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崇仁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19-03-12 浏览次数:175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8八下·钦州月考) 对联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B .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2. (2016八下·璧山月考) 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这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B . 肃清了反革命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 消灭了地主阶级
  • 3. (2017八下·泗阳月考)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把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配给农奴。这一决议的实施(    )

    A . 使广大农奴成为土地的主人 B .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 表明西藏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 D . 为一五计划开始执行奠定了基础
  • 4. (2018·龙东) 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现(    )
    A . 改革开放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文革时期
  • 5. (2018八下·临沭月考) 今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5周年,从此,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A . 1951年 B . 1952年 C . 1953年 D . 1956年
  • 6. (2017八下·宣城期中) 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    )
    A . 思想改造 B .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 C . 发展生产 D . 生产方式的改造
  • 7. (2018·广州竞赛)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  )
    A . 1949 B . 1956 C . 1978
  • 8. (2016八下·奉新期中) 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 )

    ①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我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④走过二十年,新的起点是里程碑,伴随着改革春风起……

    A . ③②①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②④
  • 9. (2018八下·兴化期中) 请你为“中共八大、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D .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10. (2018八下·东台期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段歌词中赞扬的分别是(    )
    A . 毛泽东和周恩来 B . 周恩来和邓小平 C . 毛泽东和邓小平 D . 邓小平和习近平
  • 11. (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其国际意义不包括(    )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C .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 .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12. (2016八下·城中期末) 2010年,一对上海夫妇给当年出生的孩子取名叫世博,反映了中国人起名往往与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社会事件有一定的联系。根据以下四个人物的名字判断他们年龄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

    ①马文革      ②刘建国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②①
二、<b >判断题</b>
三、<b >综合题</b>
  • 16. (2016八下·高唐月考)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两项)。

    2. (2) 材料二 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制定的基础是什么?

    3. (3) 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4. (4) 总路线提出后,中共中央发起哪两大运动?什么说这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失误?

  • 17. (2016八下·苏州期末)

    “大数据”是时下IT行业最火热的词汇之一。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日常工作中,人们对经济的了解,往往也需要借助于对数据图表的分析。读取以下一些图表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某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电力、钢材制成品、钢、生铁)图1

    料二:1958﹣1960年我国钢铁产量及与上年同比增长率  全民“大炼钢”的“小高炉”图2


    钢铁产量

    同比增长率

    1958年

    800万吨

    50%

    1959年

    1387万吨

    40%

    1960年

    1866万吨

    50%

    材料三: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材料四:1991一1993年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 图3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数据能否真实反映当时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请说出你的理由。

    3. (3) 材料三中除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都有增长、收入增长大于消费增长外,还有什么明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4. (4)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决策层面分析导致材料四变化的政策与思想因素分别是什么。

  • 18. (2017八下·路南期末)

    看图,回答问题

    1. (1) 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图一、图二时期的中美关系。

    2. (2) 图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 (3) 图二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4) 请为以上两幅图片确定一个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