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2019届高三历史选考科目适应性试卷

更新时间:2019-05-17 浏览次数:452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史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据此并结合所学推断,“师尚父”的封国是(    )
    A . 燕国 B . 鲁国 C . 宋国 D . 齐国
  • 2. 古代有思想家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体现了(    )

    ①崇尚自然的倾向

    ②隆礼重法的主张

    ③天道无为的思想

    ④格物致知的方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史记・河渠书》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合今280万亩),收皆亩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王国维在《西域井渠考》中提出了现今“坎儿井”来源于“井渠”的观点。题中所涉的两大古代水利工程(    )
    A . 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 . 是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 . 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D . 基本解除了黄泛地区的水患
  • 4. 唐初规定:民始生为黄,四岁至十五岁为小,男子十六岁至二一卜岁为中,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为丁,六十岁以上为老。每年造一次人口帐,三年造一次户籍。这是最重要的法令,也是均田法和租庸调法行施的法令依据。唐朝中央宫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直接管理这些工作或执行这些法令的部门是(    )
    A . 门下省 B . 工部 C . 中书省 D . 户部
  • 5. 宋朝又被称为“天水一朝”。学者陈寅恪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

    ①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②各具风格的瓷窑质量闻名天下

    ③词的发展开始走向辉煌

    ④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6. 材料一:“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据此可以获悉的正确信息是(    )
    A . 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 B . 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 C . 后来皆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 D . 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
  • 7. 下列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言论,按所处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犹“共曳木之人”。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④②③ D . ③①④②
  • 8. 历史上某一朝代,有人依据籀文古文(又称大篆),创制出一种字体略长,笔画力求简省划一的字体。同一时候,又有人创制一种笔画更为省便的文字,其字体方形,便于书写,后来行用极广。题中所述的两种字体分别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9. 中国近代有改革者言:“中国应获得西方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此改革者之言所涉的“自治”运动,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
    A . 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B .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 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 促使西方自由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 10. 漫画是一种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下列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    )
    A . B . C . D .
  • 11. “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梁启超《康有为传》)在梁启超看来,戊戌变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起到了(    )
    A . 思想启蒙的作用 B . 救亡图存的作用 C . 政治变革的作用 D . 推动革命的作用
  • 12. 1939年胡适曾说:“十月十日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就等同于七月四日之于美国公民的意义。”胡适所言“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的直接结果是(    )

    ①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②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③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④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们以罢市的方式参加抗议。”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②是中国首次反侵略反封建的运动

    ③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4.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在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具体主张中,最接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思想是(    )
    A . 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 . 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C . 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D . 嘱咐“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 15. 抗战时期,某中国将领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昌。驰骋沙场,亦战死沙场。他在殉国时说道:“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这位将领殉国于(    )
    A . 平津抗战 B . 太原会战 C . 百团大战 D . 枣宜会战
  • 16. 一位美国史学家种评论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下列图片展示了1949年发生是4个重要事件,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①③④
  • 17. 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全长23.6公里,共设17个车站,是中国地铁之先河。当时这一地铁项目定位为“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这条地铁开始运营于(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十年探索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8. 有学者在评价雅典某次改革的作用时说:“按这种方案,贵族丧失了他们对官职和权力的排他性权利,但他们丧失的只不过是垄断权。富有的平民,即改革中的最明显的受益者,获得了与贵族平等担任高级官职的权利。”该评价提到的“这种方案”是指(    )
    A .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 实施财产等级制 C . 建立陪审法庭制 D . 推行公民津贴制
  • 19. 马克思把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变化定义为:“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下列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这场“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
    A . 流通商品种类明显增多 B . 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 C . 传统商品的交易量下降 D . 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20. 北美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约,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此文献材料主要体现的启蒙思想是(    )
    A . 社会契约 B . 天赋人权 C . 分权制衡 D . 主权在民
  • 21. 《共产党宣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    )

    ①阐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③强调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正义性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目前在贵州建成。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未来几年其中一个目标是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从而完成对“引力波”的检测。“引力波”的主要科学理论基础是( )
    A . 万有引力定律 B . 狭义相对论 C . 光电效应理论 D . 广义相对论
  • 23. 下列是被称为“二战三巨头”的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对中国抗战的评价话语。如果将这些话语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直接说明中国抗战(    )

    斯大林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时避免两线作战。

    罗斯福

    假如中国被打垮,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地方作战,他们即可打下澳洲、印度。

    丘吉尔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A . 有效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 B . 使盟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 . 有利于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 . 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 24. 某国际组织规定加入时必须具备以下五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这一国际组织(    )
    A . 正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促进和带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 . 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D . 创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 25.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8年任期中,集中精力振兴经济,创造了美国经济史上历时最长久的低通胀、低失业和高速增长的繁荣时期。助推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政策有(    )

    ①加大环境保护投资

    ②强化财政赤字政策

    ③扶植高新技术产业

    ④增加供应刺激需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6.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在介绍中山装时,提到在设计之初就隐含了特别含义:袖口三粒小扣代表三民主义;四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粒衣扣象征五权宪法。近来学者考证发现这一观点是复旦大学夏林根老师于1992年《第一套中山装》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但夏老师没有注明这种说法缘何而来,这是最大的硬伤;二是夏老师是旅游专业教授,对历史真实性的判断或许没有历史专业人员那么严谨;三是宣传中山装诞生于上海,并具有特殊意义或许符合旅游从业者的职业追求。学者们最终认定这种所谓“特别含义”只是民间娱乐。这一事件说明(    )
    A .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权威性已经不容乐观 B . 只有历史专业人员的研究观点才值得肯定 C . 服装具有象征性,是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D . 历史是客观的,真相永远立存在某个地方
  • 27. 根据“过渡形态理论”,下列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①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

    ②经济主权受损,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

    ③开始出现工业化趋势,近代城市化起步

    ④洋行大量出现,贸易中心由上海转广州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8. 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开始相互联系,并逐渐走向密切结合,技术在科学的指导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直接受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而发展的技术发明有(    )

    ①发电机

    ②有线电报

    ③无线电话

    ④电话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9. 建立国际联盟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但在和会上,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其中属于当时日本意图的是(    )
    A . 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 B . 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 C . 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 D . 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
  • 30. “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对人类丑恶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作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上述评价最有可能的对象及其代表作是(    )
    A . 雨果——《巴黎圣母院》 B . 司汤达——《红与黑》 C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 . 罗曼・罗兰——《名人传》
二、<b >材料分析题</b>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

    1978年12月13日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顿,邓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1979年01月01日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979年01月06日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1979年07月18日

    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从“改革开放”的角度,简析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2. (2)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25年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1852—1870年),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德国: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把4个邦国、2300万人口统一起来。随后不断扩大,到30年代末,有88%的德国人口生活在关税同盟国家之中。

    英法:1860年签订《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则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英普: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据《历史》必修二及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改编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 (1) 阅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并分析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的依据。
  • 33.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每一个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首个高峰,当时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固定演出场所,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来讲,元杂剧的舞台生命依托于昆剧得以延续。依托魏良辅等改革的新声昆山腔,昆剧以折子戏的形式成功的吸纳和保存了一部分元代戏剧,即昆唱元杂剧。

    ——摘编自李良子《论元杂剧在昆剧中的保存》

    材料二:“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生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 (1) 根据材料所论,结合所学,指出元杂剧的演出场所之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在昆剧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2. (2) 围绕材料二中对“规范”的认识,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相应规范的出现使昆曲成为了“近代百戏之祖”,论证“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②以清中叶“花、雅之争”,论证“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具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以至昆曲日趋衰落。
  • 34. 对于一种法律制度的理解,不能脱离这种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11世纪末,在意大利偶然发现了《国法大全》的真本,才把沉寂已久的罗马法再次捧上了历史舞台。……当时意大利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内容远比当时日耳曼国家的习惯法和封建地方法更适合作为现成准则。其次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平等观念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权和皇权冲突的加剧也为罗马法的复兴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整理自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等

    材料二:欧西各国自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失效之后。日耳曼各民族各部落均扶其地方的习惯法以为治,而全欧法律种类之多,以千百计。那时只法国一国的民法便有数百种之多。伏尔泰曾讥笑说过:旅行法国者改换法律次数之多,犹如其换马匹一样。但自拿破仑用整部的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民法之后,各国才感觉到法律统一之可能。《拿破仑法典》同时还供给它们一个极好的模楷。十九世纪各国建立的民法典,我们可以说,它们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曾受过《拿破仑法典》之影响的。

    ——摘自梅汝璈《<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1. (1) 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末在欧洲“罗马法复兴”的历史条件。
    2. (2) 指出《拿破仑法典》正式公布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对欧洲国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