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03 浏览次数:472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选择题(本卷共13题,1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30分)</b>
  • 1. 李鸿章在1863年说道:中国用兵“经年积月不收功效,实由于枪炮寡滥。若火器能与西洋相比,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下列哪一企业的建立与此说法有关(    )
    A . 江南制造局 B . 汉阳铁厂 C . 轮船招商局 D . 开平煤矿
  • 2. 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慈禧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三万余言,系统地提出了兴学校、练新军、奖励工商实业和裁减冗员等改革措施,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蓝图,背景是(    )
    A . 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 辛亥革命的迅速发展 D . 义和团运动兴起
  • 3. 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集曾说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场运动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材料中“这场运动”指的是(    )
    A . 维新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护国战争 D . 北伐战争
  • 4. 下列图片反映的事实导致国家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混乱的是(    )
    A . B . C . D .
  • 5. 1978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只要能对国家多做贡献,对集体能够多提留,社员生活能有改善,干一辈子也不能算“开倒车”。材料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包产到户 C . 农业合作社 D . 设立经济特区
  • 6. 下面折线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D . 美国内战
  • 7. 1848年,徐继畲《瀛寰志略》曰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战。材料主要表达了徐继畲( )
    A . 推崇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 B . 赞扬华盛领的伟大功绩 C . 主张推翻清政府,结束帝制 D . 提倡中美友好交往
  • 8. 1931年10月18日美国政府下令全国停电1分钟,芝加哥有轨电车、高架地铁停止运行;从密西西比河流域到墨西哥湾陷入了一片黑暗;纽约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于9点59分熄灭。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煤气灯的时代,美国政府这么做可能是为了纪念(    )
    A . 牛顿 B . 斯蒂芬森 C . 爱迪生 D . 爱因斯坦
  • 9.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    )

    A . 二战的刺激下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壮大 B . 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 . 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D . 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 10. 日本天皇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中说道;“帝国所以向关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己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如若继续进行下去不会导致本民族的灭亡 B . “四载”说明日本对其他国家发动的侵路战争都只是进行了四年 C . 日本侵略他国非天皇的本愿,天皇不必承担战争罪责 D . 日本天皇认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日本的生存发展和东亚的安定
  • 11.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提到:“美国此刻正高露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来负有令人敬畏的责任。放眼四顾,你不但觉得已经尽了应尽的责任,也感到忧虑,恐怕以后的成就未必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对你我两国来说,现在都有一个机会在这里,一个明确的、光彩夺目的机会。如果拒绝、忽视、或椎酮这个机会,我们将受到后世长期的责备……”丘吉尔演说的历史背景正确的是(    )
    A . 英国要与美国结盟,一起称霸世界 B .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霸主 C . 英国二战后成为战胜国,实力壮大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即将崩溃
  • 12. 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电影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宏阔时代背景,以自治区“访民情,意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访惠聚”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最终实现舞蹈梦想的感人故事,回答小题。
    1. (1) 影片在艺术审关层面展示了新疆陶醉人心的美丽风光。在新疆,我们可以看到(    )
      A . B . C . D .
    2. (2) 故事中的小山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宗教极端思想蒙蔽了部分群众,人们衣着灰暗,不再跳舞歌唱,连村里世代传承的纳格拉鼓,也不再打响。影片最后,村里的鼓声响起来了,舞跳起来了,基层组织强起来了。震撼的鼓声响彻昆仑,这鼓声(    )

      ①打出了各族干部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建设关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最强音

      ②寓示着“访惠聚”工作队彻底扫除了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③歌领了民族团结进步,弘扬了中国精神

      ④让我们看到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充满了鼓舞的力量,更给人以坚定的信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b >非选择题(共51分)</b>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承认衣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应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扰日要求的,故于实行减租流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以使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承认富农的生产方式零有现时中国比较进步的资本主义性质,故应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

    ——1942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致策的决定》

    材料二: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地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国土地法大钢》

    材料三:我认为我们应当相信:党是有能力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足以说服人的有力量的证据,三批共有十万个合作社,都是1954年秋季以前建

    立起来的,都巩固了,为什么1955年的第四批合作社就不能巩固呢?

    ——1955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刊印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执行的怎样的农村土地政策?为什么?
    2. (2) 材料二时期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有何重大影响?
    3. (3) 材料三执行的土地政策在所有制性质方面有何新特征?实行的基础是什么?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四国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各国应全面进行协商应付局势。1911年英日同盟必须终止。美国不受凡尔赛体系约束。《五国海军条约》条约也没有满足日本原来要求的太平洋上美英日三国海军比例10:10:7,美、英达到了限制日本海军力量的目的,这是美国的又一胜利。会议讨论了山东问题。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租借地交还中国。

    材料二:1940年,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制定了《基本国策要纲》,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了夺取东南亚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日本企图利用这里丰富的原料资源,击溃太平洋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进而扩大中国战场之战果。“要钢”的出笼,标志着日本正式将南进政策视为其基本国策,南进战略开始实施。

    ——摘编自宋凤仙《20世纪上半期日本南进战略述论》

    1. (1) 材料一出自哪一次国际会议?分析材料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和日本的得失。
    2. (2) 材料二中日本最终选择“南进策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二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 15. 文化是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关系一个政党兴衰的重要力量。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各种制度和社会秩序在精神层面上的投射,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影响力。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1913年康有为《与陈焕章书》中认为,发展和宣扬孔教、提倡尊孔可以动员很多

    政治力量:“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谁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进无所依,退无所据。……今其时也。吾欲复立孔教会以振之。

    相反,钱玄同则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

    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是“和合”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即在人际间倡导和谐、在国际间倡导和平。从古至今,无论是历交上开辟的欧亚丝绸之路,还是当下谋求的兴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见证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巨大魅力,彰显“和合”文化的意义。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通过举办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节、大型对外文化援助项目等多种渠道,将“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等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传播至全世界。

    1. (1) 概述康有为对待孔子与钱玄同、胡适对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各自理由是什么?
    2. (2) 胡适和钱玄同参与发起的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钱玄同观点的错误之处,分析这一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3. (3) 中华“和合”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4. (4) 你怎样看待把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传播到全世界?
    5. (5) 结合材料及问题,概括增强文化自信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