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诊断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275 类型:高考模拟
一、<b >单选题</b>
  • 1. (2018高二下·乐山期中) 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制初期(    )
    A . 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 . 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C . 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 . 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
  • 2. (2017高三上·孝义开学考)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
    A .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 .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 .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D .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
  • 3.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
    A . 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 .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 .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 4. 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
    A . 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 B . 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C . 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D . 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 5. (2017高一上·北京期中) 有学者认为,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的选拔还不足以反映皇权的绝对权威,也不够严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魏晋之前的朝代并未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 B . 自下而上的推荐选官削弱了中央的用人权 C . 中央掌控官员选拔开始于明清的八股取士 D . 隋唐科举制之前没有形成系统的选官制度
  • 6. 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歼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明清时期的人又说:“夫所谓言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徭役者也。”中国古代”富民”( )
    A . 富民没有特权,只是平民 B . 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C . 是“四民”中的“士”阶层 D . 像官僚阶层那样拥有免税权
  • 7.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
    A .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 8.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唐代史书和小说所载的一些江湖人士或恶少逞能滋事多发生在商业区的“市”内,而在宋代的史书和小说中,“坊”中也出现了许多江湖事件或各种案件。与此直接相关的是宋代(    )
    A . 农业的发展 B . 理学的形成 C . 坊市制的变化 D . 手工业的进步
  • 9. (2017高三上·滨州开学考) 从1849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之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 .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 D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10. “夏礼吾能言之,祀(把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说明孔子(    )
    A . 熟悉夏商礼制 B . 感叹祀宋衰落 C . 重视文献记载 D . 重建礼法规范
  • 11. 《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 B . 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 C . 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 D . 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
  • 12. (2017·武汉模拟) 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    )

    A . 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 . 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C . 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
二、<b >材料分析题</b>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层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
  • 14.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下表内容反映了关羽形象的变化。

    时期

    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使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城位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亟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桑弘羊出身于洛阳商人。洛阳处于汉朝中心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就已发展为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汉武帝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生产部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皇朝构成严重的威胁。汉武帝任命桑弘羊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改革。桑弘羊强调厉行法治的重要性,主张设法奸禁,也常称引儒书,饰以儒术。他认为使国家富强,必须本末并重,城市的繁荣与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经营工商业是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这种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主张,就是他所说的“开本末之途”中的“开末”。但是,桑弘羊所要开的末,并非豪商大贾所经营的工商业,而是指在封建国家控制下的工商业。他认为,封建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事务,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商业部门必须由封建国家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对于阻挠封建国家干预经济事务的豪商大贾,必须予以打击。他斥责豪商大贾为“不轨之民”,“困挠公利,而欲擅山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政治经济思想出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桑弘羊的政治经济思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