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17-07-24 浏览次数:807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积累与运用</b>
  • 1. 下列划线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取(móu)         默(jiǎn)           长途涉(bá) B . (yù)           荒(miào)          首挺胸(áng) C . 芽(nèn)          藏(guǒ)           尽职守(kè) D . 徨(páng)        利(xī)              断壁残(héng)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船舶        洽谈会      博采众长      气冲霄汉 B . 订单        干燥剂      满腹经论      卓尔不群 C . 蝉联        保鲜膜      相得益彰      首屈一指 D . 借鉴        检字法      巧夺天工      大相径庭
  • 3. 古诗文默写。

    ①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④明月千里寄相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 4. 名著阅读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1. (1) 以上文字出自于古典名著《水浒》,此书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2. (2) 打虎英雄武松的绰号是 ,除“景阳冈打虎”外,你还知道武松的哪些精彩故事,试写出两件 。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沉溺于喧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如图)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 (1) 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

    2. (2)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3. (3) 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b >现代文阅读</b>
  • 7. 阅读下文,回答第下列各题。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

    张晴

           记忆中,有一个很大的菜园子,园子的周围,密密地盛开着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

           明亮、灿烂的向日葵,对着太阳,不知疲倦地微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坐在土埂上,仰着小脸,对着向日葵如痴如醉地微笑。当时,如果梵高看到那个画面,相信一定会画下来的。

           那个画面,就是我的童年。

           我童年中最美最暖的花朵,就是向日葵。

           向日葵执著而暖人的微笑,映刻在我幼小的心中,即使冰天雪地的冬天到来之时,也仿佛能感受那灿然的温暖。

           秋天,向日葵相继成熟,我差不多总是忘记了吃饭,每天坐在土埂上,怀抱一个对我来说有点巨大的向日葵,一颗一颗剥着,吃着,那湿润而清香的丝丝甜味,萦绕在唇边,渗透到心里。长大后十分喜欢嗑葵花籽的嗜好,就是从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年岁渐长,向日葵盛开的模样在我心中慢慢淡出,那是因为我有机会认识了更多更美的花朵,而嗑瓜子的喜好却一直被保持了下来。每年,我嗑的葵花籽,数量是惊人的,但再也没有嗑那种新鲜的湿湿的葵花籽的机会了。

    念大学时的生活费比较拮据,到了月底,那怕哪一天不吃饭都行,葵花籽却万万不能少,每天晚自习时,我一边看书,一边嗑瓜子,或一边嗑瓜子一边做作业,两三个小时过去,常常是作业做完了,瓜子也嗑尽了。起初,我嗑瓜子的声音引起了同宿舍姐妹们的不满,说影响了她们的思维,无法静心学习。我说我要是不嗑瓜子,所有作业都完不成,所有书也看不进去。为了不激化矛盾,更为了我继续顺利的嗑瓜子,我开始在其它方面拼命节俭,用省下的钱,买了更多的瓜子。晚自习前,我就在每位室友的学习桌上,放上一堆瓜子,女孩子嗑瓜子是天性,于是她们不自觉就伸手拿了瓜子嗑,半个多月下来,我发现,她们全都不用我再给她们放瓜子了,因为她们都跟我一样嗑上了瘾,且绝不比我逊色,她们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出去买瓜子。每天早晨从我们宿舍扫出去的大量的瓜子壳,常常让邻舍的女生们惊叹不已。

           天底下的事,凡事都要付出代价的,那怕仅仅是一种嗜好。许多年过去,因为嗑瓜子,我自认为很漂亮的两颗门牙,不幸都变成了半颗,看了多次牙医,修了又修,补了又补,钱花出去不少,漂亮的门牙再也没能在我唇边光彩重现。

           一天,一位作家死于癌症,留下许多精彩文章在身后,网上因此而展开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很多很多美丽的花朵,我不假思索,献上去的,竟是梵高的《向日葵》。

           我长时间注视着电脑屏幕上那一望无尽的向日葵,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我的思绪锁定在童年时的那个大菜园子里,我仿佛看见,密密地盛开着的那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在我眼前热烈绽放﹣﹣向日葵,对着太阳,不知疲倦地微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坐在土埂上,仰着小脸,对着向日葵如痴如醉地微笑……

           哦,向日葵!

           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种花朵,对太阳的爱,如此痴迷,如此执著,如此沉默而专一,从绽放的开始到结束,一直都顽强的积极向上的保持着对光明的追求。

           如今很有幸的是,我卧室的窗前有块小花园,我毫不犹豫种下去的是密密的向日葵。花开季节,我长时间坐在宽阔的飘窗前凝望,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一片明黄热烈的花朵,那激动人心的画面,让人忘记生活中许多的郁闷与烦忧。

           那一刻,我深深明白了,向日葵在梵高心中的意义,虽然我不认识梵高,我只知道,他生性善良,同情穷人,他是一个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而执著一生的画家,他生前十分潦倒,去逝留在他身后的《向日葵》,却是价值连城。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7年,可他那激情喷薄的《向日葵》,让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颤,在我看来,他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对光明、希望和自由,充满了积极而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现代人活得太沉重太压抑了,实在有必要给自己的心灵花园,也种上一片向日葵,当金色的花朵在心中明亮开放时,生命的脆弱与暗淡,也许会折射出挺拔而美丽的光辉。

           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能盛开一片黄灿灿暖洋洋的向日葵吧。

    1. (1) 联系全文,说说题目《心中盛开的向日葵》有什么含义?

    2. (2)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我”在不同时期对向日葵的得热爱之情,请填上空缺的内容。

      童年时,坐在田埂上对着向日葵微笑

      大学时,纪念去世作家时,

      现在,在窗前种下向日葵。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坐在土埂上,仰着小脸,对着向日葵如痴如醉地微笑。

    4. (4) 文章结尾一句话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 (5)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像向日葵一样有着“积极而永恒的向往与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为她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连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和附近村庄有些肢残的孩子不能上学,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

  • 8.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第下列各题。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文有改动)

    1. (1) 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2) 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3. (3)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

    4. (4) 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5. (5) 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三、<b >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 , 约官职,从权制 ,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注】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以陛下平明之理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百姓

      ④犯法怠慢者虽必罚

    2. (2) 下面选项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先帝称曰能/诸葛亮为相国 B .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终邦域之内 C . 咨之/愚为宫中之事 D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尽忠益时虽仇必赏
    3. (3)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 (4)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 10. 古诗赏析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 (1)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2) 诗的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四、<b >作文</b>
  • 11. 按提示及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严禁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先补充题目,再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