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6 商鞅变法

更新时间:2019-02-22 浏览次数:37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 31. (2018七上·佳木斯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子弟若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

    材料二:“将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成县,由国君任命县令治理,代替以往的贵族分封制”。

    1. (1) 上述材料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一次改革?
    2. (2) 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得到了谁(国君)的支持?
    3. (3) 说出上述材料分别是改革中的哪些内容?
    4. (4) 根据你的所学说出此次改革对本国的发展有何意义?
    5. (5) 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
  • 32. (2018七上·龙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原文大意:在这个时候,是商鞅辅佐他……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封建国家。

    1. (1)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商君佐之”的“之”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如果你是农民,你会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
    3. (3) 材料二的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是哪一项?
    4. (4) 结合材料三,说说秦国毫不费力取得黄河以西大片土地的原因。
  • 33. (2018七上·高邮期中)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 (1) 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

    2. (2) 这场变法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说一说这次变法的措施,举两例即可。

    3. (3) 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变法吗?

    4. (4)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或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哪些作用。

  • 34. (2017七上·丰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 (4)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5. (5) 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跻身社会上层,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6. (6) 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 35. (2017七上·高邮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材料三:(变法)行之十年,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反映的是哪次改革?发生于哪一年?
    2. (2) 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本次改革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