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04 浏览次数:727 类型:中考真卷
一、<b >选择题</b>
  • 1.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全国 B . 康熙四十年时康熙皇帝40岁 C . 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 D .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抗日战争胜利
  • 2.

    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 B . 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 . 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D . 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 3. 下列观点属于魏源的是(    )

    A .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 B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C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D .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 4.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 .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 .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 5.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是上海(    )

    A .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 6.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 .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 .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 7. 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 .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 . 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 .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 8.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 B . C . D .
  • 9.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可能遇到的场景是(    )

    A . 观看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 B . 国王任命陪审法庭官员 C . 妇女参与公民大会的表决 D . 公民大会决策重大事务
  • 10. 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想的杰出代表是(    )

    A . 莎士比亚 B . 但丁 C . 达•芬奇 D . 伏尔泰
  • 11.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 12. 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清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为此,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建立了(    )

    A . 欧洲联盟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欧洲共同体 D . 亚太经合组织
二、<b >判断题</b>
  • 13. 史实:商鞅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无疑远比他的武功更为重要。…公元前350年,“开”(废除之意)回之阡陌。…他废除了⑨的固定的占地制度(井田制)…而代之以单位面积可以不同的更为灵活的制度。                    ──《剑桥中国史》

    推论: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

  • 14. 史实:“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裁而天下无所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推论:皇帝处于独尊的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 15. 史实:所载的货物包括上等丝绸,刺绣和其他奢侈品,作为在航程中赠送给当地统治者的礼物,……但是就朝廷而言,在这种交往中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程度的远播到海外。

    ──《剑桥明史》

    推论: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以宣扬国威为目的大规模远洋航行,扩大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

  • 16. 史实:辛亥革命对徐州(当时的行政称谓多以铜山县为代表)的影响是巨大的,武昌城头炮响的第二个月,徐州的同盟会会员周仲修等人便积极响应。12月3日,以同盟会会员、铜山县自治研究所所长王少华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召开了铜山县各界代表会议,决定铜山独立,设立铜山县政府,宣布铜山光复。

    ──《徐州简史》

    推论:徐州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

  • 17. 史实:“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推论: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应对经济危机。(  )

  • 18. 史实:“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人民自由,他们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图的征服活动。”“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

    推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美国公开干涉别国内政,他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

三、<b >综合题</b>
  • 19.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情境一: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分析:该情境的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2. (2) 情境二: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分析:情境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发生的那一历史事件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上述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 20.

    综合探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系列研究,请你参与。

    【世界篇】

    材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近代史》

    【中国篇】

    材料四:(见图)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绕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 (1) “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新经济政策的哪一项内容为哈默在苏俄投资经商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经济政策有何突出特点?

    3. (3) 20世纪90年代,美国步入什么时代?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 (4) 据材料四,指出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5. (5) 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当时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对企业绕得过多过死”的状况?

    6. (6) 综上所述,归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