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

更新时间:2019-03-05 浏览次数:48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8八下·白云期末)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 .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 2. (2018八下·长春月考)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在(    )
    A . 上海 B . 北京 C . 长春 D . 沈阳
  • 3. (2018八下·泰兴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 衣着丰富多彩 B . 自驾出游流行 C . 食物匮乏单调 D . 上网淘宝购物
  • 4. (2017八下·江海期末) 下列情况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2017八下·徐州期末)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食品短缺,供应不足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2017八下·南江期末)

    下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 . 高档用品消费的比重下降 B . 文化娱乐消费的比重下降 C . 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D . 旅游教育消费的比重下降
  • 7. (2017八下·潮南期末)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 .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 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 . 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 8. (2017八下·邹平月考)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 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

    A .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 9. (2017八下·邹平月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化的是(    )

    A .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 . 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 . 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D . 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 10. (2017八下·北京期中)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a)的取消以及后来图(b)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 .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 . 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 . 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D .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二、材料分析题
  • 11. (2016八下·东莞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请阅读以下材料。

    “坐地铁,感觉如何?”沈姨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快”。

    45年前,家住莞城的沈姨,在虎门工作,“当时我要转3次车,从家到工作的地方,要半天,早上六七点出门,走路,坐便车,最后在走路,如果遇到路不通,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到,以前12小时,现在只要15分钟,变化太大了。”

    ──《东莞地铁速度让市民大呼过瘾》,载《东莞日报》,2016﹣5﹣14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2. (2) “地铁改变生活”。请自拟题目,用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

  • 12.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 13.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