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19-03-05 浏览次数:4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汽油挥发    B . 煤油燃烧    C . 食物变质    D . 铁钉生锈
  • 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 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C . 蒸馏可制得纯净水    D .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体缺硒会导致贫血    B . 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无作用 C .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 . 人体必需的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
  • 4. (2018九上·北京月考) 下列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水蒸气    D . 稀有气体
  • 5. 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 . 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 . 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 . 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D . 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
  • 6. (2018九上·盘龙期末) 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D . 电子
  • 7. (2016九下·建湖开学考)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添加酒精 C . 加热液体 D . 放置试管
  • 8. 下列灭火方法中,只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 . 向燃烧的蜡烛吹气时,蜡烛火焰熄灭 B . 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C .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9.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 . 2H    B . 2CO    C . 2Cl-    D . SO2
  • 10.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小 B . 金属资源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 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D . 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 11.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PbO2    B . O3    C . Cu(OH)2    D . H2CO3
  • 12. 根据化学方程式: 2AgBr 2Ag+Br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 . 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之比 B . 反应物的某种化学性质 C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 D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比
  •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久置在空气中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B .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氢气中混有空气,达到爆炸极限 C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 . 将红热的木炭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防止氧气外逸
二、填空题
  • 14.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 (1) 从分类角度: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从变化角度: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时,先被蒸发出来的是
    3. (3)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人类造福。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英粉中提取香兰素(C3H8O3),香兰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 (4) 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
      A .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B . 用电子鞭炮代替燃放普通的烟花爆竹 C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 15.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 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 2N2O4=2X↑+3N2↑+4H2O,X的化学式是.
    2. (2) 下图是水通电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图中字母表示)

      ②该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写微粒符号)

    3. (3) “史上最贵”的实验:

      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物质;

      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基本反应类型是

      ②若金刚石质量为 并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 则m1m2(填“<”、“=”、“>”),理由为

  • 16.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下列是一些微粒结构示意图和部分元素周期表:

    根据图1、图2回答(1)一(3)问题:

    1. (1)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元素符号)
    2. (2) 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填元素名称)
    3. (3) 含有X元素的化合物常用作化肥,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4. (4) 图3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同一周期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Z、W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 原子序数:Z>W B . 核外电子数:W=Y C . Y比Z少一个电子层                 D . W和Y的化学性质相似
三、流程题
  • 17. 我国早在古代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即天然的CuSO4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FeSO4固体,其工业流程如下:

    1. (1) Cu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 CuSO4溶液的颜色为.
    2. (2) 操作 的名称是.
    3. (3) 写出流程中固体的成分(写化学式),加入过量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加入适量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实验题
  • 18. 利用题中实验装置图完成以下问题:

    1. (1) 利用上图探究燃烧条件,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①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甲烷(CH4)、乙炔(C2H2)和丙烷(C3H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C2H2燃烧时有浓烟。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

    2. (2) 利用上图模拟工业炼铁,B处盛放四氧化三铁粉末:

      ①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点燃B处下方的酒精喷灯,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②尾气处理的方法为.

      ③某同学认为:可以利用通入的一氧化碳总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是

      ④《自然》杂志刊载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之间需用胶皮管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
    3. (3) 用wg氯酸钾和y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为zg产生氧气的质量为mg为判断氯酸钾是否已全部分解,下列方法正确的是____
      A . 观察反应后固体颜色                 B . 再加热,是否还有氧气产生 C . 计算w+y-z是否等于m             D . 计算  是否等于  
    4. (4) 查阅资料得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 4K2FeO4 2Fe2O3+4K2O+3O2

      方案二: 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二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②以上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案中,你认为哪个更好?理由是什么?.

    5. (5)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若用装置F证明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F瓶中

五、综合题
  • 20. 某化学学习小组通过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并处理数据,测定石灰石的纯度。

    测定二氧化碳体积的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图(夹持装置省略):

    1. (1)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图甲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是,之后装好药品,进行实验,收集气体。
    3. (3) 若用图乙代替图甲中的收集装置,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4. (4) 若操作无误,反应结束后,发现图乙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标准),其主要原因是
    5. (5) 小王同学按照上述测定原理测定某地石灰石样品的纯度。若取0.5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88mL(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2g/L),请计算:

      ①生成CO2的质量为g;

      ②该石灰石的纯度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