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9-07-10 浏览次数:2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以下四副对联所涉及的文学家,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施耐庵/范仲淹/吴承恩 B . 梁启超/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 C . 鲁迅/罗贯中/欧阳修/曹雪芹 D . 梁启超/吴承恩/欧阳修/吴敬梓
    2. (2) 我国一直有“过大年,贴春联”的习俗,请选出一副最富有对仗之美的春联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吧!(    )
      A . 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B .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C . 接财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贵 D . 民安国泰逢盛世,展宏图再就辉煌
二、<b >字词书写</b>
  • 2.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kuàng)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zhōu)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hè)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节选自泰戈尔《生如夏花》)

三、<b >情景默写</b>
  • 3. 古诗文名句默写。

    “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借用典故,为虚度光阴而悲切;“汉文有道恩犹薄,”,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登高望远,面对故国衰败抒发无限感慨。

    但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自勉,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报国之心弥坚;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未泯,“”,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

四、<b >文言文阅读</b>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野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③湖中焉得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黄州安国寺记

    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 , 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 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 无所附丽 , 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ō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元祐元年,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 (1) 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2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2. (2)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石请记之         百废兴(《岳阳楼记》) B . 求所以自新方         往汝家,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 C . 一,二日辄往         遂与外人隔(《桃花源记》) D . 私窃之           宴酣之(《醉翁亭记》)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4. (4) 文段(一)写僧人继连有哪些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 (5) 为文段(二)中划曲线句“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一个朗读方案。(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6. (6) 上面两篇诗文中苏轼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 品析文段(二)中划横线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五、<b >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水浒》的小孩

    龙应台

        讲完了一百回《西游记》之后,妈妈开始讲《水浒》。鲁智深那胖大和尚爱喝酒、爱吃狗肉,动不动就和人打群架,乐得安安哈哈大笑。

        智深睡的时候,鼾声像打雷,半夜起来,就在那佛殿上大便小便——安安捏着自己的鼻子,说:“好臭。”可是咯咯笑个不停。

        妈妈心中暗想:这书是不是要坏了我的生活教育?暂且说下去:那鲁智深哪,喝醉了酒,半夜里摇摇晃晃回到山庙,山门关了,他用拳头打门,砰砰砰砰像打鼓一样。敲了一会儿,扭过身来,看见门边一个金刚,大骂:

        “你这个鸟大汉!不替我开门……”

        跳上去就拆,把金刚的手折断了,拿那断手去打金刚的腿,打得扑扑扑,泥工和颜色都掉下来了……

        安安圆睁着眼睛,听得入神。妈妈在想:呀,这不是和文革小将“破四旧”一样吗?

        少华山上有三个强人,带着七百个小喽罗,打家劫舍——

        “什么是打架、节射?”

        打家劫舍呀,就是一家一家去抢东西,强盗嘛!

        安安点点头,妈妈继续:这三个强盗——嗯——三个好汉呀,一个是神机军师朱武,很聪明;第二个强盗——呃——好汉呀,是陈达;第三个好汉是用一口大杆刀的杨春。这些好汉住在山寨中,需要钱用的时候,就下山去要买路钱,记得李忠和周通吗?他们持兵器拦在山路上,喝道:“兀!那客人,会事的留下买路钱!”一来一往斗了十几回合,把那些过路的客人杀死大半,劫走了车子财物,好汉们唱着歌慢慢地上山……

        安安蹙着眉尖,一动也不动不知在想什么,妈妈则声音越来越小。

        讲到宋江杀婆惜的那个晚上,妈妈就有点结结巴巴的紧张。

        宋江来掀被子,婆惜死不让,抢来抢去,拽出一把刀子来,宋江就抢在手里,婆惜见刀就大叫“黑三郎杀人啦!”叫第二声时,宋江——

        妈妈住了嘴,眼睛盯着书本——“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去那婆惜颈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她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怎么样了妈妈?”

        “哦——嗯——嗯——宋江一生气就把婆惜给杀了。”妈妈说,匆匆掩起书,然后,官府要抓宋江,所以宋江就逃到梁山泊去了。晚安!睡觉了。

        “妈妈,宋江也是个好汉吗?”灯关了之后,黑幽幽里安安发问。

        妈妈将他被角扎好,亲了下他额头,轻声说;“他不是好汉,好汉不杀人的。睡吧!”

        “可是梁山泊上一百零八个都是好汉呀?!”安安不甘心地踢着被子。

        “拜托——”妈妈拉长了声音,“明天再说好不好?”

        明天,明天真是一眨眼就到;妈妈坐在儿子床头,眼睛盯着新的一段发呆。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两只胳膊,扯开胸膊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

        后来,妈妈喝了一口水,说,因为潘金莲害死了武大,所以武松为哥哥报仇,杀死了潘金莲,也上山做强盗——呃——好汉去了。我们跳到第廿八回好吗?

        武松被关着的时候,有个管营,就是管牢房的啦,天天给他送酒送肉来。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管营在快活林开个酒肉店,利用牢房里的囚犯当保镖、打手,过路的人都要先得到他的许可才能去做生意,“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两三百两银子……”

        妈妈顿了一下,心想,这不就是地痞流氓黑手党在索取保护费吗?

        管营的生意坏了,因为有个傻大个儿,外号叫蒋门神的,功夫比他还好,酒肉店的生意都被他抢去了。所以武松非帮忙不可。

        安安带着期待的兴奋,问:“那武松去打了吗?打了吗?”

        武松就喝了很多酒,醉醺醺地闯到蒋家酒店,把蒋门神的酒店打个稀烂,把蒋门神打个半死……

        “不行!”妈妈突然“叭”一声盖上书,神情坚决,站了起来,“安安,这武松简直就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地痞流氓,他根本不是英雄,《水浒传》我们不读了,换换换!换书!”

        安安苦苦哀求,做妈妈的不为所动,不知道在对谁生气似地关了灯,走出了房门。

        借口还在找书,妈妈有好几个晚上没说书。有一天下午,妈妈坐在二楼书房里写什么东西,耳里忽有忽无地听着窗下孩子们嬉闹的声音。重复几回之后,妈妈实在好奇了。她趴在窗上,伸出半个身子往下看。

        六岁的安安和对门五岁的弗瑞第,各人手里挥舞着用竹竿和破布扎起的旗子,站在人行道的两边。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妇人蹒跚而来,两个小男孩拦在她面前,把旗子交叉,挡着路,安安用清脆的德语说:

        “嘿!过路的客人,留下买路钱!我们兄弟们需要点盘缠!”

        老妇人呵呵呵笑起来,说:“哎呀!光天化日之下碰到强盗!我没有钱,可是有巧克力,行不行?求求你们!”

        两条好汉睁着晶亮的眼睛,看着老妇人枯槁的手臂伸进菜篮子里。

        “好,放行!”安安威武地施发口令;两支旗子撤回,让出路来。

        这条街的一端是个老人院,另一端是个超级市场;安安显然专找老人下手。

        在两个强盗尚未来得及逮到下一个老人之前,妈妈已经离开了窗口,赤脚飞奔下楼,夺门而出气急败坏地,正要破口大骂,安安兴高采烈地迎上来,一边挥舞着旗子,一边大声说:

        “妈妈妈妈——你看你看,我们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弗瑞第也有功劳……”

    1. (1) 请结合本文内容,把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2. (2) 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析语言。

      ①这三个强盗——嗯——三个好汉呀,一个是神机军师朱武,很聪明;第二个强盗——呃——好汉呀,是陈达。(请分析句中的破折号的丰富内涵。)

      ②“好,放行!”安安威武地施发口令;两支旗子撤回,让出路来。(请赏析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3. (3) 文中的“妈妈”就是作者龙应台本人,这是她用了8年时间写成的母子生活随笔。但文章并没有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而是用了第三人称“妈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种写法的作用。

      【链接材料】母亲和我最大的歧异在于,我只在乎好玩,她却很在意什么是我将来需要的才能或者品格。

      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安安(写于19岁)

    4. (4) 散文是一种饱含情感的文学自述。你从龙应台真挚地述说中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5) 请结合《水浒传》原著具体情节补全对话(上文已涉及到的情节除外)。

      男:“妈妈”说武松是“地痞流氓”“根本不是英雄”,你怎么看?

      女:不完美的英雄才更生动,武松当然有确定,但称得上是英雄,理由是①

      男:可是《水浒传》有些情节确实太血腥了,也许《水浒传》真不适合我们看。

      女:那时民不聊生,也就是客观生存状态,读书要去租存精,《水浒传》在人物塑造、谋篇布局、思想内涵、语言特色等方面都有精彩之处,你没发现吗?

      男:是啊,我发现它在②方面很精彩,例如③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辩题)假如让全人类大脑实现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正方)说实话,一说到这个技术我就热血沸腾。统计清华大学每年的入学人数和家庭背景,你会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出身于贫寒家庭和偏远落后山区,寒门再难出贵子,而知识共享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根据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表明,当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一旦共享知识了,人人变得更博学,贫富差距将会缩小,寒门将出更多的贵子。这个技术真是太好了。

    (反方)对方辩友乐得沸腾了,但有人会气得沸腾!因为这一技术会极大地破坏现有的公平格局,抹杀了个人努力。这个技术,让那些没有付出努力的人躺在家里就可以获得知识。设想你寒窗苦读12年,当终于收到了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广播里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声音:全人类知识共享,清华大学解散了!凭什么呢?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这一技术置各种专利于何地呢?发明专利的人发现自己的成果被人半路截胡了,人人都可以灵光一现申请个专利,那研究发明还有什么动力!

    (正方)我不同意对方辩友的看法,少努力一点儿有什么不好?就我个人而言,2006年我开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在此之前,我用了15年去学英语,又用了9年去学计算机,而最后我顶多能听懂一个生僻的网络关键词。如果我7岁就能拥有27岁的知识储备,我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普通人穷极一生去学习,恐怕都学不到所有人掌握的所有知识。知识共享,等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再只是一颗星星,而是无穷的宇宙奥秘。“朝闻道,夕死可矣”。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让我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接近真理与宇宙的尽头。

    (反方)我看对方辩友确实是走到宇宙的尽头了。大脑共享直接获得知识,显然省略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样真的好吗?就《西游记》而言,我们都知道这是佛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佛祖不可以直接把经书给唐三藏吗?他可以,经书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但是取经的路是不可以的。而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啊!我们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活在一个生产知识的速度超越储存它速度的时代,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考验的恰恰是你从这些知识当中去挑选辨别排序的能力。比匮乏知识更可怕的是,这些辛辛苦苦学了知识的人,发现付出的努力是个笑话,这不是在分享知识而是在毁灭知识!

    (节选自2018年11月16日《奇葩说》,有删改)

    1. (1) 【思维导图】阅读双方辩词,完成思维导图。

    2. (2) 【辩之有据】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反方论据的是(    )
      A . 偏远地区的学生缺乏教学资源,当他们通过大脑共享获得知识,就拥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B . 马克·吐温说:“没有专利局和完善专利法的国家就像一只螃蟹,这只螃蟹不能前进,而只能横行和倒退。” C . 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D . 战国时期,赵括熟读兵书但不知道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贻笑大方。
    3. (3) 【辩之有法】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在辩论中的表达效果。
    4. (4) 【试为辩手】假设你是正方辩手,请借鉴上文的论证方法,亦可参考第二小题的相关论据,写一段辩论词,50字左右。
六、<b >材料作文</b>
  • 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艾青《太阳的话》

    同学们,这首诗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的。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