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1年广西河池市化学中考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10 浏览次数:947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b></b>
  • 1.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葡萄酿成酒   B . 木柴燃烧   C . 面包发霉   D . 灯泡通电发光
  •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氢气 D . 甲烷
  • 3.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啤酒 B . 食醋 C . 蒸馏水 D . 加碘食盐
  • 4. 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复合肥料的是(   )
    A . K2SO4 B . NH4HCO3 C . NH4H2PO4 D . CO(NH22
  • 5.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B . 称量固体 C . 稀释浓硫酸   D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6. 今年5月1日,“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开始实施,为配合此次规定,下列图标应该在室内公共场所张贴的是(   )
    A . B . C . D .
  • 7. 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宜居汕头”要求的是(   )
    A .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B . 所有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 露天焚烧垃圾 D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 8.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   )
    A . 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B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 .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 . 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 9. 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在瓶口产生白烟 C . 小木棍上蘸上少量浓硫酸后变成黑色 D .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 10.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是(   )
    A . B . C . D .
  • 11.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 炭粉和二氧化锰固体(观察颜色) B . 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C . NH4Cl固体和KCl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 . 羊毛和涤纶(灼烧)
  • 12.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防止发生爆炸

    C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

    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11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双汇火腿“瘦肉精”(化学式为C6H19OCl3N2)事件.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瘦肉精”含有31个原子 B . “瘦肉精”属于有机物 C . “瘦肉精”属于氧化物 D . “瘦肉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4. 某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O2 B . CO C . CO2 D . H2
  • 15. 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D .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 16.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①水的电解 B . ②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 ③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 ④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17.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 . NaCl (Na2CO3)        加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蒸发 B . NaOH (NaCl)         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 CO2(CO)           通过NaOH溶液 D .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 18. 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的是(   )
    A . SO42、K+、Na+、OH B . K+、SO42、Cu2+、NO3 C . Cl、K+、SO42、Na+ D . Ca2+、Cl、CO32、Na+
  • 19.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 . 图书档案起火,立即报警且用CO2灭火器灭火 B . 厨房中的煤气泄漏时,应跑到室外,等煤气泄漏完后再回家 C . 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 . 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CO2的深洞中,救人要紧,立即下洞救人
  • 20.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 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 . 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 . 植物油的使用可以减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 D . 该实验可以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二、<b >填空题</b>
  • 2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 (1) 3个钠原子
    2. (2) 氢氧根离子
    3. (3) 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 22. 选择恰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氢气 ③氯化钠  ④碳酸钙 ⑤金刚石 ⑥一氧化碳

    1. (1) 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2. (2) 腌制蔬菜、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是
    3. (3)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4. (4) 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5. (5) 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
  • 23. 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 (1)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功能.
    2. (2) 青少年成长需要充足的钙,这里的“钙”是指钙(填“分子”或“元素”).
    3. (3) 铬(Cr)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铬的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钝态氧化物保护膜是不锈钢具有耐蚀性的主要原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锈钢是一种(填“合成材料”或“合金”).

      ②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Cr、Mg、Cu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现象如下:

      金属

      Cr

      Mg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则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从上述探究实验可知,Cr(填“能”或“不能”)跟CuSO4溶液反应.

    4. (4) “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

      ①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填字母).

      A.少用一次性的木筷     B.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为减少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可将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 (1)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的顺序是
    2. (2) P点的含义是
    3. (3) t2℃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g.
    4. (4) 要使a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25. 化学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1)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了他揭示真核生物体内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

      现有①黄瓜 ②猪油 ③玉米 ④鸡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填序号).

    2. (2) 广州亚运会使用了一种电能、太阳能混合动力电动车,用车顶的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板中大量使用硅,该元素的种类属于元素 (填“金属”或“非金属”).
    3. (3) 雨水资源化是一种发展趋势,近几年来河池市建造了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地头水柜,大大提高了雨水利用率.

      ①收集的地面雨水常携带树叶、塑料袋等不溶杂物,处理时应进行沉降、

      ②要使主要受SO2污染的酸雨可被回收利用,必须对其酸性进行中和,你认为以下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固体(填字母).

      A.NaOH         B.Ca(OH)2          C.CaCl2          D.Na2CO3

  • 26.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红色粉末.如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 (1) 请写出G的化学式:
    2. (2) 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三、<b >实验题</b>
  • 27. 正确的选择仪器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1. (1) 下列仪器中常用作少量药品反应容器的是(填序号).

      ①量筒    ②漏斗   ③胶头滴管   ④试管   ⑤蒸发皿

    2. (2) 蒸发食盐水,用酒精灯加热的同时应,以防液滴飞溅.
    3. (3) 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150g 10%的稀硫酸.量取所需水时,若俯视读数,则所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偏大”或“偏小”).
    4. (4)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仪器组装了下列两组装置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兴趣实验.

      如图1所示,能产生燃烧现象的是(填字母):

      A.水中的白磷

      B.铜片上的白磷

      C.铜片上的红磷

      如图2所示,将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完成两组实验之后,同学们成功探究出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

  • 28. 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你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 C装置比B装置使用更方便,理由是
    4. (4) 欲用D装置盛装浓硫酸干燥生成的CO2气体,则CO2应从端通入(填“a”或“b”).
  • 29. 小凯与小组同学到实验室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先称取纯净的氢氧化钠于洁净烧杯中,再量取自来水倒入烧杯中,搅拌后发现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对此现象小组同学都感到疑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室提供的试剂为: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蒸馏水、酚酞试液)

    【提出问题】白色浑浊物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自来水是硬水,常常含有Ca(HCO32 和Mg(HCO32

    ②Ca(HCO32 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Ca(HCO32+2NaOH=CaCO3↓+2H2O+Na2CO3 , Mg(HCO3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Mg(HCO32+4NaOH=Mg(OH)2↓+2H2O+2Na2CO3

    ③Mg(OH)2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可形成稀溶液.

    1. (1) 【作出猜想】

      猜想一:白色浑浊物是CaCO3

      猜想二:白色浑浊物是Mg(OH)2

      猜想三:白色浑浊物是

    2. (2) 【实验探究】

      ①取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自来水搅拌,杯壁发烫,原因是.静置冷却、过滤.

      ②取①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猜想错误.

      ③若猜想三是正确的,在①和②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3. (3) 【拓展延伸】小凯认为实验探究①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仅含有氢氧化钠,小组其他同学认为不正确.你的证明方法是:取滤液滴加足量的,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则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反思】

      ①实验室在配制溶液时应该使用水.

      ②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四、<b >计算题</b>
  • 30. 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中,周边的居民可通过服用碘片防辐射.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每天0.1g碘.图是某品牌的加碘盐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试计算:
    1. (1) 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根据有关数据估算,一个成年人,若要通过吃碘盐防止放射性碘的危害,每天需要吃 kg食盐.你认为通过用吃碘盐防止放射性碘的危害能否可行,为什么?

  • 31. 某同学为了测定某铜铁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先取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分别置于三个等质量(100g)的烧杯中,再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第1杯

    第2杯

    第3杯

    混和物质量

    20g

    20g

    20g

    稀硫酸质量

    50g

    100g

    150g

    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质量

    169.8g

    219.6g

    269.6g

    请计算:

    1. (1) 反应结束后第二个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是克.
    2. (2)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 (3) 向实验后的第三杯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所得的滤液配成10%的FeSO4溶液,需要向滤液中加入多少克水?(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