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2018-2019学年高三科综合第二次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19-04-10 浏览次数:46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B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 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若仅减弱该光的强度,则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D .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
  • 2. 如图甲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其动能E与距地面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0~h0过程中,F大小始终为mg B . 在0~h0和h0~2h0过程中,F做功之比为2︰1 C . 在0~2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D . 在2h0~3.5h0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少
  • 3.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A、B两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以共同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0 B .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0 C . 若撤去F,A与B一定会相对滑动 D . 若撤去F,A与B间摩擦力逐渐减小
  • 4.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位于方向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其中电场方向平行于三角形所在平面。已知∠A=30°,AB边长为a,D是AC的中点,CE垂直于BD且交于O点。一带电粒子由B点射入,恰能沿直线BD通过三角形区域。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0、 、2 ,已知 >0,粒子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粒子一定带正电 B . 磁场方向垂直三角形所在平面向外 C . E点电势为 D . 电场强度大小为
  • 5. 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转动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干电池的负极吸上一块圆柱形强磁铁,然后将一金属导线折成顶端有一支点、底端开口的导线框,并使导线框的支点与电源正极、底端与磁铁均良好接触但不固定,图乙是该装置的示意图。若线框逆时针转动(俯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线框转动是因为发生了电磁感应 B . 磁铁导电,且与电池负极接触的一端是S极 C . 若将磁铁的两极对调,则线框转动方向不变 D . 线框转动稳定时的电流比开始转动时的大
二、多选题
  • 6.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创造了人类探月的历史。为了实现“嫦娥四号”与地面间的太空通讯,我国于2018年5月发射了中继卫星“鹊桥”,它是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L2点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若某飞行器位于L2点,可以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k倍,飞行器质量远小于月球质量,地球与月球中心距离是L2点与月球中心距离的n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飞行器的加速度大于月球的加速度 B . 飞行器的运行周期大于月球的运行周期 C . 飞行器所需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其引力提供 D . k与n满足k=
  • 7. 图示为运动员在水平道路上转弯的情景,转弯轨迹可看成一段半径为R的圆弧,运动员始终与自行车在同一平面内。转弯时,只有当地面对车的作用力通过车(包括人)的重心时,车才不会倾倒。设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方向与车所在平面平行 B . 转弯时车不发生侧滑的最大速度为 C . 转弯时车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一定为μMg D . 转弯速度越大,车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越小
  • 8.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0角放置,导轨间距为L且电阻不计,其顶端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以初速度υ0由导轨底端上滑,经一段时间滑行距离x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底端。棒与两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棒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B . 棒下滑过程通过R的电荷量为 C . 棒上滑时间等于 D . 棒上滑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焦耳热等于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B .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 . 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不平衡的结果 E .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但非晶体一定不可以转化为晶体
  • 10. 如图所示,一列振幅为10cm的简谐横波,其传播方向上有两个质点P和Q,两者的平衡位置相距3m。某时刻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再经过0.3s,Q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向右 B . 波长可能为2m C . 周期可能为0.24s D . 波速可能为15m/s E . 0.3s内质点P的位移大小为10cm
三、实验题
  • 11. 某课外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之间的关系,请完善如下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cm;

    ②安装好光电门,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cm:

    ③接通气源,调节气垫导轨,根据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可判断出导轨已调成水平;

    ④安装好其它器材,并调整定滑轮,使细线水平;

    ⑤让滑块从光电门1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1和2的时间分别为△t1和Δt2 , 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1=(用d、s、△t1和△t2表示),并记录对应的拉力传感器的读数F1

    ⑥改变重物质量,多次重复步骤⑤,分别计算出加速度a2、a3、a4……,并记录对应的F2、F3、F4……;

    ⑦在a-F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此得出

  • 12. 为了同时测量一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以及未知阻值的电阻Rx , 某同学设计了一电路。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待测电源、待测电阻、电阻箱一个、内阻很大的电压表一只、单刀单掷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 (1) 为实现上述目的,请完善实物图连接;
    2. (2) 该同学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①闭合S1、S2 , 多次调节电阻箱,并记录其阻值及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

      ②保持S1闭合,断开S2 , 多次调节电阻箱,并记录其阻值及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

      ③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两条 是图线如图所示。

      由图线可得电动势E=,内阻r=,Rx=(用图中a、b、c表示)。

四、解答题
  • 13. 一带正电小球通过绝缘细线悬挂于场强大小为E1的水平匀强电场中,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如图所示。以小球静止位置为坐标原点O,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其中x轴水平。现剪断细线,经0.1s,电场突然反向,场强大小不变;再经0.1s,电场突然变为另一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2 , 又经0.1s小球速度为零。已知小球质量m=1.0×102kg,电荷量q=1.0×108C,g取10m/s2 , 空气阻力不计。求

    1. (1) E1和E2
    2. (2) 细线剪断0.3s末小球的位置坐标。
  • 14. 将一轻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压缩量为l。现将该弹簧的两端分别栓接小物块A与B,并将它们静置于倾角为30°的足够长固定斜面上,B靠在垂直于斜面的挡板上,P点为斜面上弹簧自然状态时A的位置,如图所示。由斜面上距P点6l的O点,将另一物块C以初速度t=5 沿斜面向下滑行,经过一段时间后与A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C、A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不粘连,已知斜面P点下方光滑、上方粗糙,A、B、C的质量均为4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弹簧劲度系数k=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C与A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 (2) C最终停止的位置与O点的距离
    3. (3) 判断上述过程中B能否脱离挡板,并说明理由。
  • 15. 如图所示,长L=55cm的薄壁玻璃管与水平面成30°角倾斜放置,玻璃管粗细均匀,底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现用长l=10cm的水银柱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为306K,且水银面恰与管口齐平。现将管口缓慢转到竖直向上位置,并将水银缓慢注入管中,直到水银面再次与管口齐平,已知大气压强p=75cmHg。求

    (i)水银面再次与管口齐平时,管中气体的压强;

    (ii)对竖直玻璃管缓慢加热,若管中刚好剩下5cm高的水银柱,气体温度升高了多少。

  • 16. 如图所示,一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玻璃砖,底角θ=30°,底边BC长为2a,AD与BC垂直,O为BD中点。一细光束平行于AB边从O点射入玻璃砖。已知玻璃砖的折射率n= ,真空中光速为c。求:

    (i)光束的出射位置与O点的距离;

    (ii)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