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更新时间:2019-04-09 浏览次数:55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 下图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主题是“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在(  )

    A .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B . 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 C .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D . 1936年12月陕西西安
  • 2. 2018年12月4日,习近平开始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德索萨总统表示葡萄牙愿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欧洲的枢纽。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
    A . 蒙恬 B . 张骞 C . 玄奘 D . 郑和
  • 3. 根据下面两幅图片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 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B . 牢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反对民族分裂活动 C . 坚信“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积极发动人民群众 D . 坚持“实践出真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4. 2018年9月15日,第二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在山东邹城举办。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几经改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的是(  )
    A . 汉武帝 B . 汉文帝 C . 汉景帝 D . 汉高祖
  • 5.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历史时期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的画像,这种现象在(   )事件后,更为广泛?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管仲改革 D . 戊戌变法
  • 6. 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下列哪个人物的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风光(  )
    A . 哥伦布 B . 迪亚士 C . 达•伽马 D . 麦哲伦
  • 7. 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为下列哪幅形势图奠定基础(  )
    A . B .   C . D .
  • 8. 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 . 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C . 发明弓箭懂得炼铜 D . 教民开垦,种植五谷
  • 9. 如下图所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  )

                

    A . 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 . 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C .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D . 自由报名,唯才是举
  • 10. 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  )
    A . 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 B . 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D . 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 11.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到跪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 说明中央权力超越皇帝权力 D . 丞相制度的不合理趋势加强
  • 12.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南英舰“皋华丽”号上,被迫接受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
    A . 赔款2100万元 B .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 . 割占香港岛 D .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13. (2018八上·长春月考) 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钓鱼岛等进行巡航,依法维护中国海洋和岛屿的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创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太平天国运动
  • 14. 鲁迅先生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说:“……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此处“丰碑”的最重要贡献是(  )
    A .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结束君主专制并建立共和国 C .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带来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 15. 烟雨楼旁有条红船。习近平总书记曾伫立船旁感慨:“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 .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C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 .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 16.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精神相符合的是(    )
    A . 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 B .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 . 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原则 D . 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 17. 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 “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18. (2018·莱芜)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著名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主力150多万人。下图所示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

    A .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 .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 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D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黑暗统治
  • 19. 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其中有(  )

    ①男子剪掉长辫     ②鞠躬、握手礼逐渐代替跪拜礼     ③女子渐渐不缠足 

    ④“先生”称呼逐渐取代“老爷”“大人”的称谓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20. 2019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6周年。以此为主题实现拓展学习,某学习小组收集资料并制作展板。下列歌词可以作为展板内容的是(  )
    A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土砍去” C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21.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 .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 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D . 1978年中美两国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 22.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以一位女性神秘的微笑征服了世人。这幅画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 . 现实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蒙昧主义 D . 人文主义
  • 23. 《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170多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云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下面对该文献发表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④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局面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24.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林肯的功绩是(  )
    A . 通过权利法室,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B . 通过《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 .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D . 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 25.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一跃而为亚洲强国。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举措是(  )
    A . 废藩置县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允许土地买卖 D . 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27题各8分,第28题9分,共25分)
  • 26.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三: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这一时期各家学派非常活跃,这种局面被称作什么?“他”的学说从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 (2)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口号是什么?材料中的“主要撰稿人”对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3. (3) 材料三提到的“中医药古典文献”众多,其中李时珍的代表作是什么?发现青蒿素时,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的什么精神?
    4. (4) 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
  •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讲话(2018年4月23日)

    材料二:1918年,正值马克思诞辰100周年,北大红楼落成。不久,这里即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异于一盏明灯,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摘自新华网《永恒的真理时代的篇章》(2018年5月5日)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六十八年国家建设和近百年党的建设成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有机结,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摘自人民网《十九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请回答:

    1. (1) 写出材料一中《共产党宣言》问世的时间和1917年发生在俄国“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史实。
    2. (2) 联系所学的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3. (3) 材料二中“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是谁?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哪一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 (4) 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认识。
  • 28.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几个阶段: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和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锅里有的,碗里才有,国家好,大家才会真正好”,华盛顿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吴惠秋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梦是海内外华人对强国富民的百年夙愿。

    材料二:“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沿线国家和大洲通过无数的节点联结起来,这些节点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间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材料三: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大国治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的起点是什么?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目标道路上,与“富民”密切相关的人物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顺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
    4. (4)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主题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