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云南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5-04 浏览次数:70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周礼》记载,西周王室政权机构最重要的是太师和太保,由王室贵族出任。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主管王畿“三事”和官吏诸侯“四方”,太史寮是文官领袖和神职官吏首领。这表明西周(  )

    A . 实行官僚政治制度 B . 始兴文官制度 C . 建立中央政权机构 D . 礼制规范王权
  • 2. 雅乐是西周立国根本之一,而汉代,俗乐百戏在宫廷举行表演,社会上也非常盛行。这一现象说明汉代(  )

    A . 商业发展促进俗文化产生 B . 礼乐失去文化建构的作用 C . 文化策略从强制转向教化 D . 统治者变动影响社会风尚
  • 3. 李约瑟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荣.”材料意在说明理学(  )

    A . 本质是科学的 B . 确立伦理本体论以塑造崭新人格 C . 强调经世致用 D . 格物致知理论推动对物理的探究
  • 4. 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A . 棉产品商品化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 . 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 . 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 . 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 5. “在‘新政’以前,讲‘立宪’、论‘三权分立’,还只见于民间的舆论,而在‘新政’以后,这类字眼不仅出现在清廷大臣们的奏议中,而且在清廷发布的上谕中也可见到。”这表明(  )

    A . 上层接受体现近代法制精神的观念 B . 维新变法最终得到清政府推行 C . 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得以确立 D . 中华民国实践了“新政”方案
  • 6. 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

    A .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 B . 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 C . 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D . 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
  • 7. 从1912年到1927年,中国历年所创办的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总数约达1984家,创办资本总额约为4589万元。同时官办企业的资本额逐年下降,商办企业投资成为主体.这说明(  )

    A . 政府主导型经济被打破 B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显著 C . 绅商成为社会管理主体 D . 民主政治使中国转为市民社会
  •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为37.97‰,1956年更降至31.90‰,而在1963年和1964年则分别达到43.60‰和39.34‰。材料中出生率增高的原因是(  )

    A . 经济困难后出现补偿性生育 B . 大跃进运动影响到生育政策 C . 人民公社导致人口出生失控 D . 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育高潮
  • 9. 富有公民承担城邦公共支出的“公益捐助制度”是古代雅典政治中一项重要制度.起初,富人自愿踊跃捐助,后来因捐助成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而频繁出现逃避现象.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  )

    A . 民主政治制度鼓励富人捐助 B . 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 C . 捐助与城邦政治捆绑在一起 D . 法制确保公益活动进行
  • 10. 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统治的礼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法国(  )

    A . 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 . 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 . 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 . 比英国农村的变革显得更加深刻
  • 11.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 B . 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 C . 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 D . 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
  • 12.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 .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 .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二、解答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总统呼吁由联邦政府建立并普及国家医疗保险,反对意见坚持医疗保障是州政府的责任。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有法案规定以免税优惠政策鼓励雇主为雇员提供医疗保险,使60%的美国人通过就业获得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体制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私人医疗体制市场化排挤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围绕着国家医疗保险问题出现争论,如社会中下阶层、持平等主义价值观的人群主张政府有限干预,无论贫富都应该得到医疗保障;富裕阶层、持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人群却反对政府干预,维持私人医疗体制。经过社会各界辩论,1965年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几满65岁及以上的老人,80%的医疗费用由联邦政府筹资承担;政府为有资格得到帮助的穷人支付医生账单。20世纪70年代,面对政府支出医疗费用大幅增加,陷入经济困境的尼克松政府采取措施节约医疗费用,80年代,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收缩。里根政府削减政府拨款,严格审核各州补助对象资格,减少补助人数,意图把公共医疗保障责任推到州政府。州政府有反对。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雄心勃勃,提出“一揽子”医改计划,旨在建立覆盖全面、高质量的医疗体制,但由于牵涉到党派等诸多利益错综复杂,医改失利。据统计,美国人平均寿命从1930年的59.7岁增长到1997年的76.5岁。60年代,医疗保障覆盖率逐步上升到85%左右,90年代末,尚有占总人口的16.3%的人群没有任何健康保险。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国人均卫生费用一直名列世界第一,然《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美国在医疗费用负担的公平性方面列世界第54位。21世纪初,奥巴马政府充分吸取历史教训,与各方利益妥协,2010年通过了新医改方案,医保覆盖率有望上升到95%。有学者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一直属于“最佳配角”。

    ﹣自鳊自丁纯《世界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绩效比较》

    1. (1)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医疗体制改革过程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人,每人推荐10部书。下面是这次征求中有3人以上(含3人)开列的相同书目及得票数统计表。

    书名

    得票数

    书名

    得票数

    史记

    19

    资治通鉴、孟子

    15

    胡适文选

    14

    中国哲学大纲

    13

    论语

    12

    左转

    11

    庄子、科学大纲

    10

    老子、汉书

    9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百年史

    8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共近百年史、历史大纲、科学方法论、古文词类纂、思维术

    7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种源论、建国方略、独秀文选、红楼梦

    6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

    5

    社会主义讨论集、政治学大纲、(日用)百科全书、蔡元培言行录、自己的园地、伦理学、许氏说文解字、经史败家杂谈

    4

    楚辞、日知录、明夷义访谈录、进化论、西游记、宋元戏曲史、西洋哲学史、孙中山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申报50纪念册、新闻胡词典

    3


    1. (1) 这次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书目得票统计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的期待;根据材料提炼其中某一方面的文化素养,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这一方面的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 15. 材料

    明朝初年,政府推行“重典治吏”政策,整顿吏治。政府颁行的《大明律》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施剥皮实草之刑。政府颁行管制申诫皇亲国戚与公侯的条令,驸马欧阳伦因贩运私茶触犯刑律,即被赐死;开国功臣汤和的姑父因隐田漏税而被治罪。政府还颁行体现朱元璋“一人之法”的《大诰》,其中有很多惩治贪官污吏的案例。明初“以诰破律”,法外用刑,惩治过度或失误现象屡见不鲜,明初有两案追赃牵连到许多官员及大地主,连坐被杀的多达七、八万人。政府还令天下百姓“教诵御制《大诰》,欲其自幼知所

    遵守”,根据规定,各地民众有权捉拿贪赃害民官吏进京查办,也可以越级诉讼,直接赴京告状。明初“一时吏治多可纪”、“民人安乐”。然大多数官员不求有功,但求避祸:部分官吏,为取悦圣意,阿谀奉承;还有官员陷入绝望,更加变本加厉地贪赃枉法。

    一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明初政府推行“重典治吏”政策的主要措施。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明初政府的“重典治吏”政策。

  • 16. 材料

    国民政府自成立后,一直疏于地方政权的建设。全面抗战以来,沿海地区逐渐沦陷。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意在依靠广大内地力量,加强对地方的治理。建立县参议会是新县制的主要内容。1941年,国民党颁布《县参议会组织暂行条例》.规定:县参议会为全县人民代表机关,可议决县预算,审核县决算,议决县单行规章、县有财产之经营与处分等。县参议会决议案迭县长执行,如县长延不执行或执行不当,得请其说明理由,如仍认为不满意时,得呈请省政府核办。省政府对于县参议会之决议案,认为有违反三民主义或国策情事者,得开明事实,经行政院核准后,予以解散重选。到1945年5月,后方实施新县制的1103个县中,成立参议会或临时参议会的有801个。当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在湖北通过地方县制建设,把沦陷区人民组织起来为战时服务。四川省主席张群指出《条例》过于“精密繁复”,实施力不从心。学者傅新年指出:各地方土劣势力把持县参议会实在不少,“必为推行宪政之严重打击”。

     ──摘编自张宪文等编《中华民国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县参议会的权力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新县制。

  • 17. 材料

    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担任总干事。“平教总会”主张乡村平民教育是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教育,是急切的救国工作。“平教总会”物色延聘大量学术专家研究平民教育并在华北地区进行实验。同年,晏阳初新鳊的《平民千字课》出版。每课的材料,是图画在首,课文在中,生字在后,要求“由已知而未知,由未知而记忆”的学习,实施文字教育。在河北保定,三年内进入平民学校共五万余人,毕业生三千余人。1926年,“平教总会”设立普及农业科学院,规定“研究之进程,须与农人实际生活相辅而行”,用生计教育使农民免于饥寒之苦。晏阳初还提出在文字、生计教育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心民教育,“使成为能合群,能服务的社会分子”。1928年,晏阳初应南京国民政府邀请,南下协助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政府推行平民教育。5月,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拟订并讨论的“分期施行民众教育案”完全采纳“总会”的计划,并在大会上通过。

     ──摘编自吴相湘著《晏阳初传》

    1. (1) 根据材料,概括1923﹣1928年间,晏阳初在华北地区推行乡村平民教育的特点。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晏阳初在华北地区推行的乡村平民教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