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

更新时间:2017-04-18 浏览次数:789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初一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周易》:“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段话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一种历史现象(    )

    A .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 C . 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 D . 河姆渡居民使用黑陶
  • 3. 下列关于黄帝的传说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他造出宫室、车船 B . 他教民农耕 C . 他打败了蚩尤 D . 他妻子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 4. 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这是(    )

    A . 公元前20世纪晚期 B . 公元前20世纪早期 C . 公元前21世纪晚期 D . 公元前21世纪早期
  • 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关于“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神灵为主 B . 周人主要祭祀祖先 C . 祭祀是周朝统治人民的手段 D . 祭祀体现了国民平等
  • 6. 成语故事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故事不属于战国的是(    )

    A . 卧薪尝胆 B . 纸上谈兵 C . 合纵连横 D . 围魏救赵
  • 7.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 增强东周王室的势力 C . 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 . 富国强兵的需要
  • 8.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各家学说,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家观点中有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孙子
  • 9.

    《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B .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文字 C . 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D . 商朝时甲骨文主要记录占卜结果
  • 10.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记录了秦始皇的统一伟业。秦统一的原因不包括(    )

    A .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 B . 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C . 嬴政坚持开放进取政策 D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11. “楚虽三户能亡秦”,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项羽骁勇善战 B . 秦始皇死后,子孙无能 C . 陈胜吴广起义动摇了统治基础 D . 秦的暴政
  • 12. 如果汉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不应该出现(    )

    A . 卫青 B . 主父偃 C . 霍去病 D . 晁错
  • 13.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 .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 . 中国的丝织品和造纸术等技术东传 D . 最远到达美洲
  • 14. 《后汉书》记载:“张角所有能兴兵作乱……其源皆由十常侍……”,这说明东汉时期(    )

    A . 皇帝统治残暴 B . 地方豪强兴起 C . 宦官乱政 D . 外戚专权
  • 15.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下列属于我国东汉时期医学的代表人物的有(    )

    ①扁鹊②张仲景③华佗④蔡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道教是产生与我国本土的宗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东汉后期形成 B . 道教主张生死轮回 C . 道教主张长生不老 D . 道教主张天人和谐
  • 17.

    观察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

    A . 曹操 B . 刘备 C . 孝文帝 D . 曹丕
  • 18. 秦王……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顾谓符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这件事发生在(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三国鼎立时期 D . 东晋十六国时期
  • 1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 经济重心南移
  • 20. 从汉代开始,我国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成就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 《九章算术》 B . 《齐民要术》 C . 《兰亭序》 D . 龙门石窟
二、<b >组合列举题</b>
  • 21. 史前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

    1. (1)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

    2. (2)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 22. 光辉的中国古代文明。

    1. (1)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商朝。

    2. (2) 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23.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华帝国雄起。

    1. (1) 秦始皇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东至辽东。

    2. (2) 汉景帝通过和汉武帝采用“推恩”,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3. (3) 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 24. 民族融合,中华一家亲。

    1. (1)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到了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古代的开始向南方转移。

    2.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在历史上合称五胡。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

三、<b >辨析改错题</b>
四、<b >材料解析题.</b>
  • 29.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材料中李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 (2) 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 (3) 秦朝巩固“大一统”国家在文化上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你知道秦始皇以什么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吗?

  • 3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回答问题。

    1. (1) 图一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写出它的名称?

    2. (2)

      今年同学们使用的2016年版七年级历史课本,在内页的部分,每一页都有一个字标 ,它的意思是“持又而中”,历史学家用笔公正的记录历史事实。

      图二的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历史学家的正直与坚持,如果在《史记》中看到了蔡伦的名字,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请说明原因?《史记》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

五、<b >活动探究题</b>
  • 31.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出自西汉名将甘延寿和陈汤在攻灭匈奴郅支单于对汉宣帝的上疏中。今天的中国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我共同努力。

    1. (1) “西头一个汉”,兴起于长安,一统天下的是谁?

    2. (2) 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被称为什么?这个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汉初实行的什么政策?

    3. (3)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为了掌握经济命脉,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西汉武帝开疆拓土,中国领土面积增加,请问地图空白处A是谁最早为后世开通的?

    5. (5) “东头一个汉”的建立者是谁?通过他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什么局面?

    6. (6) “我是汉族人,讲汉语,写汉字,是因为我们曾今有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纵观两汉时期的兴衰史,结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谈谈学习历史的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