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19-05-06 浏览次数:3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历史遗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

    A . 古巴比伦文明 B . 古埃及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古中国文明
  • 2. 诞生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的地区是(  )
    A . B . C . D .
  • 3. (2018九上·赣州期中) “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此法律条文出自(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权利法案》 C . 《拿破仑法典》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4. “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
    A . 古埃及奴隶制度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古印度种姓制度 D .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 5. 示意图有助于直观理解历史和历史现象。通过图中箭头指向可看出下图反映的是(  )

    A . 希波战争 B . 罗马帝国扩张 C . 佛教的传播 D . 马可·波罗来华
  • 6. (2016·潮南模拟) 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

    A . 古埃及 B . 古希腊 C . 古罗马 D . 古印度
  • 7. 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两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
    A . 5人 B . 3人 C . 2人 D . 1人
  • 8. (2018·梧州) “公民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该材料反映了雅典(    )
    A . 建筑水平高超 B . 文化繁荣昌盛 C . 实行民主政治 D . 注重法制建设
  • 9.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足迹远达印度。在他统治下,诞生了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他就是(  )
    A . 亚历山大 B . 屋大维 C . 伯里克利 D . 穆罕默德
  • 10. 凯撒是古代罗马军事统帅、政治家,曾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他在《高卢战记》中写道:“如果按照教材书的指示行动,是无法获胜的。”这表明(  )
    A . 他的政策受到普遍欢迎 B . 他的作战方法富有创造性 C . 他是罗马帝国的皇帝 D . 他酷爱希腊的古典文学
  • 11.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的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前28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冶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 .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 .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 . 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 .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 12. 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 )
    A . 《马可·波罗行纪》 B . 《天方夜谭》 C . 《荷马史诗》 D . 《俄底浦斯王》
  • 13. 西方有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A . 中国人 B . 阿拉伯人 C . 法兰克人 D . 罗马人
  • 14. 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口述史料包括会议录、神话、传说、史诗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

    ①《荷马史诗》  ②迦太基城遗址  ③《史记》  ④《威海市志》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  )
    A .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B .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C . 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 D . 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
  • 16.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 古代希腊 B . 古代日本 C . 中古欧洲 D . 近代俄国
  • 17.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历史时说:“在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 . 农民阶级 B . 封建贵族阶层 C . 市民阶层 D . 工业无产阶级
  • 18. (2016九上·重庆期中) 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  )

    A . 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 B . 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 C . 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 D . 只有扩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 19.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是“汉化”和“欧化”。“汉化”是指(  )
    A . 伯里克利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确立天皇制度
  • 20. 2015年1月8日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总部遇袭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向欧洲和北美青年发出公开信,呼吁欧洲和北美广大青年直接从源头了解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A . 耶稣 B . 乔达摩·悉达多 C . 荷马 D . 穆罕默德
  • 21.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入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 . 基督教的传播 B . 手工工场的产生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工厂制度的确
  • 22. (2016九上·岱岳期中) 长期以来欧洲人对奇异而神秘的东方感到好奇。有的书籍写道:生活在恒河源头地区的人们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另一些人生下来只有一条腿,但是十分灵巧……。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欧洲这一认知的事件是(    )
    A . 亚历山大东征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文艺复兴 D . 启蒙运动
  • 23. 图是一位航海家的日记。据日记内容可知,这位航海家(  )

    A . 抵达了美洲大陆 B . 到达了亚洲印度 C . 完成了环球航行 D . 到达了非洲好望角
  • 24. 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发展起来,贸易中的商品有枪支、烟草、蔗糖、黑奴等,其中最能揭示“罪恶贸易”的是 ( )

    A . 枪支贸易 B . 烟草贸易 C . 蔗糖贸易 D . 黑奴贸易
二、综合题
  • 25. 伴随着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各国各地区的文明开始相互影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遂渐形成。结合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1) 分别写出地图中四个字母代表的东方亚非文明古国名称。
    2. (2) 结合柏拉图的话,比较东西方文明的不同点。
    3. (3) 列举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不同方式并各举一例。
    4. (4) 如何看待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
  • 26. 欧洲文明历史悠久,曾辉煌一时,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一一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是14一16世纪欧洲巨变时代的又一重大事件。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 (1) 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这场运动起源于哪一国家?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3. (3)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指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的字母代号,并简要叙述其经过路线。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发展的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