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4月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研讨会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15 浏览次数:768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

    A . 社会分化加剧 B . 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 . 民本思想盛行 D . 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 2. (2017高三·太原月考)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

    A .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 . 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 .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 . 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 3. 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这反映出(    )

    A . 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 B . 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 D . 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
  • 4. (2016高三上·保定期中) 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材料中贾谊(    )

    A . 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B . 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 C . 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 D . 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 5. (2017高二下·汕头月考)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 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 . 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 .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 . 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 6. 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

    A . 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 . 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 . 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 . 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 7. (2016高三上·保定期中) 《宋史·艺文志》,载有宋一代,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封建政府鼓励民间印刷书籍 B . 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C .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D . 科技、文艺获得较大发展
  • 8.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 . 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 . 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 .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
  • 9. (2017·山西模拟)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 .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 .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 .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 10. 观察古代中国997-1077年农业税与非农业税对比变化表。它反映出的趋势是(    )

    时间

    农业税∶非农业税

    997年

    3∶2

    1021年

    2∶3

    1077年

    3∶7

    A . 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减少 B . 财政对农业的依赖减弱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下降 D . 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 11. 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    )

    A . 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 B . 政府应“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 . 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 D . 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
  • 12. 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B . 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 C . 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 . 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
  • 13. 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都降低到3%以下。这说明( )

    A . 生产关系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 B .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超额完成 C . 国营、集体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 . 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 14. 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

    A . 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 . 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 . 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 . 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 15.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到主张实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这说明了(    )

    A . 家庭联产承包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 C . 大土地经营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D . 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发生改变
  • 16. 近期,在“现代女人的嫁妆流行啥?”的调查中,下面调查结果说明(    )

    问卷提问

    结果前三位

    现代女人的嫁妆流行啥?

    1.房子:最奢侈的嫁妆

    2.车子:最受宠的嫁妆

    3.票子:最实用的嫁妆

    A . 社会进步,旧风俗观荡然无存 B . 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C . 体现改革,市场理念影响婚俗 D . 社会转型,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 17. 《十二铜表法》确认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的原则。同时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这种规定(    )

    A . 不尊重个人意愿 B . 表明罗马法中私法规范需要完善 C . 允许财产留给无血缘关系的人 D . 被后世欧美各国继续沿用
  • 18. “新的市民意识的形成使人们发现西塞罗和其他古典作家的论述极为中肯,因此他们提出一种不受基督教和中世纪传统支配的伦理学。”材料中的“他们”意在(    )

    A . 重建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度 B . 构筑符合时代精神的个人理念 C . 终结基督教对世俗领域的控制 D . 确立未来世界理性王国的蓝图
  • 19. 英国教士马尔萨斯认为:“大不列颠人口翻一番的时间极有可能不超过25年。甚至在存在着大城镇和工厂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快于食物供给是一种自然趋势。因此,除非夫妇通过晚婚和节育进行控制,否则人口将超过维持它所需要的资源。”这一论断产生的背景是(    )

    A . 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换导致人口激增 B . 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带来大量的移民 C . 工业化革命,经济增长激化社会问题 D . 经济危机,失业者过多导致就业困难
  • 20. 19世纪末,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快速崛起,赶超或接近英国、美国等老牌工业国家。这主要由于德意日等国(    )

    A . 完善的代议制民主的优越性 B . 摒弃自由主义模式的局限性 C . 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D . 后发国家经验汲取的普遍性
  • 21. 有学者营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    )

    A . 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 B . 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 C . 意味着冷战政策结束 D . 激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
  • 22.

    读下面某时期世界贸易图,从中可以看出(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 中国等亚洲国家牢牢掌控着世界贸易主动权 C . 世界贸易集中地正逐渐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D . 贸易交往的主要内容为原材料
  • 23.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

    A . 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 . 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 .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 .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 24. 1947年艾奇逊在白宫秘密会议上惊呼:“在法国,(共产党)有四五名部长,其中一名是国防部长。共产党控制了最大的工会,并在政府各部、工厂、军队中安排大量人员。法国选民将近1/3投共产党的票”,“俄国人随时都可能下手”。这一言论(    )

    A . 肯定法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B . 说明冷战政策对法国政局的影响 C . 意在推动政府对欧洲经济援助 D . 表明共产国际对欧洲影响力增强
  • 25. (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他们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要忠实客观地记载历史,而不作政治和道德的评价。这一流派的出现表明(   )

    A . 工业革命决定文学状况 B . 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 C . 科技革命影响广泛深刻 D . 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流
二、<b >非选择题</b>
  • 26.

    货币是历史的见证,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的集中反映。下面两幅图是民国32年发行的纸币。

    图3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该银行为敌后唯一一家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其发行的货币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

    图4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1941年1月在南京成立,1945年8月消亡。该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发行本位币,可与法币(国民党发行的官方统一货币)进行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大量流通。

    1. (1) 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货币发行时中国面临的抗战形势及经济发展的状况。

    2. (2) 根据图3,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种货币发行的目的与作用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不仅从保卫海防、防御外敌海上入侵和国家统一安全的角度考虑海军建设问题,还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的角度,考虑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务实的精神和宽广的视野,认真总结新时期国际海洋斗争的经验与教训,着眼于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继承中国传统海洋观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命题和新概念,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海洋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海洋观的重大突破。

    ——邓文金《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二:海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商品、资本、人力突破地域限制,逐步形成全球贸易网络。……历史反复昭示人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为开发海洋而进行的合作,给各国带来发展;但是为争夺海洋发生的战争,则给人类带来灾难。

    ——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希(腊)海洋合作论坛上发表的《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洋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海洋对欧洲国家兴衰的影响,谈谈你对海洋控制权与国际贸易地位关系的认识。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