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08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

更新时间:2019-02-22 浏览次数:57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8高二上·温州期中) 史载,某朝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凡制造度量衡器,都得刻上这个由四十字组成的诏书。因陶制量具不能刻字,就用刻了字的十个木戳,印在陶制量具上连成一篇诏书。据所学知识推断,该“诏书”的字体是(   )
    A . 金文 B . 小篆 C . 隶书 D . 楷书
  • 2.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反映的我国古代绘画风格是(   )

    A . 表达主观情趣的写意画 B . 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 C . 表现社会百态的人物画 D . 描绘贵族生活的宫廷画
  • 3.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 . 由大到小 B . 由繁到简 C . 由象形到会意 D . 由图画到符号
  • 4. (2018高二上·汽开区月考) 下列关于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B . 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楷书 C .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隶书 D .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 5.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 . 隶书 B . 金文 C . 小篆 D . 草书
  • 6. (2018·湖州模拟) 中国“福文化”渊源深厚,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有在屋门、门相、窗户等醒目的地方贴“福”字的习俗,祈福盼福。下列“福”字与“柳体”风格最接近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材料中表述的绘画及其特点是(    )
    A . 文人画,注重写意 B . 山水画,重视写实 C . 花鸟画,浓墨重彩 D . 人物画,以形写神
  • 8. (2018高一下·浙江期中) 书法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下列选项中,与书法作品对应的字体分别是(    )

    A . 草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B . 行书 篆书 楷书 草书 C . 行书 篆书 隶书 草书 D . 楷书 草书 隶书 行书
  • 9.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下图是明末清初的一幅写意画,下列选项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具有意境深远的特色 B . 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 C . 不拘泥于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 反映出画家多方面的素养
  • 10.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下图所示为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他以楷书著称,其遒媚劲健的书体,虽稍带颜法,却自创一派,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他是(    )

    A . 张旭 B . 苏轼 C . 柳公权 D . 黄庭坚
  • 11. (2018高三上·成都月考) 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 . 山水画,重视写实 B . 花鸟画,浓墨重彩 C . 文人画,重视写意 D . 人物画,形神俱备
  • 12.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雕版墨印本《汉西域诸国图》为北京图书馆之馆藏文物,反映了汉代西域诸国分布以及交通路线。全图标注地名七十多处,形象地表示了天山、葱岭、北山、南山、石山和积石山及其名称,并清晰地绘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两条路线,该图对研究西域地理沿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该图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是西汉时期已经发明造纸术的佐证 B . 该图绘制技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C . 是西汉政权有效管辖西域的历史依据 D . 应该是根据更为古老的文献翻印而成
  • 13.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字体,有人谓之:“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它是(   )
    A . 草书 B . 楷书 C . 行书 D . 隶书
  • 14.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蔡邕曾云:“秦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锋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该今书是也。”蔡邕所说的这一字体,下列哪一书法家尤其擅长(   )
    A . 李斯 B . 王羲之 C . 柳公权 D . 苏轼
  • 15. (2018高二上·番禺期中) 从字体演变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

    A .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 . 逐渐走向繁复化 C .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 . 实用性不断增强
  • 16.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 .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 .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 .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 17.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 .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 18.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史书记载某书法家“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下列可能为其作品的是(    )
    A . B . C . D .
  • 19.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 . 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 . 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C .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D .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20. (2018高二上·广西月考) 蔡邕《笔论》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据此可知书法是(    )
    A . 自然形式之美 B . 自然之美与人之审美的统一 C . 道德精神之美 D . 以“意在笔先”为创作特点
  • 21. (2018高二上·肇庆月考) 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 . 王羲之 B . 颜真卿 C . 柳公权 D . 怀素
  • 22. (2018高二上·梁河月考) 宋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    )
    A . 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 . 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 . 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 23.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
    A .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 .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 .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 24. (2018高二上·广南月考) 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从清末发端,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迅速开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 . 繁体字难识、难读、难写 B . 新中国实行大众的文化教育 C . 新中国成立后强调科学研究 D . 完成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 25. (2018高一下·昌吉期末) 下列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的书法作品是(    )
    A . B . C . D .
  • 26. (2018高二下·盐城期末) 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
    A . 李斯《会稽刻石》 B . 柳公权《玄秘塔碑》 C . 颜真卿《祭侄文稿》 D . 赵孟頫《洛神赋》
  • 27. (2018高二下·双鸭山开学考)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A .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 .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 28. (2017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 社会危机的加深 B . 科学技术的发展 C . 深受理学的影响 D . 统治阶级的倡导
  • 29. (2017高二上·临武期中)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和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 .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 .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 30. 某地举行画展,讲解员对下面三幅作品进行了介绍,你认为他的介绍错误的有(  )

    西汉马王堆帛画    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朱耷《松鹰图》

    A . 三幅作品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B . 第一幅作品体现了西汉儒学独尊,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日益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C . 第二幅作品出现在明清时期,是风俗画的一种形式 D . 第三幅作品的绘画特点是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跻身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1. (1) 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 (2) 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3. (3) 根据上述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其最突出的体现各是什么?
  • 32. (2018高二下·平顶山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赵孟頫,元代书画巨匠,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元代没有画院,画家也多是士人,因而能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他在绘画上提出“不求形似”,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山水画要学五代人董源、巨然。他认为“书画本来同”,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同时,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他的书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赵孟擷书画艺术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孟頫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 33. (2018高二下·攀枝花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
  • 34. (2018高二下·三明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四:(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

    ——新华网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
    2. (2) 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 (3) 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
  • 35. (2017·海南)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官侍御史等职,因为人刚直,不附权臣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一郡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军国大事,知无不言”,“累进封鲁郡公”。藩镇李希烈反,颜真卿前往安抚,面对叛军“不能屈节,当自烧”的威胁,愤然赴火。后被叛军杀害,终年77岁。朝廷赠司徒,谥“文忠”。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史书称赞他“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是文之杰也”。

    唐人重书法,“工书”者甚众,颜真卿“善正、草书,笔力遒婉”,尤为后人所推崇。欧阳修得其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

    ——据《旧唐书》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颜真卿的个人品德。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简析颜真卿书法为后世推崇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