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24 浏览次数:1156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化学与生活、环境、资源、能源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废易拉罐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B . 提倡大量使用塑料超薄袋 C .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D . 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瓦斯爆炸 B . 海水晒盐 C . 黄瓜榨汁 D . 干冰升华
  • 3.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它属于(   )
    A . 纯净物 B . 混合物 C . 氧化物 D . 化合物
  • 4.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测定溶液pH C . 称量7.56gNaOH D .         稀释浓硫酸
  • 5. 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A . 常见金属:黄铜、硬铝、钢 B . 挥发性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 C . 常见氮肥: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 D . 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碘、锌、硒、铁等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明矾既能净水又能杀菌消毒 B .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 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服用蛋清或牛奶解毒 D . 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应注意膳食平衡
  • 7. 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是有机物,Z、W是无机物 B . X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0% C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 CO2+H2O D . 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
  •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 用水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C . 用酚酞试液可区分盐酸和食盐水 D . 用燃烧的方法可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 B .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 . 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新制Cu(OH)2并加热煮沸,出现黑色固体 D . 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 10.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A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波,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 . 铁的活泼性比铝弱,铁制品比铝制品在空气中更耐腐蚀 C . 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D . 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 11. 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B .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将60℃的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D . 在30℃~70℃范围内,硫酸钠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 12.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 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 C . 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 . 某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 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里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气体(HCl)

    NaOH溶液

    洗气

    B

    FeSO4(CuSO4

    Al粉

    加入过量Al粉,过滤

    C

    KNO3固体(KOH)

    H2O、CuSO4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NaCl固体(MgCl2

    H2O、NaOH溶液、盐酸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 15.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生成2.0gCO2气体 B . 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3g C . 生成了5.6gCaO D . 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g
二、<b >不定项选择题</b>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表面有食盐水的钢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更易生锈 B . 玻璃钢、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 .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制成汽车防冻液 D .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
  • 17. 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 B . 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O2+H2O=BaCO3+2HCl C .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 D . 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BaCl2、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 18.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O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 . 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 . c点溶液的pH>7 D . x值为106.0
  • 19.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 NaCl、稀HCl、NaOH、石蕊 B . NaOH、NaCl、稀HCl、FeCl3 C . Na2SO4、K2CO3、BaCl2、稀HCl D . Na2CO3、稀H2SO4、稀HCl、NaNO3
  • 20. 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B . 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则X为FeCl3 C . 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 . 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
三、<b >填空题</b>
  • 21. 用化学用语表示:
    1. (1) 磷元素
    2. (2) 3个氢氧根离子
    3. (3) 2个二氧化硫分子
    4. (4) 空气中供人呼吸的气体
  • 22.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干冰   B、酒精 C、硫酸   D、食醋   E、石灰石    F、维生素C    G、熟石灰    H、活性炭

    1. (1)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 (2) 工业上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3. (3) 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物质
    4. (4) 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5. (5) 医疗上常用的消毒剂
    6. (6) 用于制造水泥、玻璃的矿石是
  • 23. 如图是同一座大理石雕像分别在不同年代的照片.

    1. (1) 该图能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 (2) 请你提出一条解决环境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 24. 废旧普通干电池筒内的物质中主要含有C、淀粉、MnO2、ZnCl2、NH4Cl等物质.现利用废干电池分离出MnO2 , 并研究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图③中灼烧目的是除去

    3. (3) 将图③操作所得MnO2加到图④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立即复燃,则MnO2的作用是

    4. (4) 图⑤是氢氧燃烧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提供电能,溶液的p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5. 如图为用乙烯(C2H4)处理NO脱硝的原理.

    1. (1) 写出吸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写出解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b >实验题</b>
  • 26.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用B、D装置组合可制取某种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选用装置B或装置C,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编号)
    5. (5) 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气体.

      ②然后,(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 27. 有一工业过程:电石(CaC2 灰浆 残渣

    其中电石与水的反应为:CaC2+2H2O=Ca(OH)2+C2H2

    1. (1) 残渣中主要成分是Ca(OH)2

      工业上利用乙炔(C2H2)产生的灰浆和残渣制备化工原料KClO3和超细CaCO3

    2. (2) Ⅰ.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向灰浆浊液中通入Cl2 , 得到Ca(ClO32、CaCl2溶液.反应中Ca(ClO32与Ca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和5.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有关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Ca(ClO32

       CalO3

       KClO3

       KCl

      溶解度/g

       209.0

       74.5

       7.3

       34.2

      上述流程中加入KCl粉末,KCl与(填化学式)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得到KClO3晶体.你认为能得到KClO3晶体的原因是

    4. (4) 洗涤时,可选用下列洗涤剂(填字母编号).

       A、KCl饱和溶液          B、冰水          C、饱和KClO3溶液

    5. (5) Ⅱ.制备超细CaCO3的流程如下(注:加入NH4Cl的目的是溶解残渣中的难溶盐):

      向CaCl2溶液中通入两种气体,生成超细CaCO3的化学方程式

    6. (6) 流程中溶液A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五、<b >推断题</b>
  • 28.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CaCO3、BaCl2、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

    Ⅱ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②写出第二步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29. 甲、乙、丙都属于氧化物,M是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盐,反应③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反应,其中A属于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1) 写出化学式:A,丙
    2. (2) 组成物质B的三种元素是
    3. (3)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4. (4) 反应⑥提醒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使用(NH42SO4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六、<b >综合题</b>
  • 30. 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 , 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 . 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CO2↑+CO↑+4H2O

    1. (1) 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2. (2) 【问题讨论】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应先

    3. (3) 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4. (4) B装置的作用是
    5. (5) 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①加热前.停止加热后
    6. (6) 写出D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7. (7) 【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铁的质量分数

       77.8%

       70.0%

       72.4%

      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m<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8. (8) 【实验反思】

      反思1: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反思2:请指出【问题讨论】中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