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04 浏览次数:964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葡萄糖 B . 都能够为细胞合成ATP提供能量 C . 都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 D . 两者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 2. 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微粒直径足够小就能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 . 大分子物质都需要载体和能量才能进出细胞 C . 各种离子都只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D . 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一定要消耗能量
  • 3. 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导管进入血液 B . 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参与肝脏中葡萄糖的代谢 C . 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影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 . 胰高血糖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会持续发挥作用
  • 4. 下列实验中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 利用低倍镜可确认细胞染色体组数是否变化 B . 利用纸层析法观察四种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C .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D . 利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5.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  )
    A . 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 . 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C . 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D . 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 6. 如图所示家系中的遗传病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会患病.若5号和6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的概率为 ,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1号个体和2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B . 3号个体和4号个体只能是纯合子 C . 7号个体的基因型最多有2种可能 D . 8号男性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二、<b >非选择题</b>
  • 7. 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天(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过程中,0〜10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20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
    2. (2) 实验结果显示,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 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作用.
  • 8. 当人的脚受到有害刺激时,同侧大腿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从而完成屈腿反射,完成该过程的神经结构如图,图中e为检测神经表面电位差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果在图中d处给予一个刺激后,观察e处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应该是,此时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2. (2) 图中b处的突触后膜受到某种递质的作用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造成Cl内流,这时膜内外的电位与没受到该递质刺激前的静息状态相比,所发生的变化是.图中c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b处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种类(填“相同”或“不同”),判断的依据是
  • 9.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
    2. (2) 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
    3. (3) 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10.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抗干叶病(A)对不抗干叶病(a)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花瓣颜色红色(B)对白色(b)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们发现,雄性抗干叶病植株的母本一定表现为;将抗干叶病雄株与不抗干叶病雌株杂交,后代雌株的表现型都是.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
    2. (2) 偶然发现一雄性突变植株是粉色花瓣,突变基因用表示.科研人员利用这株粉花雄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组别

      父本

      母本

      子代

      粉花

      红花

      全为红花

      粉花

      白花

      全为粉花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花瓣颜色粉色(b1)对白色为(b)为(显/隐)性;父本(粉花雄株)的基因型为.如果需要尽早选育出纯合粉花品系,则最好利用上表中组的子代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

三、<b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b>
  • 11.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靑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根据青蒿素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萃取前要将黄花蒿茎叶进行,以提高萃取效率.
    2. (2) 萃取靑蒿素的过程应采用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萃取液在浓缩之前需进行,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
    3. (3) 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
四、<b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b>
  • 12. 自然情况下,牛的生育率很低,通过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1. (1) 哺乳动物精子的发生在内完成,卵子的发生在内完成.自然条件下,受精是在雌性动物的内完成的.
    2. (2) 采用胚胎移植的方法,可使一头良种雌性黄牛一年生下数十头自己的后代.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中需要用激素对该良种母牛和代孕母牛进行处理,还要用激素处理使该良种母牛
    3. (3) 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还可以使普通雌性黄牛产下奶牛、良种肉牛等不同品种小牛.该技术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和.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