州
  • 25. 他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剧作家,开创了新时期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以反映故乡高邮的人和事而引人瞩目。他是(   )
    A . 汪曾祺 B . 朱自清 C . 吴征镒 D . 江上青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 26.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前期的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注意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一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建国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实行时间

    农村政策(运动)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978年以来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贞观之治“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期间?写出该皇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措施。
    2. (2) 材料二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革命组织的纲领?该纲领中哪一内容体现了“民生”思想?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 27.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始终认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信释疑,促进合作,确保中美关系始终不偏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

    ——习近平《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囯关系》

    材料二:在一次外长记者会上。有外国记者问道,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中国对此如何看待?外交部部长王毅作了精彩回答: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古老的多,又年轻的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煥发新的时代光芒。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的全球化时代,它是开放合作的产物

    啊,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

    ——腾讯网

    材料三:美国于4月13日晚,联合荚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了精准打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上空随后升腾起火光与浓烟……美总统特朗普称,此次打击叙利亚是对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回应。

    ——新浪网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合作”的史实。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形成了哪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的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当今世界和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你谈一谈如何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 28.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世界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紧密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贸易发达得益于什么事件?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3. (3) 请说出冷战结束的标志。依据材料三指出冷战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交融与联系日益密切的国际形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