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9

更新时间:2017-05-19 浏览次数:4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b >基础知识和运用</b>
  • 1.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登临严子陵钓台,鸟富春山水,满眼皆是大自然的赠,林木苍翠,清新俊逸,江水碧青,蜿蜒飘渺。石缝里的种子吸着天然的露水,已在酝酿着一场生命的盛宴。那些弱的燕雀在参天古木的荫庇下也能远离尘嚣,安享静逸。置身其中,不免让人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之意。

    A . kān   kuì   shǔn   léi B . kàn    kuì    shǔn     chán C . kàn   guì   yǔn    léi D . kān    guì    yǔn      chán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 .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于北京逝世,一代文学巨匠殒落,但她的品格、精神却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C . 马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女排以3比1击败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国人为之振奋。 D . 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很多家庭都迫不急待地开始二胎计划。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的最终裁决,中国态度非常明确: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并敦促菲律宾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B . 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老是埋怨别人,推托责任。 C . 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D . 这次来中国参加G20峰会,各国领导人在工作之余,又走马观花地游览了美丽的杭州。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就今年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相结合考试的作法,有关人士指出:“这是我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新举措。” B . 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时,我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C .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D . “朗读亭”空降浙江紫荆港校区,杭州的爱书之人纷纷前去体验,许多附近学校的学生也加入了这个朗读大军。
  •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臣本布衣, ,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③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④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A.虽然春雨绵绵,还是乍暖还寒时候,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句“”中敏锐地感受到早春的气息。B.当我们漫步在美丽的西湖,看到满眼的花草生机蓬勃,便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内心无比喜悦。

    C.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春暖花开之时,一定会出现像曹操《观沧海》中“”的繁盛景象。

  • 6. 文学常识与名著

    1. (1) 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桑梓是的代名词,我们认识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 , 我们了解了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

    2. (2) 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 7. 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应的题目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网络与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很多网名都是出自有名的古诗词,如“柳暗花明”、“挑灯看剑”。请你也给自己取个网名,并说出作者、出自哪首古诗词和取这个网名的理由。

二、<b>现代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邓迎雪

        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

        ③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④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⑤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

        ⑥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许多次父亲下班后,拖着劳累一天的身体,一家一家网吧寻找他。可每当他被父亲从激战正酣的游戏里揪出来时,他对父亲的恨意就增添了一层,觉着父亲简直就是他不共戴天的敌人。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他撇下父亲快步向前走去,到家后,他故意“报复”父亲,一页书也不看,倒头就睡。

        ⑦但无论怎样,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爱他。

        ⑧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为了让他避开那群损友,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而父亲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回到家也是一身工装。那工装灰扑扑的,背后印着厂名的字母缩写,很像监狱里的囚服。他笑父亲不修边幅,哪里想过父亲全是为了他。有一次他在学校,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⑨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老也改不了向各路亲戚伸手要钱的毛病,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与其在家门口混日子,不如断了他要钱的门路,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而他,也乐意离开父亲。

        ⑩异国4年,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独自走向生活,他开始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再也没有人能包容他的坏脾气,再也没有人能承揽他犯的错误,他必须小心翼翼、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补充生活费的不足,继续学业;他必须用心学习,才能在宽进严出的大学拿到文凭。那几年,经过重重磨砺,他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压力大、工作重,他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

        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时常悔恨自己在年少时,总是欺负那个最爱他的人,那个人疼他爱他,无论他怎样伤害,总也割舍不下对他浓浓的爱和牵挂!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原文有删改)

    1. (1) 父亲是如何用“不离不弃”的爱来爱他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点简要概括。

    2. (2) 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来回答问题。

      ①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句中划线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加以分析)

      ②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请你分析该句的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 (3) 文中为什么要用第三人人称“他”来陈述故事,请你说说理由。

    4. (4) 对于本文所说的“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白岩松

        ①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在中国,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表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往往只追求现实的结果,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无法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个愿望,往往不择手段。

        ②2012年,我参与了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平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④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体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⑤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⑥回头看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⑦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我们从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仗打得怎么样,岳飞终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⑧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A)

        ⑨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更因为生命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⑩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文学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有一种美妙的意境。(B)

        还有很多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我们应该知道,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失败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不必做出决定,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的开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好的决定?

    1. (1) 文中第二段提到2012年我参与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一事有何作用?

    2. (2) 第7自然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你分析它们的作用。

    3. (3) 以下两则材料分别来自文中A,B处,请你给他们正确归位,并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材料一:莫扎特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他是一个天才。他一生中创作的音乐作品,交给普通人抄谱,终生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世间原本美好的那种存在。

      材料二: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虎门销烟”,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免去职务。从功名的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

    4. (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b >古诗文阅读</b>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卒舍船市渚②,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卒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世说新语》

        刘真道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流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其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世说新语》

    【注】①籧篨:粗竹席。②渚:岸边

    1. (1) 写出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 所在搜检甚急(通“嘱”) B . 其所愿(符合、满足) C . 执鞭(贫苦) D . 于是牛酒诣道真(送,携带)
    2. (2) 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    )

      A .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B .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C .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D . 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
    3. (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覆之。

      ②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

    4. (4) 郡卒和老妪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进行分析。

  • 1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江楼:杭州城东楼,又叫“望潮楼”或“望海楼”,也叫“东楼”。(改编自《中考高高手》)

    1. (1) 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从诗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夕茫茫→

    2. (2) 诗的颈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四、<b >作文</b>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初春时节,时代公园里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有人想来园中探访春天,看到这棵光秃秃的树,便开始抱怨这树实在有些“不解风情”。又过了一段时间,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有的甚至绽开了花蕾,而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这树,一开始就比别的树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它却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的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抬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